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和重叠,直接影响了备考的质量和效率。越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师,他对初中、高中的 教材越熟悉,他的教学思路越是接近于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他平时的教学,就非常自觉 而默契地与大纲和考纲相吻合。因此,有些平时教材中没有具体要求而高考试卷又有的内容, 他会自觉和谐地贯穿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 比如,句式的转换是高考涉及的热考题,但初高中教材名篇中的经典句式,就值得我们 特别关注,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初中教材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一句:“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 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 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这一长句中含有三个“当……时候”的时间状语,均可分别与句子主体“你是否意识到 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相配搭。作者不取分别搭配的句式,而是将主体成分“你是否意识到 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作为“公因式”“提取”,置于句末,形成(A+B+C……)x句式。这样 使得全句状语部分结枃排整,语势磅礴。全句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发表达了作 者对志愿军的无比崇敬和对安宁、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句子虽长,但因句式精妙,给人的 印象是凝炼、充沛、深长,有一气呵成之感,无拖沓冗赘之嫌。因此,这种句式表现力强、 使用率高 再看看高中教材—一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开头的一段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 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以“每当”为语言标志 的三个并列的状语,分别从群雁、公园情侣和流浪汉苏比三个角度写出“冬天迫在眉睫”的 时令特点,并形成鲜明的对照:凛冽的冬天就要到了,大雁本能地成群结队飞到暖和的地方 情侣们更是互相照顾,相依为命:只有可怜的苏比孤苦伶仃,好不凄惨!“公因式”“冬天迫 在眉睫”放在句尾,扮演了殿后统帅的角色。 上述(A+BC…)x句式除具有表现力强的特点外,还具有特别机动的组合性能。作 者可以根据容量的大小和表达的需要,灵活安排(A+B+C…)中项数的多少和长短 此,这种句式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不仅实用性强,而且简便易学。下面是从同学习作中 录的几例“借瓶装酒”的文句: 例一:表达爱国情怀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神舟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回的 时候,当奥运会赛场一次次奏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人们都会油然产生这样的感想 祖国在我心上,而我正在祖国的怀抱里!” 例二:赞美社会新风 “当你看到一个个青年改革家大展宏图,为祖国经济腾飞做出贡献的时候,当你看到 个个青年科学工作者攻克科学难关的时候,当你看到无数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作出无私奉献的 时候,你怎能不为新世纪中国青年的崇高精神风貌而自豪,而骄傲?” 与(A+B+C…)x句式相反的是句式Ax+Bx+Cx…还是让我们回到《谁是最可爱的 人》中: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句群中一共有四个“他们的”,作者在 这里并没有为了节约文字,将“他们的”作为“公因式”提到句首,形成“一拖四”的单句 而是将“他们的”分别作“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中心词的定语,让“他们” 词多次出现,组成一组整齐的排比句,使读者对“最可爱的人”更加亲近,更加热爱,更 加崇敬。 我们不妨还来温习一下夏衍《包身工》中的文句: 6
6 空白和重叠,直接影响了备考的质量和效率。越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师,他对初中、高中的 教材越熟悉,他的教学思路越是接近于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他平时的教学,就非常自觉 而默契地与大纲和考纲相吻合。因此,有些平时教材中没有具体要求而高考试卷又有的内容, 他会自觉和谐地贯穿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 比如,句式的转换是高考涉及的热考题,但初高中教材名篇中的经典句式,就值得我们 特别关注,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初中教材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一句:“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 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 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这一长句中含有三个“当……时候”的时间状语,均可分别与句子主体“你是否意识到 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相配搭。作者不取分别搭配的句式,而是将主体成分“你是否意识到 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作为“公因式”“提取”,置于句末,形成(A+B+C……)x 句式。这样, 使得全句状语部分结构排整,语势磅礴。全句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发表达了作 者对志愿军的无比崇敬和对安宁、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句子虽长,但因句式精妙,给人的 印象是凝炼、充沛、深长,有一气呵成之感,无拖沓冗赘之嫌。因此,这种句式表现力强、 使用率高。 再看看高中教材——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开头的一段: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 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以“每当”为语言标志 的三个并列的状语,分别从群雁、公园情侣和流浪汉苏比三个角度写出“冬天迫在眉睫”的 时令特点,并形成鲜明的对照:凛冽的冬天就要到了,大雁本能地成群结队飞到暖和的地方; 情侣们更是互相照顾,相依为命;只有可怜的苏比孤苦伶仃,好不凄惨!“公因式”“冬天迫 在眉睫”放在句尾,扮演了殿后统帅的角色。 上述(A+B+C……)x 句式除具有表现力强的特点外,还具有特别机动的组合性能。作 者可以根据容量的大小和表达的需要,灵活安排(A+B+C……)中项数的多少和长短。因 此,这种句式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不仅实用性强,而且简便易学。下面是从同学习作中摘 录的几例“借瓶装酒”的文句: 例一:表达爱国情怀: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神舟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回的 时候,当奥运会赛场一次次奏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人们都会油然产生这样的感想: 祖国在我心上,而我正在祖国的怀抱里!” 例二:赞美社会新风: “当你看到一个个青年改革家大展宏图,为祖国经济腾飞做出贡献的时候,当你看到一 个个青年科学工作者攻克科学难关的时候,当你看到无数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作出无私奉献的 时候,你怎能不为新世纪中国青年的崇高精神风貌而自豪,而骄傲?” 与(A+B+C……)x 句式相反的是句式 Ax+Bx+Cx……还是让我们回到《谁是最可爱的 人》中: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句群中一共有四个“他们的”,作者在 这里并没有为了节约文字,将“他们的”作为“公因式”提到句首,形成“一拖四”的单句, 而是将“他们的”分别作“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中心词的定语,让“他们” 一词多次出现,组成一组整齐的排比句,使读者对“最可爱的人”更加亲近,更加热爱,更 加崇敬。 我们不妨还来温习一下夏衍《包身工》中的文句: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为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 隶!”句群中一连串气势如虹的“没有”,透彻地揭露并有力地鞭挞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如 果只用一个“没有”与“光”、“热”、“温情”“希望”和“人道”这些宾语搭配,文字是节 俭了一些,可是文势骤减,表达效果大相径庭 让我们再看看刊登在法国《费加罗杂志》上一篇题为《冷美人蒙娜丽莎》的文章,其中 有这样一个句子: “长期以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恭维,被复制,被崇拜,被临摹,被嘲笑,被 歪曲……”这一连串的“'被字句”,道遍世界上不同的人对这副画的不同态度,使得人们自 然地认识到,正是在这无尽的热爱和贬抑中,《蒙娜丽莎》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如果将 被”作为“公因式”提取。句子变为“被恭维、复制、崇拜、临摹、嘲笑、歪曲……”与 原句相比,显然单调乏力得多。 不觉想起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我爱我的祖国》的歌曲:……我爱戈壁滩沙海走骆 驼,我爱洞庭湖白帆荡碧波,我爱北国的森林我爱南疆的渔火,我爱运河边村姑插新禾苗, 我爱雪山下阿爸收青稞,我爱草原的童谣,我爱山寨的酒歌……这一连串“我爱”,尽情倾 吐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假如同学们要抒发热爱甘肃的感情,也可以借用这样的句式:“我 爱那嘉峪关雄伟的长城城墙,我爱那莫髙窟绝伦的艺术宝臧,我爱那喜度玉门关的舂风,我 爱那黄河的奔腾欢畅,我爱那酒泉一首首飞天的壮歌,我爱那沙洲一座座流淌黑金的油 总之,句式(A+B+C…)x与句式Ax+Bx+Cx…因文而用,各具其妙。同学们根据 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自如转换。学会这两种句式的转换,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付这类试题 而且就有利于克服句式平板、语调单一的毛病,使自己的作文为之增华 高考试卷中,关于句子成分的腾挪置换、句群的分解合成、句意的分析理解,都可以在 初高中教材中找到经典的例子 2.近几年全国和各地的高考卷中相继出现了关于对联的试题。2005年全国卷(1)、浙 江卷、福建卷、广东卷都考了对联知识。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具体、明晰的要求, 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贯穿有关对联的知识。下面是在平时教学用对联归纳 文意的几个例子 第 篇多联,归纳段意 《促织》(蒲松龄): 第一段 狡县令谄媚上官有赏 迂童生寻求促织无方 第二段 弄假成真巫女授奇画 转悲为欢成名得神虫。 第三段 岂料乐极生悲促织死 更来雪上添霜爱子亡 第四段 化蟋蟀爱子显神力; 献抚军成名受万金。 第五段:(异史氏的评语) 民间悲欢系一虫;
7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为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 隶!”句群中一连串气势如虹的“没有”,透彻地揭露并有力地鞭挞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如 果只用一个“没有”与“光”、“热”、“温情”、“希望”和“人道”这些宾语搭配,文字是节 俭了一些,可是文势骤减,表达效果大相径庭。 让我们再看看刊登在法国《费加罗杂志》上一篇题为《冷美人蒙娜丽莎》的文章,其中 有这样一个句子: “长期以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恭维,被复制,被崇拜,被临摹,被嘲笑,被 歪曲……”这一连串的“'被'字句”,道遍世界上不同的人对这副画的不同态度,使得人们自 然地认识到,正是在这无尽的热爱和贬抑中,《蒙娜丽莎》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如果将 “被”作为“公因式”提取。句子变为“被恭维、复制、崇拜、临摹、嘲笑、歪曲……”与 原句相比,显然单调乏力得多。 不觉想起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我爱我的祖国》的歌曲:……我爱戈壁滩沙海走骆 驼,我爱洞庭湖白帆荡碧波,我爱北国的森林我爱南疆的渔火,我爱运河边村姑插新禾苗, 我爱雪山下阿爸收青稞,我爱草原的童谣,我爱山寨的酒歌……这一连串“我爱”,尽情倾 吐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假如同学们要抒发热爱甘肃的感情,也可以借用这样的句式:“我 爱那嘉峪关雄伟的长城城墙,我爱那莫高窟绝伦的艺术宝藏,我爱那喜度玉门关的春风,我 爱那黄河的奔腾欢畅,我爱那酒泉一首首飞天的壮歌,我爱那沙洲一座座流淌黑金的油 矿……” 总之,句式(A+B+C……)x 与句式 Ax+Bx+Cx……因文而用,各具其妙。同学们根据 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自如转换。学会这两种句式的转换,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付这类试题, 而且就有利于克服句式平板、语调单一的毛病,使自己的作文为之增华。 高考试卷中,关于句子成分的腾挪置换、句群的分解合成、句意的分析理解,都可以在 初高中教材中找到经典的例子。 2.近几年全国和各地的高考卷中相继出现了关于对联的试题。2005 年全国卷(1)、浙 江卷、福建卷、广东卷都考了对联知识。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具体、明晰的要求, 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贯穿有关对联的知识。下面是在平时教学用对联归纳 文意的几个例子: 第一,一篇多联,归纳段意 《促织》(蒲松龄): 第一段: 狡县令谄媚上官有赏; 迂童生寻求促织无方。 第二段: 弄假成真巫女授奇画; 转悲为欢成名得神虫。 第三段: 岂料乐极生悲促织死; 更来雪上添霜爱子亡。 第四段: 化蟋蟀爱子显神力; 献抚军成名受万金。 第五段:(异史氏的评语) 民间悲欢系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