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并善待汉字》单元教案 单元地位 本单元总述汉字的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指出汉字规范化是中华民族强盛 的标兵,文化的旗帜、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现;而强化民族意识, 则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和闯出汉字规范化徘徊局面的突破口。同时阐 明了汉字的优点、缺陷及造字的有关问题,告诉我们尊重汉字,善待汉字,继承和 光大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单元特点 本单元由四个文本和四个资料链接以及相关的“阅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组 成,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并把握汉字的文化地位、特点、构成及运用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合理、正确地使用汉字,学会纠正错别字 单元目标 1.了解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2.了解汉字的优点缺陷及构成,熟悉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进一步探究汉字底蕴,发扬光大汉字文化 学习重点 1.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一条形、指事、会意、形声 2.错别字的五种成因 3.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 1.在平时中积累,在生活中学习。 2.在读和写中识别外在实践中记忆 3.注意分类总结,寻求新的方法。 板块(课题)导练]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目标导航] 了解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2.加强对汉字规范化的认识,提高规范用字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学思导引]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规范化,是指汉字的应用符合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而规定的各项标准。汉 子应用的规范化,要求我们熟悉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 体字整理表》、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表 的《简化字总表》。要理清汉字的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几重关系:汉字规范化是中华 民族强盛的标志;规范化的汉字,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 现。而强化民族意识,则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 难点指津 [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指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第语言。 [标音文字]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作
1 《尊重并善待汉字》单元教案 单元地位 本单元总述汉字的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指出汉字规范化是中华民族强盛 的标兵,文化的旗帜、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现;而强化民族意识, 则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和闯出汉字规范化徘徊局面的突破口。同时阐 明了汉字的优点、缺陷及造字的有关问题,告诉我们尊重汉字,善待汉字,继承和 光大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单元特点 本单元由四个文本和四个资料链接以及相关的“阅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组 成,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并把握汉字的文化地位、特点、构成及运用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合理、正确地使用汉字,学会纠正错别字。 单元目标 1. 了解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2. 了解汉字的优点缺陷及构成,熟悉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 进一步探究汉字底蕴,发扬光大汉字文化。 学习重点 1. 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条形、指事、会意、形声。 2. 错别字的五种成因。 3. 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 1. 在平时中积累,在生活中学习。 2. 在读和写中识别外在实践中记忆。 3. 注意分类总结,寻求新的方法。 [板块(课题)导练]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2.加强对汉字规范化的认识,提高规范用字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学思导引]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规范化,是指汉字的应用符合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而规定的各项标准。汉 子应用的规范化,要求我们熟悉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 1995 年发布的《第一批异 体字整理表》、1965 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 1986 年国家语委重新发表 的《简化字总表》。要理清汉字的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几重关系:汉字规范化是中华 民族强盛的标志;规范化的汉字,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 现。而强化民族意识,则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 难点指津 [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指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第语言。 [标音文字]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作
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 [造成汉字失范现象的原因]文化素质偏低,政策观念淡薄,虚荣心的驱使,传播 媒体的误导 4.[汉字规范化的瓶颈问题透视]用字环境不纯净,法规文件不到位,汉字失 范现象严重。针对上述现象,应采取标平尊重的作法 汉字的优点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的优点,特别是汉字和语素的复杂关系。 2.在运用中体味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学思导引]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有四大优点。一、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素非常合适 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其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的区别同音 词:四、现代汉语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的一致性,使汉字在记录汉语时, 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 难点指津 [联绵字]几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的,既双音的单纯词,包括双声和非双声叠韵的 两种 [同因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很 多同音词,即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反攻”和“反工”,“树木”和“数目”。 [超时空性]一是汉字的超时代性,即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本质上的 致性所具有的贯通古今的特殊作用。二是汉字的超时空性,即汉字所具有的特殊 的沟通方言的作用 汉字的缺陷 目标导航] 了解汉字的缺陷 2增强认识汉字的信心,寻求识记汉字的捷径。 [学思引导]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与英语相比,有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 汉字不是完整的文字体系。2汉字的难写、难记、难认,难以掌握。3.汉字是 造成汉语方言分歧,口语与书面语脱节的根源。4汉字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 交流。了解汉字的缺陷才能正确识记、运用汉字,少走弯路 难点指津 多音生歧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这样就容 易出现歧义 [同文不同音]早期汉语由于基本上没有标准正音依据,并且以居住区域的方
2 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 [造成汉字失范现象的原因]文化素质偏低,政策观念淡薄,虚荣心的驱使,传播 媒体的误导。 4. [汉字规范化的瓶颈问题透视]用字环境不纯净,法规文件不到位,汉字失 范现象严重。针对上述现象,应采取标平尊重的作法。 汉字的优点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的优点,特别是汉字和语素的复杂关系。 2.在运用中体味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学思导引]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有四大优点。一、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素非常合适; 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其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的区别同音 词;四、现代汉语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的一致性,使汉字在记录汉语时, 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 难点指津 [联绵字]几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的,既双音的单纯词,包括双声和非双声叠韵的 两种。 [同因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很 多同音词,即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反攻”和“反工”,“树木”和“数目”。 [超时空性]一是汉字的超时代性,即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本质上的 一致性所具有的贯通古今的特殊作用。二是汉字的超时空性,即汉字所具有的特殊 的沟通方言的作用。 汉字的缺陷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的缺陷。 2.增强认识汉字的信心,寻求识记汉字的捷径。 [学思引导] 知能梳理 重点聚焦 汉字与英语相比,有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 1.汉字不是完整的文字体系。2.汉字的难写、难记、难认,难以掌握。3.汉字是 造成汉语方言分歧,口语与书面语脱节的根源。4.汉字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 交流。了解汉字的缺陷才能正确识记、运用汉字,少走弯路。 难点指津 [多音生歧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这样就容 易出现歧义。 [同文不同音]早期汉语由于基本上没有标准正音依据,并且以居住区域的方
言作为交际语言,缺乏系统规范语音约束,从而形成了汉语“同文不同音”的各种 方言 汉字的造字法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的四种造字法及其类别、特点。 2.在析字中领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学思导引] 重点聚焦 汉字的造字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四种造字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四种。每一种造字法各有其类别和特点。 难点指津 独体象形](象形正例)词所表现的是事物的整体,不需要有烘托。 [合体象形](象形变例)词所表现的常常是事物的分部,形态特征不鲜明,需 要造成环境衬托。字体中的线条一部分是用来描绘事物本体的,另一部分是用来描 绘相关事务的 [独体指示]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字。 [加体指事]在形象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 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意。如“术”的一半为“片”。 [同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表意符号所组成。如:林、众等 [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表意符号组成。如:析、受等。 典例探究 1.(2004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题词题纲题写 文不对题 B.连续连载连手 藕断丝连 C.挤兑兑奖汇兑 兑换现金 D.决断决胜决计决无此意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该题是针对音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设置正误的,题型与2003年全国卷相同。A 项中“题纲”中的“题”应为“提”,本义是提住网的总绳,引申为内容的要点:B 项中“连手”中的“连”应为“联”,联有联结、联合之意,而“连”则无此意:D 项中“决无此意”中的“决”应为“绝”,“绝”是绝对的意思,而“决”则无此意。 2(2003年全国高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 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 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睐”,“恰如其 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 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汉语词典》:“即,也作‘及”)
3 言作为交际语言,缺乏系统规范语音约束,从而形成了汉语“同文不同音”的各种 方言。 汉字的造字法 [目标导航] 1.了解汉字的四种造字法及其类别、特点。 2.在析字中领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学思导引] 重点聚焦 汉字的造字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四种造字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四种。每一种造字法各有其类别和特点。 难点指津 [独体象形](象形正例)词所表现的是事物的整体,不需要有烘托。 [合体象形](象形变例)词所表现的常常是事物的分部,形态特征不鲜明,需 要造成环境衬托。字体中的线条一部分是用来描绘事物本体的,另一部分是用来描 绘相关事务的。 [独体指示]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字。 [加体指事]在形象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 [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意。如“术”的一半为“片”。 [同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表意符号所组成。如:林、众等。 [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表意符号组成。如:析、受等。 典例探究 1.(2004 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题词 题纲 题写 文不对题 B. 连续 连载 连手 藕断丝连 C.挤兑 兑奖 汇兑 兑换现金 D.决断 决胜 决计 决无此意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 该题是针对音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设置正误的,题型与 2003 年全国卷相同。A 项中“题纲”中的“题”应为“提”,本义是提住网的总绳,引申为内容的要点;B 项中“连手”中的“连”应为“联”,联有联结、联合之意,而“连”则无此意;D 项中“决无此意”中的“决”应为“绝”,“绝”是绝对的意思,而“决”则无此意。 2.(2003 年全国高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 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项。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干 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睐”,“恰如其 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 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汉语词典》:“即,也作‘及”’)
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都包含一个错别字: 其中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的正确写 法是“通牒”,这两题考生做出正确判断应该问题不大。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 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虽然有个别词典可能也收有“灵牙利齿”或 伶牙利齿”(作为并存的写法),但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现 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生规范字典》 (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 都规定连用或同时出现时应写为“伶俐”,而且也都没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 的写法。所以根据规范的现代汉语的用法,“伶牙利齿”中的“利”还是应看做为错 别字 3(2003年北京高考)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 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 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 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查字的认读与书写,都必须放在词语这一“语境”中进行,或者可以说,考 查字的认读与书写,其实质是在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书写能力。不理解“开门揖盗” 的意思是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读不准“揖”读“弭”,是把“揖”误写作“楫” j船浆)的原因;“事必躬亲”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躬”即亲自,误 写作“恭”是不理解这个成语意义的结果:“稗官野史”的“稗”与“裨”字形相近, 不过只要牢记成语的意义,就不会写错。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4(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祟敬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 读者。 C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赢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 选票。 D.这部传记,以独特的笔触、朴实醇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 的人生境遇。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这种在一句话中考査错别字的辨识能力,从另一个角度也注重了语言的实践能 力,偏重了运用,导向鲜明。A中的“祟敬”应为“崇敬”,考查了形近字,B中的 “交溶”应为“交融”,是对音近(同)字的考查:C中的“赢利”应为“赢利”,是 对形近字的考查。该题考查的均为常用字。 5(2002年全国)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4 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都包含一个错别字: 其中 C 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 组中“通谍”的正确写 法是“通牒”,这两题考生做出正确判断应该问题不大。至于 B 组“伶牙利齿”,正 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虽然有个别词典可能也收有“灵牙利齿”或 “伶牙利齿”(作为并存的写法),但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现 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生规范字典》 (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 都规定连用或同时出现时应写为“伶俐”,而且也都没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 的写法。所以根据规范的现代汉语的用法,“伶牙利齿”中的“利”还是应看做为错 别字。 3.(2003 年北京高考) 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 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 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 考查字的认读与书写,都必须放在词语这一“语境”中进行,或者可以说,考 查字的认读与书写,其实质是在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书写能力。不理解“开门揖盗” 的意思是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读不准“揖”读“弭”,是把“揖”误写作“楫” (jí船浆)的原因;“事必躬亲”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躬”即亲自,误 写作“恭”是不理解这个成语意义的结果;“稗官野史”的“稗”与“裨”字形相近, 不过只要牢记成语的意义,就不会写错。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4.(2003 年春季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祟敬。 B 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 读者。 C 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赢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 选票。 D.这部传记,以独特的笔触、朴实醇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 的人生境遇。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 A 这种在一句话中考查错别字的辨识能力,从另一个角度也注重了语言的实践能 力,偏重了运用,导向鲜明。A 中的“祟敬”应为“崇敬”,考查了形近字,B 中的 “交溶”应为“交融”,是对音近(同)字的考查;C 中的“赢利”应为“赢利”,是 对形近字的考查。该题考查的均为常用字。 5.(2002 年全国)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 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能力层级为A级 该题设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复合词与成语中的同音字放在一起辨析,这种考 查形式在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曾经出现过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B项是“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这里“和”的 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附和”的意思是“(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合”没有这个义项,而且这里的“和”读he,而不读he 6(2002年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札记 幅楹联 B.象样心心相印竭泽而鱼纵横捭阖 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 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该题以形近字,同音字为语料考查辨析汉字书写正误的能力,涉及的16个词 语都是常用又容易出现书写错误的词语,这样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是积极的。让 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难度较全国卷第2题大 A项中“一幅楹联”的“幅”应为“副”,“幅”,读f,作量词时,强调了整体 性,如一幅画;“副”,读f,表数量时。用于成套的东西。B项中“竭泽而鱼”的 “鱼”应为“渔”,有捕捞之意;C项中“通谍”的“谍”应为“牒”,“牒”指文书 或证件,“通牒”.指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2001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宵 c.深奧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该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中十六个常用词语字形的识记,即汉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本题须着眼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一特点 其它三项有错别字的分别是“融汇贯通”、“气慨”和“凋蔽”。“汇”为“会” 之误,两字音同、义近,但形异,况且“融会贯通”系成语,为固定娃语,乃约定 俗成,使用中不能随意拆换其中任何一个语素。“慨”为“概”之误,两字形似,但 音与义相异,前者表情感与心理活动有关,从“”部,读“kai”,后者表人的气度, 从“木”部,读“gai”。“蔽”为“敞”之误,两字则是音同、形近、义异。前者 有“遮盖”之意,有“一”字头,后者意为“衰败”,无“”字头。不识记这些基本 知识,就难免造成书写错误。 习题研讨 积累与应用]
5 C. 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能力层级为 A 级。 该题设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复合词与成语中的同音字放在一起辨析,这种考 查形式在 1998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曾经出现过。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B 项是“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这里“和”的 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附和”的意思是“(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合”没有这个义项,而且这里的“和”读 hè,而不读 hé。 6.(2002 年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札记 一幅楹联 B. 象样 心心相印 竭泽而鱼 纵横捭阖 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 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该题以形近字,同音字为语料考查辨析汉字书写正误的能力,涉及的 16 个词 语都是常用又容易出现书写错误的词语,这样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是积极的。让 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难度较全国卷第 2 题大。 A 项中“一幅楹联”的“幅”应为“副”,“幅”,读 fú,作量词时,强调了整体 性,如一幅画;“副”,读 fù,表数量时。用于成套的东西。B 项中“竭泽而鱼”的 “鱼”应为“渔”,有捕捞之意;C 项中“通谍”的“谍”应为“牒”,“牒”指文书 或证件,“通牒”.指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2001 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 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宵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 该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中十六个常用词语字形的识记,即汉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本题须着眼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一特点。 其它三项有错别字的分别是“融汇贯通”、“气慨”和“凋蔽”。“汇”为“会”, 之误,两字音同、义近,但形异,况且“融会贯通”系成语,为固定娃语,乃约定 俗成,使用中不能随意拆换其中任何一个语素。“慨”为“概”之误,两字形似,但 音与义相异,前者表情感与心理活动有关,从“”部,读“kǎi”,后者表人的气度, 从“木”部,读 “gài”。“蔽”为“敞”之误,两字则是音同、形近、义异。前者 有“遮盖”之意,有“一”字头,后者意为“衰败”,无“”字头。不识记这些基本 知识,就难免造成书写错误。 习题研讨: [积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