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疆历史概述 第一节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 1.七角井细石器文化遗址是新疆中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一处重要遗址。 它们的主人当时还过着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 2四千年前后以细石器工具为基本特征的古代遗址:罗布泊地区、吐鲁番阿斯塔 那村北、交河古城沟西、木垒河东岸等。其中一些遗址还发现了陶器,标志着出 现了定居生活。 3.距今3000年至公元前3世纪,即西周王朝至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彩 陶器与铁器,说明新疆普遍有了人类的定居。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是吐鲁番、奇 台及吉木萨尔等地的姑师人。 4.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中原地区:漆器、丝织物、刺绣、铜镜、海贝 第二节两汉时期 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通畅。 2.三个女人:细君公主(嫁给猎骄靡)、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及解忧公主的 侍女冯燎。 3.公元前60年,匈奴右部日逐王归汉,匈奴长官僮仆都尉撤销,汉朝下令设置 西域都护,郑吉为第一任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新疆正式归入祖 国的版图。 4.公元75、76年,匈奴攻陷车师、焉耆、龟兹、柳中等地,杀死都护陈睦,围 困歌恭于疏勒城(今奇台附近)。 5.公元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府治龟兹。 6.西汉时期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西域:良种马、首蓿、葡萄、蚕豆、核桃、大蒜、芫荽(yan sui)、胡萝卜、 黄瓜、石榴 内地:治金、养蚕、纺织、凿井、掘渠、制造耧、锄等技术
第九章 新疆历史概述 第一节 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 1.七角井细石器文化遗址是新疆中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一处重要遗址。 它们的主人当时还过着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 2.四千年前后以细石器工具为基本特征的古代遗址:罗布泊地区、吐鲁番阿斯塔 那村北、交河古城沟西、木垒河东岸等。其中一些遗址还发现了陶器,标志着出 现了定居生活。 3.距今 3000 年至公元前 3 世纪,即西周王朝至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彩 陶器与铁器,说明新疆普遍有了人类的定居。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是吐鲁番、奇 台及吉木萨尔等地的姑师人。 4.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中原地区:漆器、丝织物、刺绣、铜镜、海贝 第二节 两汉时期 1. 公元前 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通畅。 2. 三个女人:细君公主(嫁给猎骄靡)、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及解忧公主的 侍女冯嫽。 3. 公元前 60 年,匈奴右部日逐王归汉,匈奴长官僮仆都尉撤销,汉朝下令设置 西域都护,郑吉为第一任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新疆正式归入祖 国的版图。 4. 公元 75、76 年,匈奴攻陷车师、焉耆、龟兹、柳中等地,杀死都护陈睦,围 困耿恭于疏勒城(今奇台附近)。 5. 公元 91 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府治龟兹。 6. 西汉时期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西域:良种马、苜蓿、葡萄、蚕豆、核桃、大蒜、芫荽(yan sui)、胡萝卜、 黄瓜、石榴 内地:冶金、养蚕、纺织、凿井、掘渠、制造耧、锄等技术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1.三因时,在海头(罗布泊)、高昌设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在哈密以南置伊吾 县属敦煌郡,这是中原郡县制推行到西域最早的记录。 2.西晋:设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驻海头,高昌。 3.前凉在吐鲁番地区设高昌郡,并设县、乡、里,后凉也曾驻守高昌。 4.统治过新疆的政权: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等。 5.北魏曾“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还在罗布泊地区设都善镇和焉耆镇,命韩拔 为假节征西将军,驻守都善,管辖西域。 6.隋朝设西我校尉,负责处理西域的事务。 7.唐朝经营西域的两种制度: 一:郡、州、乡、里制度,地区:伊州、西州、庭州,即今天的哈密、吐鲁 番及吉木萨尔等地。 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路及葱岭以西)、北庭 都护府(下属昆陵、蒙池都护府,管天山北路及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 8.唐玄宗设安西四镇节度使和伊西北庭节度使,与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并存。 9.唐朝的其它政令,如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稽查户口等也推到了西域。 10.文化交流: 西域:牲畜、毛织品、玉石、香料、药材 内地:丝绸、铁器、漆器、茶叶、造纸术 第四节宋、辽、金、元、明时期 1.辽朝在西域设立的统治机构:阿萨兰回鹘大王府、高昌大王府、于阗大王府、 黠戛斯大王府和西突厥王府,并册封大王、于越、司徒、节度使、都监、将 军等官职。 2.宋朝与西域也有联系,高昌王、于阗王和喀拉汗王都向宋朝进贡。 3.12世纪初,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都城在虎思斡尔朵(今楚河流域),东 至别失八里,西至威海,南至斡端(和田),北至巴尔喀什湖。 4.蒙哥汗在别失八里和阿力麻里设立行尚书省,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行 省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1. 三国时,在海头(罗布泊)、高昌设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在哈密以南置伊吾 县属敦煌郡,这是中原郡县制推行到西域最早的记录。 2. 西晋:设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驻海头,高昌。 3. 前凉在吐鲁番地区设高昌郡,并设县、乡、里,后凉也曾驻守高昌。 4. 统治过新疆的政权: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等。 5. 北魏曾“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还在罗布泊地区设鄯善镇和焉耆镇,命韩拔 为假节征西将军,驻守鄯善,管辖西域。 6. 隋朝设西戎校尉,负责处理西域的事务。 7. 唐朝经营西域的两种制度: 一:郡、州、乡、里制度,地区:伊州、西州、庭州,即今天的哈密、吐鲁 番及吉木萨尔等地。 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路及葱岭以西)、北庭 都护府(下属昆陵、蒙池都护府,管天山北路及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 8. 唐玄宗设安西四镇节度使和伊西北庭节度使,与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并存。 9. 唐朝的其它政令,如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稽查户口等也推到了西域。 10.文化交流: 西域:牲畜、毛织品、玉石、香料、药材 内地:丝绸、铁器、漆器、茶叶、造纸术 第四节 宋、辽、金、元、明时期 1. 辽朝在西域设立的统治机构:阿萨兰回鹘大王府、高昌大王府、于阗大王府、 黠戛斯大王府和西突厥王府,并册封大王、于越、司徒、节度使、都监、将 军等官职。 2. 宋朝与西域也有联系,高昌王、于阗王和喀拉汗王都向宋朝进贡。 3. 12 世纪初,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都城在虎思斡尔朵(今楚河流域),东 至别失八里,西至威海,南至斡端(和田),北至巴尔喀什湖。 4. 蒙哥汗在别失八里和阿力麻里设立行尚书省,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行 省
5.元朝对西域的管理: 军事上:设元帅府、都护府 财政上:按察司、宜慰使、担举司、交钞库、达鲁花赤、断事官等。 此外还有屯田制,并建立织造局、治铁) 6.文学成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福 乐智慧:米扎尔。马黑麻。海答儿用波斯文写的拉失德史 第五节清代时期 1.主要居民:天山以北为西蒙古厄鲁特部,天山以南为蒙古察合台后裔统治下 的维吾尔族。 2.1755年清军占领准噶尔的统治中心伊型,释放南疆伊斯兰教显贵大小和卓布 拉呢都和霍集占兄弟。 3.1759年西域改称新疆,实行军府制统治。1762年设伊犁将军于惠远城,伊犁 从此为新疆的统治中心。 4.。设参赞大臣的地区:伊犁、塔城、喀什噶尔:设都统的地区:乌鲁木齐 5.清朝在新疆的其它制度: 伯克制度(广大维吾尔地区): 札萨克制度(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包括东归的土尔扈 特部,1771年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东归): 回汉集中的镇西(巴里坤)至库尔喀喇乌苏一带,设镇迪道,与内地行政建 制一致。 6.清政府从西北迁移锡伯、索伦、厄鲁特、察哈尔四营官兵驻防伊犁 7.1865年-1877年,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 8.不平等条约: 1851年,伊犁将军奕山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取得了 在伊犁设立领事,通商免税和依赖裁判权等特权。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领土。 清政府派崇厚、曾纪泽赴俄谈判,1881年订立《中俄伊犁条约》,内容是:归 还伊型: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开放全境准俄免税通商:增加赔款:允许俄
5. 元朝对西域的管理: 军事上:设元帅府、都护府 财政上:按察司、宜慰使、担举司、交钞库、达鲁花赤、断事官等。 此外还有屯田制,并建立织造局、冶铁厂 6.文学成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 突厥语大词典;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福 乐智慧;米扎尔。马黑麻。海答儿用波斯文写的 拉失德史 第五节 清代时期 1. 主要居民:天山以北为西蒙古厄鲁特部,天山以南为蒙古察合台后裔统治下 的维吾尔族。 2. 1755 年清军占领准噶尔的统治中心伊犁,释放南疆伊斯兰教显贵大小和卓布 拉呢都和霍集占兄弟。 3. 1759 年西域改称新疆,实行军府制统治。1762 年设伊犁将军于惠远城,伊犁 从此为新疆的统治中心。 4. 设参赞大臣的地区:伊犁、塔城、喀什噶尔;设都统的地区:乌鲁木齐 5. 清朝在新疆的其它制度: 伯克制度(广大维吾尔地区); 札萨克制度(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包括东归的土尔扈 特部,1771 年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东归); 回汉集中的镇西(巴里坤)至库尔喀喇乌苏一带,设镇迪道,与内地行政建 制一致。 6.清政府从西北迁移锡伯、索伦、厄鲁特、察哈尔四营官兵驻防伊犁。 7.1865 年-1877 年,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 8.不平等条约: 1851 年,伊犁将军奕山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取得了 在伊犁设立领事,通商免税和依赖裁判权等特权。 1864 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领土。 清政府派崇厚、曾纪泽赴俄谈判,1881 年订立《中俄伊犁条约》,内容是:归 还伊犁;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开放全境准俄免税通商;增加赔款;允许俄
增设领事馆等。 9.1871年,俄斜米列契省长郭尔帕科夫斯基侵占伊犁。 10.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下辖镇迪、阿克苏、喀什噶 尔、伊塔四道,省会乌鲁木齐。 第六节中华民因时期 1.20世纪30年代,邓发、林基路、陈潭秋、毛泽民等在乌鲁木齐设立八路军办 事处。 2.盛世才的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 3.1943年秋,陈潭民、毛泽民及林基路被盛世才杀害。 4.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爆发三区革命,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 治,是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1946年,新疆省联系政府成立,张治中兼主席,阿合买提江和包尔汉为副主 席。 6.1949年,毛主席邀请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至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筹备会议,但因飞机失事遇难,后改赛福鼎等赴京。 7.1949年9月25、26日,国民党在新疆的负责人陶峙岳、包尔汉宣布与国民党 脱离关系,归向人民。 第七节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 1.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王震任书记,12月17日,新疆 省人民政府成立,包尔汉任省主席。 2.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个农业师,3个农场管理局和 一个建筑工程师,陶峙岳任第一任司令员,王恩茂兼政委。 3.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赛福鼎为主席。 第八节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理 1.西汉: 公元前121年后,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西汉
增设领事馆等。 9.1871 年,俄斜米列契省长郭尔帕科夫斯基侵占伊犁。 10.1884 年建立新疆行省,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下辖镇迪、阿克苏、喀什噶 尔、伊塔四道,省会乌鲁木齐。 第六节 中华民国时期 1.20 世纪 30 年代,邓发、林基路、陈潭秋、毛泽民等在乌鲁木齐设立八路军办 事处。 2.盛世才的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 3.1943 年秋,陈潭民、毛泽民及林基路被盛世才杀害。 4.1944 年,伊犁、塔城、阿勒泰爆发三区革命,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 治,是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1946 年,新疆省联系政府成立,张治中兼主席,阿合买提江和包尔汉为副主 席。 6.1949 年,毛主席邀请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至北京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筹备会议,但因飞机失事遇难,后改赛福鼎等赴京。 7.1949 年 9 月 25、26 日,国民党在新疆的负责人陶峙岳、包尔汉宣布与国民党 脱离关系,归向人民。 第七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 1.1949 年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王震任书记,12 月 17 日,新疆 省人民政府成立,包尔汉任省主席。 2.1954 年 10 月 7 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 个农业师,3 个农场管理局和 一个建筑工程师,陶峙岳任第一任司令员,王恩茂兼政委。 3.1955 年 10 月 1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赛福鼎为主席。 第八节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理 1.西汉: 公元前 121 年后,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 101 年西汉
在轮台、渠犁(今库尔勒)等地屯田,并设“使都校尉”,后改“护都善以西使 者”。 2.东汉 先后设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 3.三国 先后设戊已校尉和西域长史,治设高昌。 4.前凉设立高昌郡。 5.北魏设置都善镇和焉耆镇。 6.隋:公元608年,隋设都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 三郡。 7.唐: 640年在高昌设第一个高级军政管理机构,即安西都护府,后迁至为库车, 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及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702年,设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东部地区。后唐玄宗在两大都护府 之上设立“碛西节度使”。 8.唐朝的经济制度:均田制(田制)与租庸调制(赋税制度) 9.唐朝军事制度:府兵制 10.唐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焉耆) 11.938年,后晋高祖遗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王”。 12.元: “达鲁花赤” 别失八里、阿力麻里行尚书省 吐鲁番地区设提弄按察司、交钞提举司和交钞库 派兵到和阗、且末等地屯田 在畏兀儿地区实行“计亩输税” 13.明:在哈密设立哈密卫 14清: 郡县制管理:天山北部的汉回居住区 伯克制:伊犁地区,天山南部地区的维吾尔族
在轮台、渠犁(今库尔勒)等地屯田,并设“使都校尉”,后改“护鄯善以西使 者”。 2.东汉 先后设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 3.三国 先后设戊已校尉和西域长史,治设高昌。 4.前凉设立高昌郡。 5.北魏设置鄯善镇和焉耆镇。 6.隋:公元 608 年,隋设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 三郡。 7.唐: 640 年在高昌设第一个高级军政管理机构,即安西都护府,后迁至为库车, 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及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702 年,设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东部地区。后唐玄宗在两大都护府 之上设立“碛西节度使”。 8.唐朝的经济制度:均田制(田制)与租庸调制(赋税制度) 9.唐朝军事制度:府兵制 10.唐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焉耆) 11.938 年,后晋高祖遗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王”。 12.元: “达鲁花赤” 别失八里、阿力麻里行尚书省 吐鲁番地区设提弄按察司、交钞提举司和交钞库 派兵到和阗、且末等地屯田 在畏兀儿地区实行“计亩输税” 13.明:在哈密设立哈密卫 14.清: 郡县制管理:天山北部的汉回居住区 伯克制:伊犁地区,天山南部地区的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