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管理学内容体系: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管理的内容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1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管理的内容 城市土地管理学内容体系:
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 内容提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利用监督与调控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2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内容提要 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利用监督与调控
第一节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土地肥力原理 )土地肥力自然肥力——自然范畴综合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人工肥力——经济范畴 潜在肥力 二)影响土地肥力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人工肥力增加 ③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增强了对土地的深度开发和使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影响人们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 土地报酬原理 1、含义:指科技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入, 报酬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土地肥力原理 (一)土地肥力 自然肥力——自然范畴 综合经济肥力 有效肥力 人工肥力——经济范畴 潜在肥力 (二)影响土地肥力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人工肥力增加 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增强了对土地的深度开发和使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影响人们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 二、土地报酬原理 1、含义:指科技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入, 报酬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2、土地报酬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 土地报酬变化表 关系 总报酬—一定数量的生产资100 源投入土地后,所得的产品量 平均报酬——生产资源投入量 000 与相应产品量之比。 60 →总报酬 边际报酬——每增加一单位变50 平均报酬 动资源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 增加值 30 ←边际报酬 20 相互关系 10 边际报酬是核心,总报酬和 0 平均报酬都随之变化 10147101316 投入量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4 2、土地报酬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 关系 总报酬——一定数量的生产资 源投入土地后,所得的产品量。 平均报酬——生产资源投入量 与相应产品量之比。 边际报酬——每增加一单位变 动资源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 增加值 相互关系 边际报酬是核心,总报酬和 平均报酬都随之变化。 土地报酬变化表 -1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0 1 4 7 1 0 1 3 1 6 投入量 报酬 总报酬 平均报酬 边际报酬
3、土地报酬原理出现的主要原因——土地容量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土地在客观上存在着受容力的 界限,追加投资超过土地受容力便不起作用,从而出现土地报酬先增 后减的现象。 土地报酬原理的现实意义 揭示土地质量状况 在面积相等的不同地块上,当边际报酬等于零时(总报酬最大)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越大,说明土地肥力越大,质量越高。因为该地块 上可以供养更多的作物生长,拥有更多的养分。 ③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界限,提高土地投资的经济效果 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机械的认为 集约度越高越好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5 3、土地报酬原理出现的主要原因——土地容量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土地在客观上存在着受容力的 界限,追加投资超过土地受容力便不起作用,从而出现土地报酬先增 后减的现象。 4、土地报酬原理的现实意义 揭示土地质量状况 在面积相等的不同地块上,当边际报酬等于零时(总报酬最大)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越大,说明土地肥力越大,质量越高。因为该地块 上可以供养更多的作物生长,拥有更多的养分。 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界限,提高土地投资的经济效果 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机械的认为 集约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