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率官员属吏迎接慰劳,于是奉诏入朝。太祖擢升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知事,并且告谕他说 “天下纷争,所说的豪杰有三种。改变乱世为治世的,是上等。保护民众通晓事物变化、知 道归顺谁的,是二等。依恃险阻,苟且偷安,丢了性命也不悔悟的,这是下等。你诚心归附, 不抵拒王师,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磕头致谢。居官声望颇为显著,尤其喜好儒家学说 读书作文。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命他返回广东,收容集合以前的兵士。事毕, 仍治理山东。洪武九年,辞去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蛩,蟋蟀, 8.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面面的?(5分) 9.后两联中,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 诗,构成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 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 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 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iH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评分细则】5分,画面描述准确给2分,手法概括给1分(远近,动静,视听不同角度 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具体分析给2分。 9.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 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 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 情绪激昂豪迈 【评分细则】6分,第三联(沉郁悲凉)和第四联(激昂豪迈)思想感情概括准确各1分, 意思相同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恰当给4分(第三联、第四联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 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
真率官员属吏迎接慰劳,于是奉诏入朝。太祖擢升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知事,并且告谕他说: “天下纷争,所说的豪杰有三种。改变乱世为治世的,是上等。保护民众通晓事物变化、知 道归顺谁的,是二等。依恃险阻,苟且偷安,丢了性命也不悔悟的,这是下等。你诚心归附, 不抵拒王师,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磕头致谢。居官声望颇为显著,尤其喜好儒家学说, 读书作文。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命他返回广东,收容集合以前的兵士。事毕, 仍治理山东。洪武九年,辞去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蛩,蟋蟀。 8.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面面的?(5 分) 9.后两联中,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8.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 诗,构成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 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 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 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 iLH 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评分细则】5 分,画面描述准确给 2 分,手法概括给 1 分(远近,动静,视听不同角度 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具体分析给 2 分。 9.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 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 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 心,情绪激昂豪迈。 【评分细则】6 分,第三联(沉郁悲凉)和第四联(激昂豪迈)思想感情概括准确各 1 分, 意思相同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恰当给 4 分(第三联、第四联各 2 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 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
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 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 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 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 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2)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 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 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答案】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分,每空1分,一空中有一处错漏,则该处不给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 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第一大题计分。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良宵 张楚 她刚搬到麻湾时,随行只有一只白鹅。她是王静生的远房姨妈,怎么想起要到乡下住上
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 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 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 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 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 __,___ 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 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2)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 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 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答案】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行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6 分,每空 1 分,一空中有一处错漏,则该处不给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 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第一大题计分。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分) 良宵 张楚 她刚搬到麻湾时,随行只有一只白鹅。她是王静生的远房姨妈,怎么想起要到乡下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