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 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 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 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 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何谓人文精 神,它有何特征?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 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 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 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而人文本体—一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时代 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时 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 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 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 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 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 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 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 的和病态的。 葛红兵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 Humanity (‘人文’一一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来思 考人( 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思考人的存在 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 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 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一一兼及 大学人文教育问题》)葛红兵谈的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终 极关怀。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 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 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 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 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 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来源:百度)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 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 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 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 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 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 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 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 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 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 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何谓人文精 神,它有何特征?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 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 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 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 而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时代 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时 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 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 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 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 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 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 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 的和病态的。 葛红兵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Humanity (‘人文’——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 ,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来思 考人(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 ,思考人的存在 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 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 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 (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 大学人文教育问题》) 葛红兵谈的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终 极关怀。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 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 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 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 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 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来源:百度)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 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 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 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 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 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 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 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 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 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 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 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 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 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 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 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 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 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 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 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 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 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 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 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 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 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 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来源: 百度) 和而不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 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 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 度智慧
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 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 4 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 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 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 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 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 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 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 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 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 4 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 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 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 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 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 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 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 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 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 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 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 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来源: 百度) 和而不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 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 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 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