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旦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稿) 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_ 二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 (是否博士点[是]) 二级学科代码_083001 研究生院 填表日期:2004年11月25日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 修 订 稿 )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 是否博士点[ 是 ]) 二级学科代码 083001 研 究 生 院 填表日期:2004 年 11 月 25 日
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学科代码:083001)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环境化学 1.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陈建民(教授、博导)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侯惠奇(教授、博导)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庄国顺(教授、博导) 2.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何阿弟(教授) 3.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刘燕(教授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郑志坚(副教授) 4.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高效江(副教授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董文博(副教授) 5.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大气环境:.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陈立民(教授、博导)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马蔚纯(副教授)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周斌(副教授)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3大气气溶胶1.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庄国顺(教授、博导)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陈建民(教授、博导)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学科代码: 083001 )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 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1 环境化学 1.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2. 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3. 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4. 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5.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 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陈建民(教授、博导) 侯惠奇(教授、博导) 庄国顺(教授、博导) 何阿弟(教授) 刘 燕(教授) 郑志坚(副教授) 高效江(副教授) 董文博(副教授) 2 大气环境 1. 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 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 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陈立民(教授、博导) 马蔚纯(副教授) 周 斌(副教授) 3 大气气溶胶 1. 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 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动车化产生的大气污染;雨水、雾、雪和云水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庄国顺(教授、博导) 陈建民(教授、博导)
4污染控制 1.应用于废水、废气处理的高级氧化过程、光化学侯惠奇(教授、博导) 过程、放电过程、电解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刘燕(教授 2.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郑志坚(副教授) 是与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董文博(副教授) 3.水污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 收、降解、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 5城市生态学系统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科的理论、技|王祥荣(教授、博导) 术与方法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刘燕(教授)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调控机理与途王寿兵(副教授) 径,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剖析、生态旅游与生态承载 力评价、城市生态管理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 学与管理能力的城市生态学高级人才。 城市水生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城市河道、湖泊生 态修复技术,城市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6环境规划与绿‖系统学习环境评价与规划、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丨王祥荣(教授、博导) 地景观设计论、技术与实验方法,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王寿兵(副教授 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3S技术应用、 环境模型、环境容量、环境规划程序、环境规划与 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及相应的 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学与管理能 力的环境规划与绿地景观设计高级人才。 7环境管理 系统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戴星翼(博导 评价与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张真(副教授) 发展的研究,分析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环 境的投入一产出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数理统计与田野调査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 应用等,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工作能力强的从 事环境管理科研、教学与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特点及基本学习年限,以及今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的适应面等:硕士生、博士生应分开阐述)
4 污染控制 1.应用于废水、废气处理的高级氧化过程、光化学 过程、放电过程、电解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2.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 是与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3. 水污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 收、降解、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 侯惠奇(教授、博导) 刘 燕(教授) 郑志坚(副教授) 董文博(副教授) 5 城市生态学 系统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科的理论、技 术与方法,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调控机理与途 径,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剖析、生态旅游与生态承载 力评价、城市生态管理等,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 学与管理能力的城市生态学高级人才。 城市水生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城市河道、湖泊生 态修复技术,城市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王祥荣(教授、博导) 刘 燕(教授) 王寿兵(副教授) 6 环境规划与绿 地景观设计 系统学习环境评价与规划、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 论、技术与实验方法,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 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3S 技术应用、 环境模型、环境容量、环境规划程序、环境规划与 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及相应的 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学与管理能 力的环境规划与绿地景观设计高级人才。 王祥荣(教授、博导) 王寿兵(副教授) 7 环境管理 系统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 评价与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的研究,分析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环 境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数理统计与田野调查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 应用等,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工作能力强的从 事环境管理科研、教学与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戴星翼(博导) 张 真(副教授) 二、培养目标 (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特点及基本学习年限,以及今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的适应面等;硕士生、博士生应分开阐述)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与管 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硕士学位: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好学,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专业论文,基本能与外籍专家进行学 术交流。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2.博士学位: (1)同上1(1)。 (2)刻苫钻硏,掌握本学科坚实且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 技能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主持环境 科学领域的硏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同上1(3)。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以下未包括必修环节的4学分;各学科专业在满足全校最低学分数要求下可提出各自的学分数要 1.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二至三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31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4门10学分 须修2门6学分 须修2门5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3门8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1门2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学学开课 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分时学期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硕ENv60环境化学原理 第二环境系陈建民 士|ENV6003环境生态学 333 环境系 张浩 在|w环境政第分析 第二环境系戴星翼 基 ENV16005 54第 环境系 侯惠奇 础|ENV606环境物理化学 环境系庄国顺 课 硕NV08环境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英文)3|54第一环境系 学BN大气环境化学 环境系 陈立 位ENV608水处理化学 环 境系 刘燕 专「ENV60城市生态学 环境系 王祥荣 课|BNV04环境地学导论 环境系 高效江 ENV6011|环境科学技术进展 环境系 侯惠奇等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与管 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硕士学位: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好学,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专业论文,基本能与外籍专家进行学 术交流。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2.博士学位: (1)同上 1(1)。 (2)刻苦钻研,掌握本学科坚实且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 技能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主持环境 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同上 1(3)。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三、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以下未包括必修环节的 4 学分;各学科专业在满足全校最低学分数要求下可提出各自的学分数要 求) 1. 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二至三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10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5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3 门 8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ENVI6001 环境化学原理 3 54 第二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03 环境生态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张浩 ENVI6004 环境政策分析 3 54 第二 环境系 戴星翼 ENVI6005 污染控制 3 54 第二 环境系 侯惠奇 ENVI6006 环境物理化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庄国顺 硕 士 学 位 基 础 课 ENVI6018 环境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英文)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成天涛 ENVI6007 大气环境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立民 ENVI6008 水处理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刘燕 ENVI6009 城市生态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6010 环境地学导论 3 54 第一 环境系 高效江 硕 士 学 位 专 业 课 ENVI6011 环境科学技术进展 3 54 第二 环境系 侯惠奇等
ENⅥ6013环境物理 354第二环境系 周斌 ENV16014 业生态学 第二环境系戴星翼、王寿兵 ENV6020近代环境仪器分析 境系 陈建民 ENV6022环境规划 环境系 戴星翼 ENV6023环境数理统计 境系 ENV6021环境评价 3333 环境系 马蔚纯 硕|ENV600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系 雷中方 士|ENV030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环境系 张仁熙 专|ENⅥ7031卫星遥感近海环境与海洋生态3|54第一环境系唐丹玲 业 选|EN70 洁生产 第二环境系 王寿兵 修「ENⅥ702环境放射性 2|36第一环境系何阿弟 课|E7003三废处理与资源化 354第一环境系郑志坚 ENV6024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环境系罗如新 ENVI7005 境催化 236第二环境系陈建民 ENV6025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 236第二环境系 ENV7007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 36第二环境系雷中方 ENV78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环境系王祥荣 ENV00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ENⅥI701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第第第 环境系郑志坚 环境系 董文博 ENV011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境系周斌 ENV012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第二环境系 ENV013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高效江 ENVI7014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6第二环境系罗如新 ENⅥI7015环境毒理学 第一环境系罗如新 V016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 环境系 ENⅥ7017灾害医学 环境系王德耀 ENV7018环境材料 下境系何阿弟 ENⅥ7019环境投入一产出分析 系罗如新 ENI7020生物修复技术 2223232 第二环境系罗如新 ENⅥ7021绿地规划与设计 环境系 王祥荣 ENⅥ7022环境信息技术 36第二环境系马蔚纯 ENV6026生态规划与设计 2|36第二环境系王祥荣、张浩 FN7024中国环境问题与对策(英文 环境系 王祥荣等 ENⅥ025环境与贸易 环境系 张真 ENⅥ027海岸带环境与赤潮(英文) 第二环境系唐丹玲 ENⅥ7028大气污染传输模式 第一环境系 成天涛 ENⅥI7029环境有机化学 第一环境系 李春雷 ENⅥI7032环境法案例分析 第一环境系 黄文芳 ENⅥ7033循环经济 环境系 戴星翼等 EN7034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 第第 环境系 ENⅥI7035可持续发展概论 54第一环境系张真 ENV00生态工程 54第二环境系王寿兵
ENVI6013 环境物理 3 54 第二 环境系 周斌 ENVI6014 产业生态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戴星翼、王寿兵 ENVI6020 近代环境仪器分析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22 环境规划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戴星翼 ENVI6023 环境数理统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浩 ENVI6021 环境评价 3 54 第一 环境系 马蔚纯 ENVI6002 环境工程原理 3 54 第一 环境系 雷中方 ENVI7030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仁熙 ENVI7031 卫星遥感近海环境与海洋生态 (英文) 3 54 第一 环境系 唐丹玲 ENVI7001 清洁生产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寿兵 ENVI7002 环境放射性 2 36 第一 环境系 何阿弟 ENVI7003 三废处理与资源化 3 54 第一 环境系 郑志坚 ENVI6024 微生物生态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05 环境催化 2 36 第二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25 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何坚 ENVI7007 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 2 36 第二 环境系 雷中方 ENVI7008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3 54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7009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2 36 第二 环境系 郑志坚 ENVI701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董文博 ENVI7011 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36 第一 环境系 周斌 ENVI7012 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2 36 第二 环境系 刘翔、张仁熙 ENVI7013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高效江 ENVI7014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15 环境毒理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16 生态学研究方法 2 36 第一 环境系 张浩 ENVI7017 灾害医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德耀 ENVI7018 环境材料 2 36 第二 环境系 何阿弟 ENVI7019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3 54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20 生物修复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21 绿地规划与设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7022 环境信息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马蔚纯 ENVI6026 生态规划与设计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张浩 ENVI7024 中国环境问题与对策(英文)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等 ENVI7025 环境与贸易 2 36 第一 环境系 张真 ENVI7027 海岸带环境与赤潮(英文) 2 36 第二 环境系 唐丹玲 ENVI7028 大气污染传输模式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成天涛 ENVI7029 环境有机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李春雷 ENVI7032 环境法案例分析 2 36 第一 环境系 黄文芳 ENVI7033 循环经济 2 36 第一 环境系 戴星翼等 ENVI7034 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 2 36 第一 环境系 雷一东 ENVI7035 可持续发展概论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真 硕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ENVI6000 生态工程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王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