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心室容积快速增大,称快速充盈期。(0.11S)。 血液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称减慢充盈期(O.19S),心室舒张后期。 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又开始收缩,心室再接受少量的血液充盈。 总结 收缩 心房与心室 心脏肌肉一室内压力变化一 压力梯度→血液流动 舒张 心室与主动脉 瓣膜作用使血液单方向流动。瓣膜作用对于室内压力变化也起辅助作用。 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心脏输出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心脏功能就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各组织器官足够的血液,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 以心输出量是衡量循环机能的主要指标。 每搏输出量:每个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心脏活动向动脉射出的血量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以每分钟计算)。 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输出量可因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而不同,与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 如:正常成年男人:心率75次/分,搏出量=70m1/次 则心输出量=75×70=5升/分 心输出量在剧烈运动时,可高达25-35升/分; 在麻醉情况时,可低到2.5升/分。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从公式看出,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多少取决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收缩力,所以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和心率。正常情况下,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共 同决定心输出量的。 第一,与静脉回流量有关。 心脏所以能经常向大动脉提供血液,是因为血液不断从静脉回流入心房,所以心输出量增加,是 以静脉回流量增加为前提的。 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岀量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升高,心输出 量也越多。 第二,与心肌收缩力有关
- 6 - c.心室容积快速增大,称快速充盈期。(0.11S)。 血液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称减慢充盈期(0.19S),心室舒张后期。 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又开始收缩,心室再接受少量的血液充盈。 总结: 瓣膜作用使血液单方向流动。瓣膜作用对于室内压力变化也起辅助作用。 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心脏输出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心脏功能就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各组织器官足够的血液,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 以心输出量是衡量循环机能的主要指标。 每搏输出量:每个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心脏活动向动脉射出的血量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以每分钟计算)。 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输出量可因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而不同,与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 如:正常成年男人:心率 75 次/分,搏出量=70ml/次 则心输出量=75×70 = 5 升/分 心输出量在剧烈运动时,可高达 25-35 升/分; 在麻醉情况时,可低到 2.5 升/分。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从公式看出,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多少取决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收缩力,所以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和心率。正常情况下,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共 同决定心输出量的。 第一,与静脉回流量有关。 心脏所以能经常向大动脉提供血液,是因为血液不断从静脉回流入心房,所以心输出量增加,是 以静脉回流量增加为前提的。 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升高,心输出 量也越多。 第二,与心肌收缩力有关
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心肌收缩力大,则每搏输出量多,反之,则每搏输出量少,从而 影响心输出量下降 如果静脉回流量正常,而心脏每次收缩并不能完全将血液排空,那么,如果心缩力强,则排出多, 心输出量越多 机体心输出量潜力很大,心脏能适应机体需要提高输出量,这种能力称为心力贮备。心力储备表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能力 如:人安静时,心输出量5升/分 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为20-30升/分,为安静时的5-6倍。 第三,与心率有关。 心率快,心输出量越高,但过快导致静脉回流量不足,心输出量反而减少。 所以,经常锻炼的人,心肌收缩力妤,增加心输出量。而缺乏锻炼的人,只能靠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 量,这样心力贮备动用完了导致心力衰竭 2)心指数:与基础代谢率一样,(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 [例]人体表面积一般为1.6-1.7m2 5-8L/min ≈3.0-3.5L/min·m 1.6-1.7m2 影响因素:年龄增大,下降趋势。 运动、进餐、妊娠、情绪激动,心指数上升。 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常用指标。 3)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搏出量(m1) 射血分数= 100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1) 正常人搏出量为60-80m1,容积为120-130m1,射血分数为55-65%。 正常情况下,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故射血分数基本保持正常。 4)心脏作功量:以心脏作功量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比心输出量更精确、全面。 心室收缩一次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搏功) 可以用搏出血液所增加动能(安静时小,忽略)和压强表示 搏功=搏出量x(射血期心室内压一心室舒张末期压) ↓变量,用平均
- 7 - 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心肌收缩力大,则每搏输出量多,反之,则每搏输出量少,从而 影响心输出量下降。 如果静脉回流量正常,而心脏每次收缩并不能完全将血液排空,那么,如果心缩力强,则排出多, 心输出量越多。 机体心输出量潜力很大,心脏能适应机体需要提高输出量,这种能力称为心力贮备。心力储备表 示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能力。 如:人安静时,心输出量 5 升/分 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为 20-30 升/分,为安静时的 5-6 倍。 第三,与心率有关。 心率快,心输出量越高,但过快导致静脉回流量不足,心输出量反而减少。 所以,经常锻炼的人,心肌收缩力好,增加心输出量。而缺乏锻炼的人,只能靠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 量,这样心力贮备动用完了导致心力衰竭。 2)心指数:与基础代谢率一样,(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 [例]人体表面积一般为 1.6-1.7m 2 5-8L/min ≈ 3.0-3.5 L /min·m 2 1.6-1.7 m2 影响因素:年龄增大,下降趋势。 运动、进餐、妊娠、情绪激动,心指数上升。 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常用指标。 3)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搏出量 (ml) 射血分数 =× 100%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正常人搏出量为 60-80ml,容积为 120-130ml, 射血分数为 55-65%。 正常情况下,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故射血分数基本保持正常。 4)心脏作功量:以心脏作功量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比心输出量更精确、全面。 心室收缩一次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搏功)。 可以用搏出血液所增加动能(安静时小,忽略)和压强表示。 搏功 = 搏出量 x(射血期心室内压一心室舒张末期压) ↓变量,用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