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土地,它有什么基本特性?土地是“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粪生存 和成就有头的重要特征”,是“地衰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 直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無的 人粪活动”。特征有:位置固定性自然和经济双重性资源供给的有效 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的相对永久性价值相 对价值和准商品性 2简述气候和士壤因素对于农用地质量的影响。气候因素光能条件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土壤因素: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 地构成,障碍层次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及酸碱度. 3.从中国光、热、水、土以及地势阐述我国士地资源的区域分异特性。 根据光能条件地坷变化特点我国可分为五个光能分布区我国活动积 温自北部的寒温带到南部的热带逐渐增多活动积温与熟制有直接关 系我国以400mm和800mm等降水线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有重 要意义400mm以西以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800mm以北以旱地 农业为主800mm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4试举例说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于城市选址的影 响。地质条件有地基承载九滑坡崩塌地震等自然地质现象对建设的 危害釆矿造成的沉陷水文条件有地面水源地下水位及水质城市缺 水气候条件有:局部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污染 5试辮析如下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 结构。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的 土地单元同一类型的土地单元应有:相似的外貌形态相仳近的成因
1.何谓土地,它有什么基本特性?土地是“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 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是“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 直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 人类活动”。特征有:位置固定性,自然和经济双重性,资源供给的有效 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的相对永久性,价值相 对价值和准商品性. 2.简述气候和土壤因素对于农用地质量的影响。气候因素:光能条件,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土壤因素: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 地构成,障碍层次,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及酸碱度. 3.从中国光、热、水、土以及地势阐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特性。 根据光能条件地域变化特点,我国可分为五个光能分布区.我国活动积 温自北部的寒温带到南部的热带逐渐增多.活动积温与熟制有直接关 系.我国以400mm 和 800mm 等降水线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有重 要意义 400mm 以西以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800mm 以北以旱地 农业为主,800mm 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4.试举例说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于城市选址的影 响。地质条件有:地基承载力,滑坡崩塌地震等自然地质现象对建设的 危害,采矿造成的沉陷.水文条件有:地面水源,地下水位及水质,城市缺 水.气候条件有:局部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污染. 5.试辩析如下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 结构。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 土地单元.同一类型的土地单元应有:相似的外貌形态,相似近的成因
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相同类别 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型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 产力提高的措施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可预见时 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士地是土地和人类利用相结合而成的土地利用 类型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十地 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 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6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视律 是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分为水平地坷分异规律地带和非她带 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律城乡分异规律 7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要根据士地利用现状特行进行 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要具有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 8.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多耕 地总体质量差土地资源空间匹配失衡近40年净减耕地25亿多亩 耕地后备资源太少可开发士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士地开发强度大, 盲目用的突出城市存量潜力大村镇用的超标 9.常用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法定 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统计分析 法系统分析法工作方法现场调查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外业调查和室 内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和面上调查相结合专家调查和群众访谈相结 合
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相同类别 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型,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 产力提高的措施.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可预见时 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土地和人类利用相结合而成的.土地利用 类型: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 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 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6.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 是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分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带和非地带 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 7.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特征进行 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要具有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 8. 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多耕 地总体质量差,土地资源空间匹配失衡,近 40 年净减耕地 2.5 亿多亩, 耕地后备资源太少,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强度大, 盲目用的突出.城市存量潜力大,村镇用的超标. 9. 常用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法定 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统计分析 法系统分析法.工作方法:现场调查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外业调查和室 内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和面上调查相结合,专家调查和群众访谈相结 合
10简述“3S”技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3S技术与士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应用遥感及 地理信息系统在引浇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11你认为编写一份士地利用状况评述报告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2)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及工作过程(3)区域士地利用状况时空特征:区域土地利用的类型结 构空间布局动态变化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开 发利用方向等(4问题与建议 12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估 计土地利用和经营的好坏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税收服务为 土地管理服务任务: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 用中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定的 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的效益分析指 出土地潜在生产力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 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 13.一般说来,有哪些士地评价?或从几个方面对土地进行评价?按 评价目的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 承载力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土地定性评价土地定量评价定性和定量 相结合的评价按土地评价的目标的综合程度分综合评价多目标评 价,单项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分: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地用地 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的评价自然保护区用的评价交通用地评
10.简述“3S”技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3S 技术与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应用,遥感及 地理信息系统在引浇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11.你认为编写一份土地利用状况评述报告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2)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及工作过程(3)区域土地利用状况时空特征:区域土地利用的类型结 构,空间布局,动态变化,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开 发利用方向等(4)问题与建议. 12 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估 计土地利用和经营的好坏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税收服务.为 土地管理服务.任务: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 用中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定的 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的效益分析指 出土地潜在生产力,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 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 13.一般说来,有哪些土地评价?或从几个方面对土地进行评价?按 评价目的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 承载力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土地定性评价,土地定量评价,定性和定量 相结合的评价.按土地评价的目标的综合程度分:综合评价,多目标评 价,单项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分: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地用地 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的评价,自然保护区用的评价,交通用地评
价按评价对象地时限性: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评价按评价地途 径直接评价和简介评价 14什么是土地潜力评价?潜力评价通常有哪些步骤?土地潜力评价 是对土地潜力等级划分和数量评定步骤有碥定潜力评价地基础单位, 建立潜力评价系统拟定潜力评价表评定潜力等级. 15比较种士地潜力定量评价方法,说明他们共同点是什么?国 农业部:潜力极(裉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型强度),潜力亚极 潜力极内具有相同限制因素的潜力单元的组合)潜力单元对一般农 作物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其他系统与此相似也 体现了农林牧这种土地利用先后次序. 16何谓士地的适宜性?如何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某 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地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貌 水文等)的适宜程度评价土地适宜性存在定性定量以及两者结合的 评价方法。筹划阶段土地利用研究和土地调查_评定适宜性等级。 17试述匹配法与最小因子法在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中的作用。最小 因子法是按单银子适宜性等级最低那个因子等级来确定土地适宜性 等级的方法匹配法是士地利用要求与士地质量的匹配依据土地利用 要求和土地性状的分系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提出新 的土地利用方式重新比对重复直到满意的结果 18.根据所学内容,评述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势与劣势。评价 使用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关系评价考虑了土地利用的 管理水平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使用面广可在较多尺度上使用既考虑
价.按评价对象地时限性: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评价.按评价地途 径:直接评价和简介评价. 14.什么是土地潜力评价?潜力评价通常有哪些步骤?土地潜力评价 是对土地潜力等级划分和数量评定.步骤有:确定潜力评价地基础单位, 建立潜力评价系统,拟定潜力评价表,评定潜力等级. 15.比较几种土地潜力定量评价方法,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美国 农业部:潜力极(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型强度),潜力亚极 (潜力极内具有相同限制因素的潜力单元的组合),潜力单元(对一般农 作物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其他系统与此相似,也 体现了农—林—牧这种土地利用先后次序. 16.何谓土地的适宜性?如何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某 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地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貌, 水文等)的适宜程度.评价土地适宜性存在定性定量以及两者结合的 评价方法。筹划阶段—土地利用研究和土地调查—评定适宜性等级。 17.试述匹配法与最小因子法在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中的作用。最小 因子法是按单银子适宜性等级最低那个因子等级来确定土地适宜性 等级的方法.匹配法是土地利用要求与土地质量的匹配,依据土地利用 要求和土地性状的分系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提出新 的土地利用方式重新比对,重复直到满意的结果 18. 根据所学内容,评述 FAO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势与劣势。评价 使用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关系,评价考虑了土地利用的 管理水平,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使用面广,可在较多尺度上使用,既考虑
土地自然属性也考虑了土地利用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不仅看到现在适 宜性还看到潜在适宜性对有关因素不仅定性描述还确岀明礅数 量指标它针对特定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土地资源所以只适用单目标土 地资源评价 19土地资源的价值有哪些成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 价值存在价值 20试述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土地生产力理论不同 区域自然条件地差异土地生产力存在分异人类经济活动是对这种土 地区域生产力差异的再作用自然生产力社会经济生产力综合生产 力)(2)土地供需理论(自然供给,经济供给),稀缺原理替代原理,士地 报酬递减(3)土地经营理论在土地上增加投入,获得士地最高报酬集 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集约边际粗放边际集约 经营适合度(4)土地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m垄断地租(5) 地价理论、(6)土地区位理论 22土地地价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内涵真正的地租土地投资的折 旧,土地投资的利息特点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士地价格不是 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 定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土地价格大多数随个别交易形成 23简述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1)土地经济效果指标(综合反映士 地质量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地生产率(2)土地经济分析指标揭示 土地具体利用特征生产资料消耗指标组成本费用与资金占有指标
土地自然属性也考虑了土地利用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不仅看到现在适 宜性,还看到潜在适宜性,对有关因素不仅定性描述,还确定出明确数 量指标,它针对特定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土地资源,所以只适用单目标土 地资源评价. 19 土地资源的价值有哪些成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 价值,存在价值. 20 试述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土地生产力理论.不同 区域自然条件地差异,土地生产力存在分异.人类经济活动是对这种土 地区域生产力差异的再作用.(自然生产力,社会经济生产力,综合生产 力)(2)土地供需理论.(自然供给,经济供给),稀缺原理,替代原理,土地 报酬递减,(3)土地经营理论.在土地上增加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集 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集约边际,粗放边际.集约 经营适合度.(4)土地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I和II),垄断地租.(5) 地价理论.(6)土地区位理论 22.土地地价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内涵:真正的地租,土地投资的折 旧,土地投资的利息.特点: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土地价格不是 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 定,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土地价格大多数随个别交易形成. 23.简述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1)土地经济效果指标(综合反映土 地质量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2)土地经济分析指标(揭示 土地具体利用特征)生产资料消耗指标组,成本费用与资金占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