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理学( Insect physiology) 昆虫生态学( Insect ecology)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昆虫毒理学( Insect toxicology) 昆虫病理学( Insect pathology) 植物化学保护( Chemical protection of plant) 第2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生理学(1nsect physiology) 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logy) 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 昆虫毒理学(Insect toxicology) 昆虫病理学(Insect pathology) 植物化学保护(Chemical protection of plant) 第 2 次课 课目 第一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体节、体面、头部的构造、头部的器官及功能。 要求 重点重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壳的构造。 难点难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部分节假说、头部的分区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20分钟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利用课件或 第一节体区 挂图讲授 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板书、自学 体节、体面、骨化区的划分 与讨论、提 、体形和体向 (-)体形 二)体向 四、体躯的分节方式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为初生分节,另一种称为后生分节: 20分钟(-)初生分节 二)后生分节 五、昆虫的附肢 附肢( appendage):节肢动物身体两侧成对的分节的管状物。(介绍昆 虫附肢的结构及与其它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0分钟 第二节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 的还有2-3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 中心。 头部的分节
目 的 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体节、体面、头部的构造、头部的器官及功能。 重 点 难 点 重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壳的构造。 难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部分节假说、头部的分区。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第一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章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第一节 体区 一、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二、体节、体面、骨化区的划分 三、体形和体向 (一)体形 (二)体向 四、体躯的分节方式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为初生分节,另一种称为后生分节: (一)初生分节 (二)后生分节 五、昆虫的附肢 附肢(appendaga):节肢动物身体两侧成对的分节的管状物。(介绍昆 虫附肢的结构及与其它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 的还有 2-3 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 中心。 一、头部的分节 利用课件或 挂图讲授、 板书、自学 与讨论、提 问
昆虫的头部是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头壳,外观上已 看不出分节的痕迹。因此昆虫的头部究竟由几节组成,只能从胚胎 发育和比较解剖中去寻找证据。但是,不同学者由于在研究工作中 取材不一和对一些现象的解释不同,对昆虫头部的分节至今仍存在 若干争议,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包括三节说( Ferris,1942)、四 节说( Holmgren,1916; Hanstrom,1927—1930; Snodgrass,1935)、 六节说( Goodrich,l879: Tiegs,1940; Manton,1949: Rempe l,1975)、 七节说( Folson,1900; Weismann,1926)、八节说( Verhoeff,1904) 九节说( Janet,1899)等,其中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六节说和四节 说。现主要介绍六节说和四节说如下
昆虫的头部是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头壳,外观上已 看不出分节的痕迹。因此昆虫的头部究竟由几节组成,只能从胚胎 发育和比较解剖中去寻找证据。但是,不同学者由于在研究工作中 取材不一和对一些现象的解释不同,对昆虫头部的分节至今仍存在 若干争议,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包括三节说(Ferris,1942)、四 节说(Holmgren,1916;Hanstrom,1927— 1930;Snodgrass,1935)、 六节说(Goodrich,1879;Tiegs,1940;Manton,1949;Rempel,1975)、 七节说(Folson,1900;Weismann,1926)、八节说(Verhoeff,1904)、 九节说(Janet,1899)等,其中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六节说和四节 说。现主要介绍六节说和四节说如下
第2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40分钟第二节头壳的构造 讲授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头壳上的沟和线 额唇基沟:又叫口上沟,位于两个上颚前关节之间,是额与 唇基的分界限。额和唇基统称额唇基区。沟上面部分为额区,沟下 面部分为唇基。近沟的两端有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由上颚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的沟,为额和颊的分 界线。两沟中间的区域为额区,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 虫中已消失。 3、后头沟:由两上颚的后关节向上环绕头孔的第二条马蹄形的 沟。沟后的狭条骨片称后头,其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是环绕头孔的第一条马蹄形沟,在近沟两侧下端 的两个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 5、颊下沟:是由额唇基沟至次头沟间的一糸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
第 2 次课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40 分钟 第二节 头壳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区。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区。 (一)头壳上的沟和线 1、额唇基沟:又叫口上沟,位于两个上颚前关节之间,是额与 唇基的分界限。额和唇基统称额唇基区。沟上面部分为额区,沟下 面部分为唇基。近沟的两端有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由上颚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的沟,为额和颊的分 界线。两沟中间的区域为额区,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 虫中已消失。 3、后头沟:由两上颚的后关节向上环绕头孔的第二条马蹄形的 沟。沟后的狭条骨片称后头,其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是环绕头孔的第一条马蹄形沟,在近沟两侧下端 的两个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 5、颊下沟:是由额唇基沟至次头沟间的一条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 讲授
下区。 6、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 界。此线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异很大 7、颅中沟:在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沿蜕裂线的中 干还有一条沟,即颅中沟。由于颅中沟与蜕裂线中干重合,因此二 者容易混淆,但颅中沟的颜色较深,且大多数昆虫的颅中沟往往超 过蜕裂线的分叉点,据此可将二者区分开。 此外,头壳的上面部分为头顶,和颊合称为颅侧区,前面以额颊沟, 后面以后头沟为界 (二)头壳的分区 1.额唇基区 2.颅侧区:包括头顶和颊 3.后头区 4.次后头区 5.颊下区 6.上唇和舌 第3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下区。 6、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 界。此线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异很大。 7、颅中沟:在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沿蜕裂线的中 干还有一条沟,即颅中沟。由于颅中沟与蜕裂线中干重合,因此二 者容易混淆,但颅中沟的颜色较深,且大多数昆虫的颅中沟往往超 过蜕裂线的分叉点,据此可将二者区分开。 此外,头壳的上面部分为头顶,和颊合称为颅侧区,前面以额颊沟, 后面以后头沟为界 (二)头壳的分区 1.额唇基区 2.颅侧区:包括头顶和颊 3.后头区 4.次后头区 5.颊下区 6.上唇和舌 第 3 次课 课目 第一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