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者不参与活动,只作为旁观者, 3信息采集尽可能全面, 4提问简洁明了、巧妙,问题通俗易懂, 4、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对某一具体对象(学生、教师、班级、课堂等) 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或对某一个时间、某一件作品等进行有针对性 的分析研究。 个案法适宜做某些具体规律的验证研究,其资料、信息都 是第一手的,因而其信度较高,但因为研究对象是个别的,所以效度不 是太高。 个案法的操作方法: 1制订预案,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
2 研究者不参与活动,只作为旁观者, 3 信息采集尽可能全面, 4 提问简洁明了、巧妙,问题通俗易懂, 4、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对某一具体对象(学生、教师、班级、课堂等) 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或对某一个时间、某一件作品等进行有针对性 的分析 研究。 个案法适宜做某些具体规律的验证研究,其资料、信息都 是第一手的,因而其信度较高,但因为研究对象是个别的,所以效度不 是太高。 个案法的操作方法: 1 制订预案,确定研究对象, 2 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
3对对象的行为过程、行为方式,作品的内容、形式 事件的进程、结果,等等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记录。 4对记录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相关的理论加以解 释, 5总结规律,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对象既具有代表性,又有自身特点, 2如果对象是人,首先要取得对象的信任,以保证信 息的真实性, 3信息记录尽可能详细, 4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信息,不带有主观性, 5研究者可以参与行为过程,可以对对象的行为进行 干预,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象。 5、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对研究对象(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教育事 件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与规律,从而验证 某种理论获得出某种结论
3 对对象的行为过程、行为方式,作品的内容、形式, 事件的进程、结果,等等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记录。 4 对记录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相关的理论加以解 释, 5 总结规律,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 对象既具有代表性,又有自身特点, 2 如果对象是人,首先要取得对象的信任,以保证信 息的真实性, 3 信息记录尽可能详细, 4 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信息,不带有主观性, 5 研究者可以参与行为过程,可以对对象的行为进行 干预,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象。 5、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对研究对象(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教育 事 件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与规律,从而验证 某种理论获得出某种结论
操作方法:1确定研究目的和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和方法, 3记录观察信息, 4梳理资料、信息 5发现问题,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目的、对象要明确, 2对象不宜太杂、太多, 3观察、记录要细致、全面, 4对纪录的分析要细致,善于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5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 动。 (二)目前流行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A、背景
操作方法:1 确定研究目的和观察对象, 2 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和方法, 3 记录观察信息, 4 梳理资料、信息, 5 发现问题,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 目的、对象要明确, 2 对象不宜太杂、太多, 3 观察、记录要细致、全面, 4 对纪录的分析要细致,善于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5 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 动。 (二)目前流行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A、 背景
1933~1945年间,美国学者柯勒(John Coller)等人在研究改善 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他们认为研究结果应该为实 践者服务。他们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1940 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与他的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关系进行研究 时也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 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中来,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 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 与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B、定义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以英国学者 艾略特(J ELLI0T)1991年在《教育变革中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的 定义最为明了:“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变社会情境中 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这种研究方法最初被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 科学和社会规划等学科,后来被逐步应用于教育研究。有两层含义,一 是将教师或(和)学生的行动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理论、数据、结 果等,即研究行动:二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不是 作为专家的假设的验证者或研究方案中教学活动的执行者。 C、类型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分:
1933~1945 年间,美国学者柯勒(John Coller)等人在研究改善 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他们认为研究结果应该为实 践者服务。他们鼓励实践者参与研 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1940 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与他的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关系进行研究 时也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 念。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 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中来,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 反思,力图改变自己 的现状。1946 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 与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B、定义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以英国学者 艾略特(J ELLIOT)1991 年在《教育变革中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的 定义最为明了:“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变社会情境中 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 这种研究方法最初被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 科学和社会规划等学科,后来被逐步应用于教育研究。有两层含义,一 是将教师或(和)学生的行动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理论、数据、结 果等,即研究行动;二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不 是 作为专家的假设的验证者或研究方案中教学活动的执行者。 C、类型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分:
、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b、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C、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根据行动研究者的内部发展历程分 a、试验型 b、组织型 C、职业型 d、赋加权力型 根据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做的反思分 a、隐式"行动中获知” b、"行动中反思” n C、"对行动进行反思” 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分 a、合作型
a、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b、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c、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根据行动研究者的内部发展历程分 a、试验型 b、组织型 c、职业型 d、赋加权力型 根据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做的反思分 a、隐式“行动中获知” b、“行动中反思” n c、“对行动进行反思” 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分 a、合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