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
文体 疏:疏条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 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 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 诸葛亮的《出师表》 疏重在说理,表重在陈情. 谏:规过劝善,一般用于下对上
文 体 ▪ 疏:疏条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 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 ▪ 表: :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 诸葛亮的《出师表》; ▪ 疏重在说理,表重在陈情. ▪ 谏:规过劝善,一般用于下对上
诤臣 良史 貞个 魏文贞
诤臣 良史 魏文贞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 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 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乂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 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 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 谥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 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贞观十一年 (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 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 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 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
作者简介 ▪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 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 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 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 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 谥文贞。 ▪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 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贞观十一年 (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 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 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 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
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 民即位初年,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发扬了节约、谨慎的作风, 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使唐王朝一度呈现繁荣昌盛的 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 靡,明显地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与此同时,巡狩四方,修造 宫室的事也多起来
写作背景 ▪ 《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 民即位初年,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发扬了节约、谨慎的作风, 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使唐王朝一度呈现繁荣昌盛的 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 靡,明显地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与此同时,巡狩四方,修造 宫室的事也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