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一、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人体解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是实验。实验课的基本目的在于:(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2)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解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3)了解获得人体解部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4)验证和巩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二、人体解部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基本方法人体解部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在于主要以人体标本与模型、组织切片及活的动物为实验材料,因此要求做到:(1)尊重并爱护人体标本,不得随意打闹说笑,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拍照;(2)尊重并爱护实验动物,尽量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并充分利用每只动物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3)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出血使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解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以形态观察为主,将细胞、组织、器官至整体的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两大类。(一)急性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实验观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实验方法。一般又可分为两种:(1)离体器官实验方法:把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死去的动物身上取下来,放在一个适宜于正常生理活动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和研究其生理功能,(2)活体(在体)实验方法:在动物麻醉或大脑毁损的状态下,解剖暴露动物的某一器官组织以进行实验研究。(二)慢性实验方法: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连续地反复观察和记录清醒动物的生理机能,需要较长时间才有结果的实验方法。有时要先做无菌的外科手术,待动物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研究。此法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较少应用,主要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作中。26
26 绪 言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是实验。实验课的基本目 的在于:(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2)在实验 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3)了解获得人体解剖 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4)验证和巩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基本方法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在于主要以人体标本与模型、组织切片及活的动物为 实验材料,因此要求做到:(1)尊重并爱护人体标本,不得随意打闹说笑,未经允许 不得随意拍照;(2)尊重并爱护实验动物,尽量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并充分利 用每只动物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3)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 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出血使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 解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以形态观察为主,将细胞、组织、器官至整体的结构与功 能相联系。 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两大类。 (一)急性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实验观察能在 短时间内完成的实验方法。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1)离体器官实验方法:把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死去的动物身上取 下来,放在一个适宜于正常生理活动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和研究其生理功能。 (2)活体(在体)实验方法:在动物麻醉或大脑毁损的状态下,解剖暴露动物 的某一器官组织以进行实验研究。 (二)慢性实验方法: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连续地反复观察和记录清醒动物的 生理机能,需要较长时间才有结果的实验方法。有时要先做无菌的外科手术,待动物 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研究。此法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较少应用,主要广泛应用于研 究工作中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要求1.认真预习本次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需要互相合作的实验中应互相配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3.注意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尽量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4.实验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所用器械清洗干净并擦干,做好本组卫生。5.遵守实验器械管理规定,爱护实验器械。6.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按时将报告交负责老师评阅。四、实验报告写作要求1.写明姓名、日期、学号、组别及同组人员2.实验号和实验题目3.实验目的4.实验原理:可作扼要描述5.实验对象6.实验器材和药品7.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作扼要描述8.实验结果:详细记录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以及获得这些结果所需的各种实验条件,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9.实验讨论和结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解释和分析,并指出其生理意义。也可对实验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27
27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要求 1. 认真预习本次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需要互相合作的实验中应互相配 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 注意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尽量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 4. 实验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所用器械清洗干净并擦干,做好本组卫生。 5. 遵守实验器械管理规定,爱护实验器械。 6. 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按时将报告交负责老师评阅。 四、实验报告写作要求 1. 写明姓名、日期、学号、组别及同组人员 2. 实验号和实验题目 3. 实验目的 4. 实验原理:可作扼要描述 5. 实验对象 6. 实验器材和药品 7. 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作扼要描述 8. 实验结果:详细记录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以及获得这些结果所需的各种实验 条件,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 9. 实验讨论和结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解释和分析,并 指出其生理意义。也可对实验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一基本组织的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实验目的]1.观察并掌握上皮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比较各类上皮结构与功能特点。2.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3.掌握心肌的润盘结构与骨髓肌肌原纤维的结构。4.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有髓神经纤维的组成及结构。[实验器材与用具】显微镜组织切片(肾髓质切片、小肠切片、食管横切片、气管横切片、膀胱横切片、肠系膜组织铺片、结肠纵切片、食管切片、心肌切片、脊髓横切片、坐骨神经纵横切片)[实验步骤与方法]1、观察上皮组织(1)肾髓质切片观祭单层立方上皮:材料人肾方法E肉眼肾表面为纤维膜,被膜下方深色的部分为皮质,皮质下方浅色部分为髓质。将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髓质部分。低倍肾髓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管腔,管壁是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选管腔大,细胞界限清楚的部位换高倍镜观察。高倍上皮细胞染色较淡,呈立方形,细胞界限清楚,核呈圆形,染成紫蓝色,位于细胞中央。(2)小肠切片观察单层柱状上皮:材料人小肠(纵断)方法HE肉眼在标本的一侧有几个大的突起为皱,在这些皱的表面及皱间又有许多小突起即绒毛。将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绒毛部分。低倍在肠腔面可见到不同断面的小肠绒毛。找到绒毛的表面,可见一层细胞,细胞顶部的细胞质染色浅,基部有一层细胞核。(选择切面规则,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的绒毛观察。)高倍上皮细胞的形态为柱状,细胞界限不清,核椭圆形,染色深,呈紫蓝色,位于基部。细胞质染成淡粉色,游离面可见厚度均匀一致、颜色较深的纹状缘。在柱状细胞之间还可见一种杯形、染色淡的细胞,核呈三角形或扁平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部,此细胞为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不明显。(3)食管横切片观察复层扁平上皮:材料人食管方法HE、肉眼,周围是管壁,中央是管腔,管壁的内表面凹凸不平,其上有一层紫蓝色的部分即为复层扁平上皮。将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管壁的内表面。28
28 实验一 基本组织的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 观察并掌握上皮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比较各类上皮结构与功能特点。 2. 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3. 掌握心肌的闰盘结构与骨髓肌肌原纤维的结构。 4.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有髓神经纤维的组成及结构。 [实验器材与用具] 显微镜 组织切片(肾髓质切片、小肠切片、食管横切片、气管横切片、膀胱横切片、肠系 膜组织铺片、结肠纵切片、食管切片、心肌切片、脊髓横切片、坐骨神经纵横切片)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上皮组织 (1)肾髓质切片观察单层立方上皮:材料 人肾 方法 HE 肉眼 肾表面为纤维膜,被膜下方深色的部分为皮质,皮质下方浅色部分为髓质。将 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髓质部分。 低倍 肾髓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管腔,管壁是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选管腔大、 细胞界限清楚的部位换高倍镜观察。 高倍 上皮细胞染色较淡,呈立方形,细胞界限清楚,核呈圆形,染成紫蓝色,位于 细胞中央。 (2)小肠切片观察单层柱状上皮:材料 人小肠(纵断) 方法 HE 肉眼 在标本的一侧有几个大的突起为皱襞,在这些皱襞的表面及皱襞间又有许多小 突起即绒毛。将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绒毛部分。 低倍 在肠腔面可见到不同断面的小肠绒毛。找到绒毛的表面,可见一层细胞,细胞 顶部的细胞质染色浅,基部有一层细胞核。(选择切面规则,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的绒毛观 察。) 高倍 上皮细胞的形态为柱状,细胞界限不清,核椭圆形,染色深,呈紫蓝色,位于 基部。细胞质染成淡粉色,游离面可见厚度均匀一致、颜色较深的纹状缘。在柱状细胞之 间还可见一种杯形、染色淡的细胞,核呈三角形或扁平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部,此细 胞为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不明显。 (3)食管横切片观察复层扁平上皮:材料 人食管 方法 HE、 肉眼 周围是管壁,中央是管腔,管壁的内表面凹凸不平,其上有一层紫蓝色的部分 即为复层扁平上皮。将其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管壁的内表面
低倍上皮细胞层数较多,注意从浅层到深层细胞的形态变化。高倍表层细胞为扁平形,染色浅,核扁平形与上皮表面平行。中间数层细胞为多边形,胞质色浅,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紧密,核椭圆形,染色深。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高低不平。(4)气管横切片观察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材料人气管(横断)方法HE肉眼标本为气管的部分横断面,凹面为腔面。低倍气管内表面有一层上皮,即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高倍可见上皮由四种细胞构成。由于细胞高矮不等,细胞核排列不在同一个水平。①柱状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顶端达上皮游离面。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的顶部,故排列在整个上皮浅层。②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胞体为梭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排列在整个上皮中层。锥体形细胞:胞体小呈锥体形,排列在基膜上,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在整个上皮中为最贴近基膜的一层细胞。④杯状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染色浅,核为三角形或扁平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部。上皮下可见较明显的基膜,呈均质状,染成较明亮的粉色(5)膀胱横切片观察变移上皮:材料人膀胱方法HE肉眼此标本为膀胱壁的切片,凹凸不平染色深的一面为其内表面。低倍膀胱壁的内表面上皮细胞层数较多,其表层的细胞体积较大。高倍浅层细胞为大立方形或矩形,胞质表面深染,有1一2个细胞核,此为盖细胞。中间数层细胞为多边形,有些呈倒置的梨形。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组成,基膜不明显。2、观察结缔组织皮下组织铺片观察蔬松结缔组织:材料大鼠肠系膜方法铺片、HE、地依红和硫堇为了显示蔬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活体通过腹腔(或血管)注入台盼蓝染料后再取材制成标本。低倍镜下可见纵横交错、排列疏蔬松的纤维,纤维间分布有许多细胞。浅粉色的带状纤维为胶原纤维,棕红色较弯曲的细丝为弹性纤维。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还可见到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高倍(1)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排列成束,粗细不等,折光性较弱。(2)弹性纤维染成棕红色,细丝状,多单根走行,末端常弯曲或分枝,折光性较强。(3)成纤维细胞为疏松缔组织中最基本的细胞,数量较多。细胞界限不清,胞体难以见到,只能见到细胞核。核椭圆形,棕红色,染色浅,核仁明显。(4)巨噬细胞胞体不规则,细胞界限不清,胞质中可见被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29
29 低倍 上皮细胞层数较多,注意从浅层到深层细胞的形态变化。 高倍 表层细胞为扁平形,染色浅,核扁平形与上皮表面平行。中间数层细胞为多 边形,胞质色浅,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组成,细胞 排列较紧密,核椭圆形,染色深。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高低不平。 (4)气管横切片观察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材料 人气管(横断) 方法 HE 肉眼 标本为气管的部分横断面,凹面为腔面。 低倍 气管内表面有一层上皮,即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高倍 可见上皮由四种细胞构成。由于细胞高矮不等,细胞核排列不在同一个水平。 ○1 柱状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顶端达上皮游离面。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的顶部,故 排列在整个上皮浅层。○2 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胞体为梭形,核椭圆形位于细 胞中央,排列在整个上皮中层。○3 锥体形细胞:胞体小呈锥体形,排列在基膜上,核圆 形,位于细胞中央,在整个上皮中为最贴近基膜的一层细胞。○4 杯状细胞:位于柱状细 胞之间,染色浅,核为三角形或扁平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部。 上皮下可见较明显的基膜,呈均质状,染成较明亮的粉色。 (5)膀胱横切片观察变移上皮:材料 人膀胱 方法 HE 肉眼 此标本为膀胱壁的切片,凹凸不平染色深的一面为其内表面。 低倍 膀胱壁的内表面上皮细胞层数较多,其表层的细胞体积较大。 高倍 浅层细胞为大立方形或矩形,胞质表面深染,有 1-2 个细胞核,此为盖细 胞。中间数层细胞为多边形,有些呈倒置的梨形。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组 成,基膜不明显。 2、观察结缔组织 皮下组织铺片观察疏松结缔组织:材料 大鼠肠系膜 方法 铺片、HE、地依红和 硫堇 为了显示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活体通过腹腔(或血管)注入台盼蓝染 料后再取材制成标本。 低倍 镜下可见纵横交错、排列疏松的纤维,纤维间分布有许多细胞。浅粉色的带 状纤维为胶原纤维,棕红色较弯曲的细丝为弹性纤维。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还可见到 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 高倍 (1)胶原纤维 染成粉红色,排列成束,粗细不等,折光性较弱。 (2)弹性纤维 染成棕红色,细丝状,多单根走行,末端常弯曲或分枝,折光性较 强。 (3)成纤维细胞 为疏松缔组织中最基本的细胞,数量较多。细胞界限不清,胞体 难以见到,只能见到细胞核。核椭圆形,棕红色,染色浅,核仁明显。 (4)巨噬细胞 胞体不规则,细胞界限不清,胞质中可见被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的蓝色颗粒。核小而圆,棕红色,染色深。(5)肥大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常成群排列,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紫红色异染性颗粒。核圆或卵圆形,棕红色,染色浅。此外,有时还隐约可见肠系膜两面间皮的细胞核,该核较大,卵圆形,染色浅,核仁清楚。3、观察肌组织(1)结肠纵切片观察平滑肌:材料人结肠方法HE肉眼标本上凹凸不平为结肠的内面,外层粉红色即为平滑肌形成的肌层。低倍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固有层内含有大量由上皮下陷而成的大肠陷。粘膜下层: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又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成群的脂肪细胞。肌层: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找到肌层,分清纵、横断面。最外层为外膜。高倍①纵断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核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②横断平滑肌纤维皇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多边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圆形细胞核,有的则见不到。平滑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血管。(2)食管切片观察骨骼肌:材料人食管方法HE低倍食管上1/4段为骨骼肌,下1/2段为平滑肌,中1/4段则兼具两者。纵断面标本中可见长带状的骨骼肌纤维平行排列。肌纤维的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高倍在纵断面上每条肌纤维都具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并有多个细胞核,呈卵圆形,分布在肌膜的内侧,肌纤维之间可见少量的结缔组织及血管。(3)心肌切片观察心肌:材料人心脏方法HE肉眼标本一侧肥厚的部分为心室,在此部观察心肌组织。低倍心室部分可见心肌纤维的各种断面。纵断面可见心肌纤维分支连接成网,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核卵圆形位于中央。其横断面呈不规则形,有的有核,呈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高倍纵断面上心肌纤维的横纹不如骨骼肌的明显,肌原纤维较少,多分布在周边部。并可见呈阶梯状分布,深染为细线状的润盘。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的两端着色浅并有棕黄色的脂褐素颗粒。②横断面可见核的周围染色较浅。心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及富的毛细血管。4、观察神经组织(1)脊髓横切片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材料人脊髓(横断)方法HE肉眼脊髓中央呈H形或蝴蝶形部分为灰质,周围为白质。镜下观察灰质:①脊髓中央管两侧灰质在正中相连的部分为灰连合,其中央为脊髓中央管,由室管膜上皮构成。30
30 不均的蓝色颗粒。核小而圆,棕红色,染色深。 (5)肥大细胞 圆形或卵圆形,常成群排列,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紫红色异染 性颗粒。核圆或卵圆形,棕红色,染色浅。 此外,有时还隐约可见肠系膜两面间皮的细胞核,该核较大,卵圆形,染色浅,核 仁清楚。 3、观察肌组织 (1)结肠纵切片观察平滑肌:材料 人结肠 方法 HE 肉眼 标本上凹凸不平为结肠的内面,外层粉红色即为平滑肌形成的肌层。 低倍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固有层内含有大量由上皮下陷而成的大肠陷。粘膜下 层: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又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成群的脂肪细胞。肌层:内环行,外纵 行两层平滑肌组成。找到肌层,分清纵、横断面。最外层为外膜。 高倍 ○1 纵断 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核呈长椭圆形或杆状 位于细胞中央。○2 横断 平滑肌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多边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圆 形细胞核,有的则见不到。平滑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血管。 (2)食管切片观察骨骼肌:材料 人食管 方法 HE 低倍 食管上 1/4 段为骨骼肌,下 1/2 段为平滑肌,中 1/4 段则兼具两者。纵断面 标本中可见长带状的骨骼肌纤维平行排列。肌纤维的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 高倍 在纵断面上每条肌纤维都具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并有多个细胞核,呈卵圆形, 分布在肌膜的内侧,肌纤维之间可见少量的结缔组织及血管。 (3)心肌切片观察心肌:材料 人心脏 方法 HE 肉眼 标本一侧肥厚的部分为心室,在此部观察心肌组织。 低倍 心室部分可见心肌纤维的各种断面。纵断面可见心肌纤维分支连接成网,胞 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核卵圆形位于中央。其横断面呈不规则形,有的有核,呈圆形位 于肌纤维中央。 高倍 ○1 纵断面上心肌纤维的横纹不如骨骼肌的明显,肌原纤维较少,多分布在周 边部。并可见呈阶梯状分布,深染为细线状的闰盘。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的两 端着色浅并有棕黄色的脂褐素颗粒。○2 横断面可见核的周围染色较浅。心肌纤维之间有 少量的结缔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 4、观察神经组织 (1)脊髓横切片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材料 人脊髓(横断) 方法 HE 肉眼 脊髓中央呈“H”形或蝴蝶形部分为灰质,周围为白质。 镜下观察灰质: ○1 脊髓中央管 两侧灰质在正中相连的部分为灰连合,其中央为脊髓中央管,由室 管膜上皮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