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 凄惨沉重的遭遇。 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 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 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 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 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的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 凄惨沉重的遭遇。 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 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 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 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 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围绕题目“过”字,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 的景象。(诗人怎样来写?) ◆“秋草”,“寒林”,“人去”,“日 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 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 共鸣。一种景仰羡慕、寂寞兴叹的心情, 油然而生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围绕题目“过”字,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 的景象。(诗人怎样来写?) “秋草” , “寒林” , “人去” , “日 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 , 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 共鸣。一种景仰羡慕、寂寞兴叹的心情, 油然而生
◆(寒林空见日斜时)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 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空见”,感 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不可再见,表达了诗 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鵬鸟赋》的句子“庚 子日斜兮,鵬集余舍”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 人以为不祥的鵬鸟,深感自己的不幸
(寒林空见日斜时)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 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空见”,感 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不可再见,表达了诗 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庚 子日斜兮,鵩集余舍” 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 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以双关的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 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 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 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讽刺的笔 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 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 (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近 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 己的遗址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以双关的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 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 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 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讽刺的笔 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 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 (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近 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 己的遗址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摇落:落叶凋零: ◆君,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是怜人,也是 怜己。 何事:为何; ◆诗人表面上是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 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宅前久 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不禁发阿,可叹啊贾谊你为何被放逐到 这偏远的地方呢?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摇落:落叶凋零; 君,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是怜人,也是 怜己。 何事:为何; 诗人表面上是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 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宅前久 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不禁发问,可叹啊贾谊,你为何被放逐到 这偏远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