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循环 主要内容 1、心脏生理: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心脏琴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血管生理:血液流体力学基本知识(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 影响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自学内容 1、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 2、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基本要求 1、了解心脏及血管的机能特征。 2、了解决定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及血液分配的生理因素及其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在全身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意义:血液只有在全身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它的机能,尤其是运输机能离开血液循环是无 法实现的,具体点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从消化管摄入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从肺〈鳃〉部分摄人 02,均运输到全身供组织细胞代谢利用,同时,又把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排泄器 官排出体外(CO2经肺鳃排出)。 2.循环类型:各种动物由于自身结构千差万别,从低等一高等,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循环系统也演化 为从无到有,从简单一趋于完善,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类型:机体内无独立的循环系统,细胞直接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单细胞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 由于细胞直接生活于外环境(水)中,细胞表面直接与水相接触,通过扩散作用摄取O2和食物 直接向水中排出代谢废物。 (2)海绵动物:具有水管系统〈行使运输和消化作用〉 体腔壁上具有许多漏斗细胞,漏斗细胞鞭毛一齐摆动,使周围的水由孔细胞的小孔进入海绵腔, 从出水口排出,从水流中获得食物和O2,向水流排出代谢废物,所以漏斗细胞也是消化细胞 (3)腔肠动物:有胃水管系统(行消化和运输机能)
- 1 - 第五章 血液循环 主要内容 1、 心脏生理: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心脏琴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2、 心肌的生理特性 3、 血管生理:血液流体力学基本知识(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 影响因素。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自学内容 l、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 2、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基本要求 1、了解心脏及血管的机能特征。 2、了解决定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及血液分配的生理因素及其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 l、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概述 1.血液循环 :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在全身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意义:血液只有在全身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它的机能,尤其是运输机能离开血液循环是无 法实现的,具体点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从消化管摄入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从肺〈鳃〉部分摄人 02,均运输到全身供组织细胞代谢利用,同时,又把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排泄器 官排出体外(CO2 经肺鳃排出)。 2. 循环类型:各种动物由于自身结构千差万别,从低等一高等,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循环系统也演化 为从无到有,从简单一趋于完善,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类型:机体内无独立的循环系统,细胞直接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单细胞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 由于细胞直接生活于外环境(水)中,细胞表面直接与水相接触,通过扩散作用摄取 O2 和食物, 直接向水中排出代谢废物。 (2)海绵动物:具有水管系统〈行使运输和消化作用〉 体腔壁上具有许多漏斗细胞,漏斗细胞鞭毛一齐摆动,使周围的水由孔细胞的小孔进入海绵腔, 从出水口排出,从水流中获得食物和 02,向水流排出代谢废物,所以漏斗细胞也是消化细胞。 (3)腔肠动物:有胃水管系统(行消化和运输机能)
腔肠动物体内形成一个消化腔。腔内有水还有通过触手送入的食物,管壁上纤毛运动把食物和02 送到身体各处,不能消化残渣和代谢废物也随着水流由胃水管系统排出 多细胞动物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才出现具有管道的输送体液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又分为开放式循 环系统和封闭式循环系统 第二种类型:开放式循环(开管循环) 绝大多数节肢动物,一部分软体动物和海鞘类。 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开放的体液腔《血腔》。血腔实际上是内脏之间的空隙,各个细胞 也就浸浴于血液之中,没有毛细血管把血液与组织液分隔开。 第三种类型:封闭式循环(闭管式) 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足类,某些环节动物、棘皮动物 心脏将血液泵入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心脏。这是具有一套连续的管道系统,并且通过毛 细血管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始终在这套管道中循环,因而是闭管式的,有些低等种类还 存在血窦,高等脊椎动物则完全没有血窦了。 哺乳ξ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心脏分成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左右心室完全隔开 两栖类和爬行类为不完全双循环 左右心房分开,接受血液不同,心室只有一个,但心室有隔,能将氧合血与非氧血较好分开。 鱼类循环特点:心脏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气体交换部位为鳃, 每个循环经过心脏一次为单循环。包括: →心房→心室→鲳 静脉←体←动脉 无论是开放式循环和封闭式循环都是由周围管道和心脏构成,由血管和心脏组成了机体血液循环, 所以本章将要介绍心脏生理和血管生理 3.本章研究内容 第 脏泵血功能及其调节; 第二: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第三:血管生理及外周循环; 第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2 - 腔肠动物体内形成一个消化腔。腔内有水还有通过触手送入的食物,管壁上纤毛运动把食物和 02 送到身体各处,不能消化残渣和代谢废物也随着水流由胃水管系统排出。 多细胞动物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才出现具有管道的输送体液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又分为开放式循 环系统和封闭式循环系统。 第二种类型:开放式循环(开管循环) 绝大多数节肢动物,一部分软体动物和海鞘类。 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开放的体液腔《血腔》。血腔实际上是内脏之间的空隙,各个细胞 也就浸浴于血液之中,没有毛细血管把血液与组织液分隔开。 第三种类型:封闭式循环(闭管式) 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足类,某些环节动物、棘皮动物。 心脏将血液泵入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心脏。这是具有一套连续的管道系统,并且通过毛 细血管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始终在这套管道中循环,因而是闭管式的,有些低等种类还 存在血窦,高等脊椎动物则完全没有血窦了。 哺乳类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心脏分成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左右心室完全隔开。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为不完全双循环: 左右心房分开,接受血液不同,心室只有一个,但心室有隔,能将氧合血与非氧血较好分开。 鱼类循环特点:心脏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气体交换部位为鳃, 每个循环经过心脏一次为单循环。包括: 无论是开放式循环和封闭式循环都是由周围管道和心脏构成,由血管和心脏组成了机体血液循环, 所以本章将要介绍心脏生理和血管生理。 3.本章研究内容: 第一∶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调节; 第二: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第三:血管生理及外周循环; 第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心脏生理 、心脏结构及作用 1.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特殊的肌肉器官,对血液的循环起着泵的作用,因此称心脏功能为泵血功能 心脏从生到死(终生)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和维持血液不断地循环,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 的血液供给。 2.结构: 1)哺乳类心脏有四个部分: 左心房、右心房一一两房之间有房间隔 左心室、右心室一一两室之间有室间隔 右心室血液进入肺动脉构成肺循环 左心室血液进入体动脉(犬动脉)构成体循环 2)鱼类心脏分为四个室:从后往前: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园锥 身体各部分静脉血液→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全部进入鳃 (气体交换)→流向身体各部分 鱼类的心脏分为三部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均为单室。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产生,依靠心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这种有规律的机械活动是形成压力从而推动 血液流动。那么心脏具有的这种规律性机械活动构成了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从三方面论述 1.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正常心脏活 动是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因此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2.心动周期持续时间取决于心动频率大小 1)随种类不同而不同 平均心率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75次/分 鱼类随种类差异很大电鳗65次/分0 鲤16次/分 无脊椎动物中章鱼1623次/分 贻贝24-26次/分(水中) 10次/分(空气中) 龙虾60-100次/分
- 3 - 第二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结构及作用 1.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特殊的肌肉器官,对血液的循环起着泵的作用,因此称心脏功能为泵血功能。 心脏从生到死(终生)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和维持血液不断地循环,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 的血液供给。 2.结构: 1)哺乳类心脏有四个部分: 左心房、右心房——两房之间有房间隔 左心室、右心室——两室之间有室间隔 右心室血液进入肺动脉构成肺循环 左心室血液进入体动脉(犬动脉)构成体循环 2)鱼类心脏分为四个室:从后往前: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园锥 身体各部分静脉血液→ 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 圆锥→全部进入鳃 (气体交换)→流向身体各部分。 鱼类的心脏分为三部分。静脉窦、心房、心室, 均为单室。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产生,依靠心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这种有规律的机械活动是形成压力从而推动 血液流动。那么心脏具有的这种规律性机械活动构成了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从三方面论述 1.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正常心脏活 动是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因此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2.心动周期持续时间取决于心动频率大小 1)随种类不同而不同 平均心率 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 75 次/分 0.8 s 鱼类随种类差异很大 电鳗 65 次/分 0.8s 鲤 16 次/分 0.8s 无脊椎动物中 章鱼 16←23 次/分 贻贝 24-26 次/分(水中) 10 次/分(空气中) 龙虾 60-100 次/分
2)随个体大小不同,一般动物体大小与心率呈反比关系。体重越大动物,心率越低,则心动周期长 如:水蚤(甲壳类)250-400次/分 螯虾 30-60次/分 3)心动周期与当时生理状况影响很大 运动后与安静时, 紧张时刻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是如何进行规律性活动的。以人为例:如心率为75次/分,则一个 心动周期历时0.8S 其中: 收缩期(s)舒张期(s) 心房0.1 0.7 心室 0.5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开始收缩。心房首先收缩持续0.1S,随后舒张0.7S。 心房开始舒张,心室立即收缩持续0.3S,然后舒张0.5S 全心舒张期: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共同舒张时期为全心舒张期 历时0.4S。 由此看出:1)心房心室交替进行收缩; 2)心室收缩时间长于心房 3)舒张期长于收缩期,保证心脏有足够休息时间,有利于长期进行节律性活动,维持血液 循环的长期进行。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 学习心脏的泵血功能,将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血液在心脏内单一方向流动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压力很低的静脉血液是怎么返回心脏的? 第三:动脉内压力比较高,心脏是怎么将血液射入动脉的? 心脏的泵血过程也就是心脏射血与血液充盈过程。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时期,因为一个 心动周期以心房开始收缩为起点: 1.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之前:a.心房心室处于全心舒张期,心房心室压力低,接近于大气压(0mg) b.静脉血随压力梯度进入心房,心房压力升高,心房压>心室压。 c,导致房室瓣打开,心房心室相通,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d.而此时,室内压<动脉压(80mg),半月瓣关闭,心室与动脉不相通。心房开始收缩:a.容 积减小,内压升高
- 4 - 2) 随个体大小不同,一般动物体大小与心率呈反比关系。体重越大动物,心率越低,则心动周期长。 如:水蚤(甲壳类) 250-400 次/分 螯虾 30-60 次/分 3)心动周期与当时生理状况影响很大。 运动后与安静时, 紧张时刻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是如何进行规律性活动的。以人为例:如心率为 75 次/分,则一个 心动周期历时 0.8S。 其中: 收缩期(s) 舒张期(s) 心房 0.1 0.7 心室 0.3 0.5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开始收缩。心房首先收缩持续 0.1S,随后舒张 0.7S。 心房开始舒张,心室立即收缩持续 0.3S,然后舒张 0.5S。 全心舒张期: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共同舒张时期为全心舒张期, 历时 0.4S。 由此看出:1)心房心室交替进行收缩; 2)心室收缩时间长于心房; 3)舒张期长于收缩期,保证心脏有足够休息时间,有利于长期进行节律性活动,维持血液 循环的长期进行。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 学习心脏的泵血功能,将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血液在心脏内单一方向流动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压力很低的静脉血液是怎么返回心脏的? 第三:动脉内压力比较高,心脏是怎么将血液射入动脉的? 心脏的泵血过程也就是心脏射血与血液充盈过程。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时期,因为一个 心动周期以心房开始收缩为起点: 1.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之前:a. 心房心室处于全心舒张期,心房心室压力低,接近于大气压(0mmHg)。 b.静脉血随压力梯度进入心房,心房压力升高,心房压>心室压。 c,导致房室瓣打开,心房心室相通,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d. 而此时,室内压<动脉压(80mmHg),半月瓣关闭,心室与动脉不相通。心房开始收缩:a. 容 积减小,内压升高
b、心房内血液挤入已经充盈了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态的心室 C.心室内血液量进一步增多。 D.心房收缩持续0.1S随后进入舒张期。 2.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快速和减慢射血期) 2.1)等容收缩期:a.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 当室内压>房内压时,血液有逆向流动倾向。这种逆向推动作用导致房室瓣关闭, 血液不能倒流 c,而此时室内压又<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关闭,心室成为一个封闭管腔 d.因为血液不能被压缩,所以心室肌收缩导致室内压升高而容积不变,称为等容收 缩期,持续0.05S秒左右。 2.2)射血期:心室内压继续升高,直到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打开血液射向动脉,进人射血期 a.快速射血期:射血开始时,心室肌仍在作强烈收缩 Ⅰ、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很大(约占总射血量80-85%), ⅡⅠ、流速很快:Ⅲ、此时心室容积明显缩小,Ⅳ心室内压继续升达顶蜂,该段为快速射血期。 (0.11S) b.减慢射血期(0.14S):快速射血期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Ⅰ、主动脉压相应增高,Ⅱ、心室内 血液减少,Ⅲ心室容积缓慢缩小,Ⅳ、随着心室肌收缩力量减弱,射血速度逐渐减慢,这段时间称为 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3.1)等容舒张期:(0.06-0.08S) a.心室舒张,室内压下降 b,当室内压<动脉压时,推动血液返流而使半月瓣关闭。 c,此时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又成为封闭腔。 d.心室内压由于心肌舒张而继续下降,但容积不改变 从半月瓣关闭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 称为等容舒张期。(0.06-0.08S) 3.2)心室充盈期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时,血液冲开房室瓣,a.快速流入心室,b.进入心室血液为总量2/3
- 5 - b、心房内血液挤入已经充盈了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态的心室。 c.心室内血液量进一步增多。 D.心房收缩持续 0.1S 随后进入舒张期。 2.心室收缩期: (0.3S,等容收缩期,快速和减慢射血期) 2.1)等容收缩期:a.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 b.当室内压>房内压时,血液有逆向流动倾向。这种逆向推动作用导致房室瓣关闭, 血液不能倒流。 c,而此时室内压又<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关闭,心室成为一个封闭管腔。 d.因为血液不能被压缩,所以心室肌收缩导致室内压升高而容积不变,称为等容收 缩期,持续 0.05S 秒左右。 2.2)射血期:心室内压继续升高,直到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打开血液射向动脉,进人射血期 a. 快速射血期:射血开始时,心室肌仍在作强烈收缩 I、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很大(约占总射血量 80-85%), Ⅱ、流速很快; Ⅲ、此时心室容积明显缩小,Ⅳ心室内压继续升达顶蜂,该段为快速射血期。 (0.11S) b.减慢射血期(0.14S):快速射血期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I、主动脉压相应增高,Ⅱ、心室内 血液减少,Ⅲ心室容积缓慢缩小,Ⅳ、随着心室肌收缩力量减弱,射血速度逐渐减慢,这段时间称为 减慢射血期。 3.心室舒张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 心房收缩期 3.1)等容舒张期:(0.06-0.08S) a.心室舒张, 室内压下降, b,当室内压<动脉压时,推动血液返流而使半月瓣关闭。 c,此时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又成为封闭腔。 d.心室内压由于心肌舒张而继续下降,但容积不改变。 从半月瓣关闭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 称为等容舒张期。(0.06-0.08S) 3.2)心室充盈期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时,血液冲开房室瓣,a.快速流入心室,b.进入心室血液为总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