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2010.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谷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 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 、(2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撺掇( cuan duo) 诘(je)责明眸(mou)善睐分道扬镳(bio) B.蛊惑(ghuo) 琐屑(xie) 皮开肉绽(zhan)如火如荼(t) C.伛偻(yul) 菜畦(q1) 含辛茹(mu)苦脍炙(zhi)人口 D.缱绻( qian juan) 鞭挞(ta) 人迹罕(han)至偏辟(pi)入里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4月5日,山西王家岭谋矿“3·28”矿难153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 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 要向世界炫耀什么, 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 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的 A.①截止②不是就是③卷土重来B.①截至②不是而是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②不是而是③东山再起D.①截至②不是就是③东山再起 3.请在下面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不同的内容,构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使这个短语分别表达不同的 意思。(2分) 热爱人民的总理 语文试题(A)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A)第 1 页 共 8 页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 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0.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 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 分) 一、(22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撺掇..(cuān duo) 诘.(jié)责 明眸.(móu)善睐 分道扬镳.(biāo) B.蛊惑..(gǔ huò) 琐屑.(xiè) 皮开肉绽.(zhàn) 如火如荼.(tù) C.伛偻..(yǔ lǚ) 菜畦.(qí) 含辛茹.(rú)苦 脍炙.(zhì)人口 D.缱绻..(qiǎn juǎn) 鞭挞.(tà) 人迹罕.(hǎn)至 偏辟.(pì)入里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 4 月 5 日,山西王家岭谋矿“3•28” 矿难 153 名被困人员中的 115 人成功获 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 要向世界炫耀什么, 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 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 的。 A.①截止 ②不是 就是 ③卷土重来 B.①截至 ②不是 而是 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 ②不是 而是 ③东山再起 D.①截至 ②不是 就是 ③东山再起 3.请在下面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不同的内容,构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使这个短语分别表达不同的 意思。(2 分) 热爱人民的总理 (1) (2)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有语病,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 ①4月17日,玉树某学校举行了复课仪式。②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 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③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蹭的板房,我们不知道 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1)有语病的一句是: 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修改 5.右面是某刊物刊登的两幅相互独立的漫画。有同学就其 忭者:国十杰求 独立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是一幅漫画的两个连续的 画面,并从画面构成和情节方面阐述了理由。你认为该 同学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分) 作老:洛大尼憎里克 6.名句填空。((1)(2)小题必做,(3)(4)小题选做一个)(5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2)《论语》中概括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3)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4)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7.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的一篇是(2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语文试题(A)第2页共8页
语文试题(A)第 2 页 共 8 页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有语病,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 分) ①4 月 17 日,玉树某学校举行了复课仪式。②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 150 多名学生是地震 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③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蹭的板房,我们不知道 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1)有语病的一句是: 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修改: 5.右面是某刊物刊登的两幅相互独立的漫画。有同学就其 独立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是一幅漫画的两个连续的 画面,并从画面构成和情节方面阐述了理由。你认为该 同学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2 分) 6.名句填空。(⑴⑵小题必做,⑶⑷小题选做一个)(5 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2)《论语》中概括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 (3)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4)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7.名著阅读。(5 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 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 之仇”是指什么? 第二部分阅读(3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4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8.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9-12题。(10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面,侧面以对。 语文试题(A)第3页共8页
语文试题(A)第 3 页 共 8 页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 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 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 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 之仇”是指什么? 第二部分 阅读(38 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8 题。(4 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8.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 9 一 12 题。(10 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短兵接战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12.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9分)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 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 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 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 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 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 语文试题(A)第4页共8页
语文试题(A)第 4 页 共 8 页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12.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一 15 题。(9 分)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 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院。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 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 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 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 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 觉……
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 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 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 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 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 都林吗?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 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相交换 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 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一一谢,通知一一我 母亲,我没有被一—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新故事》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3.为使“伤员不是维拉的丈夫”这一情节合理,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伏笔请你找出来。(3分) 14.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3分) 15.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妻子维拉或者丈夫巴都林的性格特点。(只选一个)(3分) 语文试题(A)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A)第 5 页 共 8 页 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 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 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 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 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 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 都林吗? ……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 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相交换 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 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谢,通知——我 母亲,我没有被——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新故事》2009 年第 12 期,有删改) 13.为使“伤员不是维拉的丈夫”这一情节合理,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伏笔请你找出来。(3 分) 14.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 3 分) 15.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妻子维拉或者丈夫巴都林的性格特点。(只选一个)(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