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封建国家——一秦朝,定都域阻 2)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 3)固统一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都沿 用)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 史大夫(管监亮)。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鄢县钆,官吏由皇帝任免。(对 地方行政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①笏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钹(秦半两钱)。 ②2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车轨、驰道 ④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文化上:笏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更为简 第Ⅱ页共10
第 11 页 共 109 页 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 3)固统一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都沿 用)。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 御史大夫(管监察)。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对 地方行政管理产生深远的 影响)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车轨、驰道 ④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更为简
单的隶 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 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秦朝疆域:东一东潼,西一西,北一长城一带,南一南澶 5)评价秦始皇(先明确观点,再陈述理由。 ①功大于过 A.完成统一,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秦朝; B.修建了长城等举世瞩目的工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对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政治体制,为后世沿用;等等 ②过大于功。 A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B.严刑峻法,如连坐、族诛; C.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D施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等 2.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刘邦(汉高祖)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 第12页共10
第 12 页 共 109 页 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 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秦朝疆域:东—东海,西—陇西,北—长城一带,南—南海 5)评价秦始皇(先明确观点,再陈述理由。) ①功大于过。 A. 完成统一,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B. 修建了长城等举世瞩目的工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对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政治体制,为后世沿用;等等) ②过大于功。 A.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B.严刑峻法,如连坐、族诛; C.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D.施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等 2.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刘邦(汉高祖)打败项羽,公元前 202 年 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巩固统一的政策:休养生息(道家),轻徭薄赋. 3)文景之治:西汊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 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故称为文景之治 3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 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杈;强 化监察制,在地方设剌史監官员。 ②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促进经济发展 ③思想上,采用董仲舒建议“罢躔百家,独尊偁术”,兴办太学。 以髑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恩想。 ④4民族外交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民族联系,拓展疆域,开 通丝绸之路。 ⑤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解决匈奴的威胁。 第13页共10
第 13 页 共 109 页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巩固统一的政策:休养生息(道家),轻徭薄赋. 3)文景之治: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 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故称为文景之治 3.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 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强 化监察制,在地方设刺史监督官员。 ②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促进经济发展。 ③思想上,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④民族外交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民族联系,拓展疆域,开 通丝绸之路。 ⑤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解决匈奴的威胁
5.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 的通道。 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 2)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①对丝绸之路的直接开通起了重大作用。 ②扩大了西汉的政治影响,发展了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西域各 国纷纷归附汉朝。③3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3)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起点)出发一一过河西走廊——一到敦煌 经阳关或玉门关一一进入今新疆,然后分天山南路和昆仑山北 路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是当时欧亚陆路交通要道。 4)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笏一国家的建立 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澶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 瀘。汉朝的丝绸、铁器、漆器等商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传 到西方,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也 纷纷东来。佛教后来也由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归属中央新疆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4页共10
第 14 页 共 109 页 5.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 的通道。 第一次:时间:公元前 138 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公元前 119 年,目的: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 2)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①对丝绸之路的直接开通起了重大作用。 ②扩大了西汉的政治影响,发展了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西域各 国纷纷归附汉朝。③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3)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起点)出发——过河西走廊——到敦煌 ——经阳关或玉门关——进入今新疆,然后分天山南路和昆仑山北 路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是当时欧亚陆路交通要道。 4)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建立. 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 流。汉朝的丝绸、铁器、漆器等商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传 到西方,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也 纷纷东来。佛教后来也由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归属中央,新疆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外腻与宦宦交替专权 K①3:三■阏晋南北期时巩:攻钗分乒与民突融 1.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形成,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 分天下的局面。 2)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 此战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军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决战于赤壁,孙 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礓。 3)三国鼎立形成:魏: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曹魏)定都洛阳。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蜀汉) 吴:229年,孙权在建业(现江苏南京)称帝,建立 吴国(东吴或孙吴) 4)三国时期各国发展生产的措施 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第15页共10
第 15 页 共 109 页 6.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KD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形成,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 三分天下的局面。 2)官渡之战:200 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 此战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 年,曹操率军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决战于赤壁,孙 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形成:魏: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曹魏)定都洛阳。 蜀: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蜀汉)。 吴:229 年,孙权在建业(现江苏南京)称帝,建立 吴国(东吴或孙吴) 4)三国时期各国发展生产的措施: 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