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未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翡翠(fi) 姮娥(dan)胆怯(qe)雷霆(ting) B翱翔(ao) 真谛(di 绽开(ding)执拗(mij) C忏悔(qian) 旸谷(yang)郢都(ying)消释(shi) D炽热(chi) 馈赠(kui 咆哮(Ⅻao)纤细(Ⅻan) 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不正确的是()(2分) A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 就是这样。 比喻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排比 (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夸张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 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拟人 3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水皆缥碧天山共色不求甚解德隆望尊 B奇山异水泠泠作响不慕荣利援疑质理 C疏条交映千百成蜂箪瓢屡空衔觞赋诗 D短褐穿结负箧曳屣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有关课文的叙述,错误的是()(3分) (1)《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的成熟。 (2)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小叙事中写 出人生的滋味。 (3)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情趣,因而写下了《吆 喝》一文。 (4)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 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6诗词默写(8分 1)安得广厦干万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欲渡黄河塞川 /8
1 / 8 201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翡.翠(fěi) 姮.娥(dàn) 胆怯.(qiè) 雷霆.(tíng) B.翱.翔(áo) 真谛.(dì) 绽.开(dìng) 执拗.(niǜ) C.忏.悔(qiān) 旸.谷(yǎng) 郢.都(yǐng) 消释.(shì) D.炽.热(chì) 馈.赠(kuì) 咆哮.(xiào) 纤.细(xiān) 2.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不正确的是( )(2 分) A.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 就是这样。—— 比喻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排比 (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夸张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 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拟人 3.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 B.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 C.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 D.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有关课文的叙述,错误的是( )(3 分) (1)《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的成熟。 (2)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小叙事中写 出人生的滋味。 (3)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情趣,因而写下了《吆 喝》一文。 (4)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 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6.诗词默写(8 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欲渡黄河塞川,
(4)采菊东篱下 (5)行到水穷处 欲上青天览明月。 (7)天街小雨润如酥 (8)请写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中心句 7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9分) (1)“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 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 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4分 ①你家附近的环境如何,是好还是坏?为什么? ②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上的一大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2)在"欣赏母爱的名画"的活动环节中,同学们为 意大利画家索里拉表现母爱的名画《绿垫圣母子》写 了一段鉴赏性文字,出现了一些错误,请按提示修改 ①画家在此借圣母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极富世俗特 点的母子情深的图景,不仅表现人性的美好,而且再 现人间的生活画面。②古典油画技巧把人物塑造得栩 栩如生,圣母美丽、善良、慈祥,圣子纯真、可爱。 ③由圣母子关系构成的主题,隐喻着人性的美丽、和 平、宁静、安详。④画面采用了黑白,冷暖对比及透 视画法,明快简洁 ①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在文中划出并在下面横线上加以改正。(1分) ②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在文中划出并在下面横线上加以改正(2分)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爱"变得有时让你难以理解,很多同学认为和母亲产生了代沟,针 对这种现象,你怎么说服你的同学呢?(2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2/8
2 / 8 (4)采菊东篱下, 。 (5)行到水穷处, 。 (6) ,欲上青天览明月。 (7)天街小雨润如酥, 。 (8)请写出《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中心句 。 7.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9 分) (1)“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 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 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4 分) ①.你家附近的环境如何,是好还是坏?为什么? ②.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上的一大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2)、在“欣赏母爱的名画”的活动环节中,同学们为 意大利画家索里拉表现母爱的名画《绿垫圣母子》写 了一段鉴赏性文字,出现了一些错误,请按提示修改。 ①画家在此借圣母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极富世俗特 点的母子情深的图景,不仅表现人性的美好,而且再 现人间的生活画面。②古典油画技巧把人物塑造得栩 栩如生,圣母美丽、善良、慈祥,圣子纯真、可爱。 ③由圣母子关系构成的主题,隐喻着人性的美丽、和 平、宁静、安详。④画面采用了黑白,冷暖对比及透 视画法,明快简洁。 ①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在文中划出并在下面横线上加以改正。(1 分) ②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在文中划出并在下面横线上加以改正(2 分)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爱”变得有时让你难以理解,很多同学认为和母亲产生了代沟,针 对这种现象,你怎么说服你的同学呢?(2 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韩愈的《马说》,并回答8-11题。(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干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一食或尽粟一石( 9、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干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10、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1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分)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 浮生若茶 茶叶因沸水释放岀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j0)丧的对释圆说:“像我 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释圆入定般坐着,静静地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 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上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 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 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的冒 出几缕水汽,那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 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 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又喝了两口,细细品了品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茶 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 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 子肯定地说:“真是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 壶沸水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少顷,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 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 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 3/8
3 / 8 (一)阅读韩愈的《马说》,并回答 8—11 题。(8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9、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0、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2 分) 11、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 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9 分) 浮生若茶 茶叶因沸水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jǔ)丧的对释圆说:“像我 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释圆入定般坐着,静静地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 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上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 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 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的冒 出几缕水汽,那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 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 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又喝了两口,细细品了品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茶? 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 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 子肯定地说:“真是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 壶沸水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少顷,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 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 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
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niao)地溢出来。 嗅着那清淸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仼去端那杯子,释圆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 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只见那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 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niaσ)地升腾岀来,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 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琥珀般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 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到:"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用水不同吧。“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的茶,茶叶就轻轻地 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 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 夏阳的 秋风的,冬霜的 世间( yunyun)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 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岀它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caη g)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 生命的脉脉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凊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沸水呢?茶叶因为 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 们脉脉人生的幽香 12依次填入文中四处空格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 A清冽、炽热、醇厚、清幽 B清幽、醇厚、炽烈、清冽 C清幽、炽烈、醇厚、清冽 D清冽、醇厚、炽烈、清幽 13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寻到释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14文章的标题是“浮生若茶”,作者为什么把短暂的人生比作"茶”?谈谈你对作者的这一观点 的理解?(2分) 15文章中老僧通过比喻,向"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讲述的一个道理是: (1分) 16文中老僧说茶,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命运的辩证法。人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挫 折是什么?有人说:它像寒冰的雪,熬过了,人生便会绿草如茵。仿照例句写两句话。(2 分) 17文题浮生若茶″含义隽永,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让你仿照此文题目,结合现实生活 中的感受,也写一篇类似短文,你将如何拟题。(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1题。(7分) /8
4 / 8 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niǎo)地溢出来。 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 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 ,只见那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 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niǎo)地升腾出来,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 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琥珀般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 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到:“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用水不同吧。”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的茶,茶叶就轻轻地 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 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_________,夏阳的_________, 秋风的_________,冬霜的_________。 世间(yún yún)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 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它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cān ɡ)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 生命的脉脉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沸水呢?茶叶因为 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 们脉脉人生的幽香! 12.依次填入文中四处空格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 分)( ) A.清冽、炽热、醇厚、清幽 B.清幽、醇厚、炽烈、清冽 C.清幽、炽烈、醇厚、清冽 D.清冽、醇厚、炽烈、清幽 13.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寻到释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 分) 14.文章的标题是“浮生若茶”,作者为什么把短暂的人生比作“茶”?谈谈你对作者的这一观点 的理解?(2 分) 15.文章中老僧通过比喻,向“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讲述的一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16.文中老僧说茶,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命运的辩证法。人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挫 折是什么?有人说:它像寒冰的雪,熬过了,人生便会绿草如茵。仿照例句写两句话。(2 分) 17.文题“浮生若茶”含义隽永,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让你仿照此文题目,结合现实生活 中的感受,也写一篇类似短文,你将如何拟题。(1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8——21 题。(7 分)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 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 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 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 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 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 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 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 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 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8.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分 19.“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0.“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3—25题。(6分) ①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②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 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 的泪 ③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几乎是被那泪水惊呆了,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的一个远亲家里有 一头老牛,这牛有灵性,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每当我们模仿牛的叫声唤它的时候,只要它 不是在劳作,它就会一定走到我们身边,然后我们就一齐骑到它的背上,也不用任何指挥 它就把我们带到田间去了。这时,我们就在地里玩耍,它在一旁吃草,谁也不关心谁的事。 而当我们之间因为矛盾动了拳脚,那头老牛就像一个朋友那样地走过来,在我们之间蹭来蹭 去,就是不让我们任何一方的拳头落在对方的身上。 ④传统的民间习惯,总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卖到"汤锅里去。而所谓的汤锅"就是屠宰场 也就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杀掉卖肉。对此,这头老牛已经是有所准备了,它似是早就有了- 5/8
5 / 8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 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 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 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 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 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 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 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 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 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8.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 分) 19.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 分) 20.“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2 分) 21.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3——25 题。(6 分) ①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②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 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 的泪。 ③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几乎是被那泪水惊呆了,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的一个远亲家里有 一头老牛,这牛有灵性,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每当我们模仿牛的叫声唤它的时候,只要它 不是在劳作,它就会一定走到我们身边,然后我们就一齐骑到它的背上,也不用任何指挥, 它就把我们带到田间去了。这时,我们就在地里玩耍,它在一旁吃草,谁也不关心谁的事。 而当我们之间因为矛盾动了拳脚,那头老牛就像一个朋友那样地走过来,在我们之间蹭来蹭 去,就是不让我们任何一方的拳头落在对方的身上。 ④传统的民间习惯,总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卖到“汤锅”里去。而所谓的“汤锅”就是屠宰场, 也就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杀掉卖肉。对此,这头老牛已经是有所准备了,它似是早就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