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V以上 C-0.1V以上 53.黑曲霉在p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 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 54.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0.001%。 B0.1% C1%。 55.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5-10%。 B10-15% c15 20% 56.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A破坏膜的结构。 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阳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57.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阻碍核酸解链。 C切断DNA链。 58.在制作静菜或吉中饲料时,一船并不人工接种啊酸茵,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根际微生物 B.叶面附生微生物 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言 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59.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根瘤 B.菌根 C.叶猫 D.叶面乳酸菌 60.根土比是指: 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61.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土根比 B根土 C比土根 D比根士 62.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有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 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6
6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53.黑曲霉在 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 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54.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 0.001%。 B 0.1%。 C 1%。 55.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 5-10%。 B 10-15%。 C 15-20%。 56.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 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57.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 阻碍核酸解链。 C 切断 DNA 链。 58.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根际微生物 B.叶面附生微生物 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59.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根瘤 B.菌根 C.叶瘤 D.叶面乳酸菌 60.根土比是指: 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61.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62.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 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清水型水生微生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3.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 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4.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互利共柄关系 B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65.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客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66.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 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辅食关系 一性拈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67.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68.下列屈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A.土壤质地。 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C,湖泊水文 D.地球化学 69.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缺乏营养。 B.高nI C 季高温 D.无周定场所 70.下列细菌种群可以选择作为士壤熟化度的指示微生物的是: A自生周氨菌。 B.梭状芽孢杆菌
7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3.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 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4.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互利共栖关系 B.偏利共栖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65.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66.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 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67.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68.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A.土壤质地。 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C.湖泊水文。 D.地球化学。 69.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缺乏营养。 B.高 pH。 C.夏季高温。 D.无固定场所。 70.下列细菌种群可以选择作为土壤熟化度的指示微生物的是: A.自生固氮菌。 B.梭状芽孢杆菌
C.硝化细菌。 D疏酸卦还原细茵 71.微4 物寄生于植物时一般易造成 A.植物病害 B.植物疯长。 C.植物正常。 D.捕物营养缺乏 72.下列微生物不是原生动物捕食对象的是: A.细菌 B.放线茵孢子 C.直菌黄丝体。 D.真南孢子。 73.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A近海海水微生物 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表面海水微生物。 74.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 AnH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 75,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 A.蚯蚓。 B.原生动物, C.细菌。 D.植物根系。 76.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 的关系称为: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77.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茵)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0,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 0,和水分 它们之间构成了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78.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8 C.硝化细菌。 D.硫酸盐还原细菌。 71.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时一般易造成: A.植物病害。 B.植物疯长。 C.植物正常。 D.植物营养缺乏。 72.下列微生物不是原生动物捕食对象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孢子。 C.真菌菌丝体。 D.真菌孢子。 73.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A.近海海水微生物。 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表面海水微生物。 74.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 A.pH 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 75.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 A.蚯蚓。 B.原生动物。 C.细菌。 D.植物根系。 76.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 的关系称为: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77.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 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 CO2 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78.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中造成土壤通气」 79.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不仅受士壤类型的影响,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植物种类 B.土壤其他生物。 C.种植时间。 D.播种方式。 80.下列土壤微生物类群中被称为土壤生物先行者的是: B.放线菌 C.真菌。 D.藻米. 81,土璃微生物区系分析不研究土壤中 A微生物种类。 B. 生物数量 C.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强度。 D.微生物对动物的致病性。 82.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音争: A营养物质。 B.水 C.空气. D.空间。 83.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 A生长促进作用 B种洗择作田 C.生长抑制作用 D.不显示影响」 84.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85.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由 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86.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嗜酸 R老成 C晓执 D.嗜盐 87.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9 D.根系伸长过程中造成土壤通气。 79.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不仅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植物种类。 B.土壤其他生物。 C.种植时间。 D.播种方式。 80.下列土壤微生物类群中被称为土壤生物先行者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藻类。 81.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不研究土壤中 A.微生物种类。 B.微生物数量。 C.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强度。 D.微生物对动物的致病性。 82.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A.营养物质。 B.水。 C.空气。 D.空间。 83.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 A.生长促进作用。 B.种群选择作用。 C.生长抑制作用。 D.不显示影响。 84.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85.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86.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D.嗜盐。 87.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C高度专一性。 D话应性。 恩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因氯茵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户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89.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 菌则解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构成了: A.拮抗关系。 B.瓦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偏利共栖关系 90.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91.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A.近海海水 B.河水。 C湖水。 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92。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A沿途两岸士壤 B.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93.1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士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 B.10 C.105 D.108 94.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水田士壤中真茵较早地士壤中多。 B.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95.微生物寄生于高等植物具有: A.随意性。 B.适应性 C.专一性。 96.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A.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10 C.高度专一性。 D.适应性。 88.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 A.偏利共栖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89.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 菌则解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构成了: A.拮抗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偏利共栖关系。 90.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91.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A.近海海水。 B.河水。 C.湖水。 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92.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A.沿途两岸土壤。 B.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93.1 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 A.103 B.104 C.105 D.108 94.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水田土壤中真菌较旱地土壤中多。 B.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95.微生物寄生于高等植物具有: A.随意性。 B.适应性。 C.专一性。 96.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A.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