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A.潜逃(qian)菲薄(fei)炽(zhi)热提纲挈(qie)领 B.狷介(juan)氛围(fen)饷银( xiang)力能扛(gang)鼎 C.卮酒(zhi)目眦(zi)杯杓(shao)殒身不恤(yin) D.解剖(pou)惩( cheng)创岿(kui)然滂沱大雨(p6ng) 选B【A.潜逃(qian)炽热(chi)B.氛围(fen)C.全对D.惩创( cheng)滂 沱(p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遒劲讴打跫音影牒机前赴后继 B.偏袒杀戮翌年明信片绿草如茵 C.笙萧鲰生通辑渡假村毛骨悚然 D.家具颓圮瞋怪孺子牛星晖斑斓 选B【A殴打影碟机C笙箫通辑度假村D嗔怪星辉斑斓】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 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 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长歌当哭,痛定思痛,灾区重建的工作还很艰巨,我们当一如既往地发扬大 爱精神,继续关注和支援灾区。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 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选D。【A项,“风华正茂”不能修饰“学习和生活”。B项,“广有羽翼”指 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C项, “长歌当哭”,多用于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D项,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 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雨巷》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 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崇敬 C.包身工制度虽然在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 的现象。 D.今年暑假,我市举办了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 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选B。【A项搭配不当,“描写了……图景”搭配不当,应改“描写”为“描绘” 成分赘余,去掉“之”。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放在句首。D句句式杂 糅,删去“组成”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四川省德阳 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A.潜逃(qiǎn) 菲薄(fěi) 炽(zhì)热 提纲挈(qiè)领 B.狷介(juàn) 氛围(fèn) 饷银(xiǎng) 力能扛(gāng)鼎 C.卮酒(zhī) 目眦(zì) 杯杓(sháo) 殒身不恤(yǔn) D.解剖(pōu) 惩(chěng)创 岿(kuī)然 滂沱大雨(páng ) 选 B【A.潜逃(qián)炽热(chì)B.氛围(fēn) C.全对 D.惩创(chéng)滂 沱(pā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遒劲 讴打 跫音 影牒机 前赴后继 B.偏袒 杀戮 翌年 明信片 绿草如茵 C.笙萧 鲰生 通辑 渡假村 毛骨悚然 D.家具 颓圮 瞋怪 孺子牛 星晖斑斓 选 B【A 殴打 影碟机 C 笙箫 通辑 度假村 D 嗔怪 星辉斑斓】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 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 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长歌当哭,痛定思痛,灾区重建的工作还很艰巨,我们当一如既往地发扬大 爱精神,继续关注和支援灾区。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 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选 D。【A 项,“风华正茂”不能修饰“学习和生活”。B 项,“广有羽翼”指 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C 项, “长歌当哭”,多用于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D 项,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 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雨巷》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 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崇敬。 C.包身工制度虽然在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 的现象。 D.今年暑假,我市举办了第 12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名 男运动员和 16 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选 B。【A 项搭配不当,“描写了……图景”搭配不当,应改“描写”为“描绘”; 成分赘余,去掉“之”。 C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放在句首。D 句句式杂 糅,删去“组成”】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又叫消息,它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消息一般由标题、导 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标题、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导语有时可省略 B.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新闻报 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以叙事纪 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既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 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具备文学性。 C.《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 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D.对流行用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词语,我们中学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中 更要谨慎使用,因为网络流行词语是特殊语言,学生学习需要规范的现代汉语。 选A("导语有时可省略"有误,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结语有时可省 略) .文言文阅读(15分) 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 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 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 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 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 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 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 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 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 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 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 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 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
A.新闻又叫消息,它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消息一般由标题、导 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标题、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导语有时可省略。 B.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新闻报 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以叙事纪 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既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 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具备文学性。 C.《大卫·科波菲尔》是 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 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D.对流行用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词语,我们中学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中 更要谨慎使用,因为网络流行词语是特殊语言,学生学习需要规范的现代汉语。 选 A ("导语有时可省略"有误,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结语有时可省 略)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 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 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 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 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 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 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 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 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 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 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 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 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 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
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固:坚决 B.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绳索 D.乃以秦王属吏属:交付 答案:A(固:本来)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D.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击破沛公军 答案:B(B项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连词,表目的,相当于 以”/连词,表转折,却。C项连词,因为/介词,把。D项动词,做,担任 /介词,替,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遂西入咸阳B.沛公默然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沛公然其计,从之 C.秦地可尽王也D.籍吏民,封府库 沛公欲王关中不然,籍何以生此 答案:C(C项都是名词作动词,称王。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动词, 西进。B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后,表……的样子/意动,认为对的。D项名词作 动词,登记/项羽的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丢弃在市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制度 答案C(弃市:处以死刑) 10.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孰与君少长?”与“籍何以至此!”两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宾语前置 句 B.“君安与项伯有故?”与“沛公以樊哙、张良故”中,两个“故”字的意义 和用法完全相同。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近”与“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中的“苦” 都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两句中,均含 有通假字
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不如也 固:坚决 B.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绳索 D.乃以秦王属吏 属:交付 答案:A(固:本来)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D.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为击破沛公军 答案:B(B 项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 项连词,表目的,相当于 “以”╱连词,表转折,却。C 项连词,因为╱介词,把。D 项动词,做,担任 ╱介词,替,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西入咸阳 B.沛公默然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沛公然其计,从之 C.秦地可尽王也 D.籍吏民,封府库 沛公欲王关中 不然,籍何以生此 答案:C(C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称王。A 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动词, 西进。B 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后,表……的样子╱意动,认为对的。D 项名词作 动词,登记╱项羽的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弃市:丢弃在市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制度 答案 C(弃市:处以死刑) 10.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与君少长?”与“籍何以至此!”两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宾语前置 句。 B.“君安与项伯有故?”与“沛公以樊哙、张良故”中,两个“故”字的意义 和用法完全相同。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近”与“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中的“苦” 都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两句中,均含 有通假字
答案D(D“倍”通“背”;“蚤”通“早”。A项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B项 交情/缘故。C项作动词,接触、沾染/意动,苦于,为…所苦)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0分) 31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4分) 答案:秦时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情况危急,所 以幸而来告诉我。(“游”“活”“幸”各1分) (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4分) 答案: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渐征集关中 的兵卒来增加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内”“益”“距”各1分) 12.第Ⅰ卷文言文中,汉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 答案:(1)策略灵活;(2)虑事长远;(3)善用人心;(4)善于纳谏 (5)行事果断。(任意3点即为满分) 附参考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i 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 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 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 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 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 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 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 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 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 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 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 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 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 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 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 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 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 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 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 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 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 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 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 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
答案 D(D“倍”通“背”;“蚤”通“早”。A 项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B 项 交情╱缘故。C 项作动词,接触、沾染╱意动,苦于,为……所苦)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0 分) 三.(31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4 分) 答案:秦时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情况危急,所 以幸而来告诉我。(“游”“活”“幸”各 1 分) (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4 分) 答案: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渐征集关中 的兵卒来增加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内”“益”“距”各 1 分) 12.第Ⅰ卷文言文中,汉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 (3 分) 答案:(1)策略灵活;(2)虑事长远;(3)善用人心;(4)善于纳谏; (5)行事果断。(任意 3 点即为满分) 附参考译文:汉元年(前 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 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 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 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 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 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 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 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 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 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 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 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 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 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 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 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 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 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 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 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 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 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 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 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 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
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 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 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13.用/给下面划线文字断句。(限8处)(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者而奷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 解析: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诗词鉴赏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 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的心态。(2分) 15.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 理由。(4分) 答案: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 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 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 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 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6.名句默写填空。(10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③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④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⑧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⑨学而不思则置,思而不学则殆 ⑩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20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 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 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一吃一仙一桃一一口,不一吃一烂一杏一满筐!仙桃只 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
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 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 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13.用/给下面划线文字断句。(限 8 处)(4 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 解析: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诗词鉴赏题(6 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送别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 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 的心态。(2 分) 15.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 理由。(4 分) 答案: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 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 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 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 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 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 分) 16.名句默写填空。(10 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 ③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④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⑧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20 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 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 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 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