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C致南宋地方武力 平亂。”若檢視淳熙年間張栻及紹熙年間蔡戡奏状的資料,可知摧缝 軍在廣西的駐地不僅於靜江府而已。1 摧鋒軍駐在各州縣的詳情已不易得知,《永樂大典》中保存南雄州 及潮州二處摧鋒軍駐地情形·相當珍貴,謹附錄如下∶ (1)南雄州:摧锋軍駐笱寨在保昌縣舊址’元管一百一十人’ 今增至二百二十人。2 (2)潮州:原有千二百人,後復起發,僅存七百人,自後分 戍不常,或五百或三百’或止二百,迄無定数。摧锋寨在 州郭之北,軍額見管一百三十一人,有营房百間。水軍寨 駐笱於潮州揭陽之寧福院側,軍額元管二百人,後移至蛇 浦場。8 另據《崔清獻公全錄》記端平二年(1235)摧鋒軍叛,回攻廣州時説: 「初抵城,薄北門,摧锋本寨才一壁隔」,4可見廣州摧鋒寨在北門附 近。 0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初编缩本,擦上海商務印書館缩印明刊本影印, 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年不群),卷27,頁423。 ”《朱文公文集》,卷89,頁1580;《歷代名臣奏議》,卷319,頁17上、下。 ”《永樂大典》,卷665,頁14下。 《永樂大典》,卷5343,頁17上 4崔與之,《崔清默公全錄》(明正德抄本,上海古籍書店複印)’卷2,頁11上
第一章 廣束摧蜂军 25 就軍隊的來源而言,摧鋒軍是慢慢成型的,因此其來源也很複雜。 首先,因摧锋軍是由韓京創立的,韓在領軍作戰期間所擁有的軍隊, 就是摧鋒軍的主要成員。韓京崛起於忠義勤王,初期的部眾殆屬北方 忠義之士,這批忠義之士在慶源府陷落後,少部分與韓京南下到南方 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因糧源不繼,不免淪為潰軍或盗賊。後來 歸附於王以寧,擁有三千士兵及數百馬匹,是一支精锐的部隊。及駐 紮於湖南衡州茶陵後,曾平定賀潮、曹成之亂。初期在廣東平亂時, 韓京可能出於軍略考慮,全力剿捕盗賊,但卻由於不熟悉地理環境, 又不願以招安的方式平息亂事,以至戰事拖延,引起批評時,高宗就 說:「北兵至南地,道路險阻,施放弓弩皆不便」。6於是一面招收當 地土人,一面收編降附的盗賊入軍,使摧鋒軍的成員有了大的改變。 後來,福建安撫使薛弼就說:「廣東副總管韓京,每出必捷,正以所部 多土人」,”説明了在摧锋軍成立後的軍隊,有一部分是北方人·另一 些是平亂過程收編的降賊及就地招募的土人·,不論是北方人或盗賊, 都是身經百戰之士,這是他的部隊被稱「兵皆精鋭」的原因·而當地 土人則熟悉當地環境。結合這三種身份的人成軍,自然能發揮較大的 戰力,但也由於組成份子複雜·及韓京個人長期領導的威權,引起朝 廷的疑懼,有人説「京軍烏合,以戍廣東,雜以曹成餘黨,陰相與應 和,朝廷深以為憂」。8所以,韓京所領導的摧缝軍,成了南宋朝廷收 5《梁豁集》,卷117,頁5下;《要錄》,卷53,頁25。 6《要錄》,卷90,頁1-2。 n《要錄》,卷154,頁14,引薛弼之言。 8《胡澹庵先生文集》,卷27,頁8上
花南宋地方武力 26 兵權中第一個面對的地方軍。 摧鋒軍正式成軍後,其兵源補充方式,大略有幾種:一是招募當 地土人·這可能是主要來源。二是以罪犯充當,如乾道元年(1165), 武經大夫東南第十一副將宋迪,因捕賊遷延不行,被勒停,送摧鋒軍 自劾〔效〕。9淳熙元年(1174),宋廷詔「廣州自今有正犯強盗,持 杖劫盗之人,如人材少壮,並量遠近,分配潮、韶兩州摧鋒軍」,”寧、 理之際,宋慈任江西提刑時,也曾判一位頂冒功賞、假稱制屬、違法 私販鹽貨、私鑄官錢的王元吉斷配廣州摧锋軍。8!摧鋒水軍也多「填 補刑餘之人」。2三是招刺歸降盗賊中之強壯者,如乾道元年(1165) 擒獲李金黨羽後·對「詿誤脅從自首之人’除老弱及不願者外,并押 赴摧鋒軍充效用」。這三種來源,同樣顯示摧鋒軍的特質:既多精壯 驍勇之輩,成份也很複雜。 關於摧鋒軍的教育、訓練情形,並無充份資料,殆如一般正規軍 一樣,不撾,可能由於擿應地理環境的特殊要求,摧鋒軍似較不重視 射箭等訓練,以致在淳熙十四年(1187),宋廷對殿前諸司所屬諸軍檢 9《宋會要·職官》,71之11。 《宋會要·刑法》,4之53。 1中國社食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名公害荆清明集》(北京: 中華膏局,1984年初版)’卷12,〈结托州縣蓄養罷吏配軍套人之產罪惡貫盈〉, 頁466-467。 2《永樂大典》,卷5343,頁17上,引《潮州府志》。 《宋會要·兵》,13之25
第-章廣束指锋27 驗射弓箭成果,依標準推賞時·經廣東提刑與摧鋒軍統聯名奏報推賞 的合格名單,只有十一人。8唯淳熙十年(1183),統制吳榮在韶州曲 江縣增營屋、軍學等,統制同設置軍學,可見摧鋒軍也注意訓練工 作。此外,潮州的管寨中也有摧鋒之土牢,「所以處罪隸者」,顯示 對犯罪的土兵,也有處罰的土牢。至於摧鋒軍更戍之法大約也和《宋 史·兵志》所說:「紹興間邊境弗靖,故以大軍屯戍,而踐更之期,近 者三月,遠者三年,逮和議既成,諸軍移屯者漸歸營矣,惟防秋仍用 移屯更戍之法·沿邊備禦亦倚重焉」。後來摧鋒軍中曾因戍期過長、 有功不報而引發叛亂(詳本文「五)。 摧鋒軍主要任務在維護治安、敉平盗賊、防禦外患。不過,當環 境需要時,也做些作戰訓練等本份以外的工作,如淳熙年間,廣東提 刑林光朝就提到當時駐屯在韶州的八百四十七名摧鋒軍中,超撾三分 之一的人所從事的是「樵爨厮役,負輜重,守寨栅」。又如廣州外城自 端平二年(1235)至嘉熙元年(1237),由摧鋒水軍、勇敢、忠勇等軍 每月四、九訓練之日,由正將率士兵登城,各就其範圍,負責補城的 損闕並造磚。8 4《宋會要·兵》,19之33。 的《光緒曲江縣志》(成文出版社影印),卷5,頁10上。 《永樂大典》,卷5343,頁17下。 《宋史》,卷196,〈兵〉,頁4905;又《永樂大典》卷5343說:「一军驻於循 陽’郸郡各分若干人,以備不虞,…自後分戍不常」(頁16上)。 8《永樂大典》,卷11906,頁35上、下
28家率宋地方武力 南宋基層軍官,依《宋史·兵志》所述有訓練官、準備將、副將、 正將、統領官、統制官等六級,摧鋒軍名義上屬中央禁軍(殿前司), 長期駐防廣東,並接受廣東提點刑獄的節制,其統兵將領的名稱與〈兵 志〉所述相合。從現有資料,可考的將領名單如下: 統制韓京(紹興五年至十八年,《要錄》、《宋會要》) 張寧(紹興十八年至三十年,《胡澹庵先生文集》, 卷27,頁9上) 郭振(紹興三十年至隆興年間,《要錄》,卷185, 頁4) 路海(《宋會要·兵》,13之31) 張喜(淳熙六、九年七月,《定齋集》,卷1,頁 9上;《宋會要·兵》,19之29) 吳榮(淳熙十年,光緒《曲江縣志》,卷45) 關 璿(淳熙十四年一月,《宋會要·兵》,19之 33) 王津(嘉定三、四年,《宋會要·兵》,20之16、 17) 毗富道(端平二年,《崔清獻公全錄》卷6,頁5 上) 王資(《宋史·曹友開傳》,卷449) 統領官翟鼻(紹興十年,《永樂大典》,卷7892,引《臨 汀志》) 郭蔚(《胡澹庵先生文集》,卷27,頁9下) 蕭輝(嘉定二年,《永樂大典》,卷666,頁8下) 成世忠(嘉定間,《宋會要·兵》,20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