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隔离生活6个月一人体生物钟研究·条件:断绝一切与外部世界的时间性信息,、记录指标:睡眠周期、心率、血压及肌肉活动、体温、尿样
地下隔离生活6个月—人体生物钟研究 • 条件:断绝一切与外部世界的时间性信息。 • 记录指标:睡眠周期、心率、血压及肌肉 活动、体温、尿样
·结果(1)Siffre实验记录的最后一次睡眠一觉醒是第151次;实际上已经是第179天。实验中,在心理上“丧失”28天。(2)体温曲线较为稳定,保持在25小时左右极少波动
• 结果 (1)Siffre实验记录的最后一次睡眠一觉醒是 第151次;实际上已经是第179天。实验中, 在心理上“丧失”28天。 (2)体温曲线较为稳定,保持在25小时左右, 极少波动
·结论(1)抑郁和记忆损害。(2)机体内至少有两种振荡器控制着昼夜节律。一种控制体温,相对比较稳定(有时称之为“X起搏点”),另一种是较为多变,(有时称之为“Y起搏点”)
• 结论 (1)抑郁和记忆损害。 (2)机体内至少有两种振荡器控制着昼夜节 律。 一种控制体温,相对比较稳定(有时称之 为“X起搏点”), 另一种是较为多变,(有时称之为“Y起 搏点”)
二、生物钟及其生理机制·机体内部存在“自由运转”(free-running)节律。·植物避光实验结果:植物内部的时钟并不完全与外部世界匹配
二、生物钟及其生理机制 • 机体内部存在“自由运转”(free-running) 节律。 • 植物避光实验结果:植物内部的时钟并不 完全与外部世界匹配
.生物钟机制:钟振荡器功能、信号输入、信号输出和钟的整合或调节。·昼夜节律生物钟的中枢振荡器SCN(下丘脑腹侧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损伤特点:不改变睡眠时间或者SWS及REM睡眠的相对比例;但改变了睡眠一觉醒的模式,即它的昼夜节律消失
• 生物钟机制:钟振荡器功能、信号输入、 信号输出和钟的整合或调节。 • 昼夜节律生物钟的中枢振荡器——SCN(下 丘脑腹侧前部的视交叉上核) • SCN损伤特点:不改变睡眠时间或者SWS 及REM睡眠的相对比例;但改变了睡眠—觉 醒的模式,即它的昼夜节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