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廣束摧鲜军羽 0 第一章 廣東摧鋒軍 一、前言 廣東摧缝軍設立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底,是南宋最早的地 方軍,最後消失的時間,有資料可考的為宋景炎三年(1278)·前後長 莲一百四十三年,是南宋持續最久的地方軍。摧锋軍的創置與表現, 促使福建左翼軍、湖南飛虎軍等地方軍相繼發展。同時摧鋒軍奮力抗 元的最後結局,多少也象徵南宋地方軍發展的尾聲。自始至終,摧鋒 軍可說是南宋地方軍的先驅與代表者。此外,從摧鋒軍長期的演變過 程,可明顯看出南宋政府對於地方軍的態度與對應之道。對摧鋒軍加 以進一步考察,不僅能深入瞭解南宋地方軍的狀况,也是觀察南宋政 權性格的另一角度。然而由於資料的零亂與分散,長期以來,雖曾有 學者進行研究·但考察未臻全面,個人乃參酌史料及研究成果,草成 本文,以就教於方家。1 !關於废東摧絳軍的研究,前有汪廷奎,〈南宋廣東摧绛軍始末〉,《嶺南文史》, 1988年第1期,頁76-81。拙穑發表後,又見梁天錫,〈南宋廣東摧缝軍〉一文’ 刊於香港《能仁學報》,1996年7月第4期,後收入《宋史研究集》(國立编譯
10南宋地方武力 二、摧鋒軍的創置與早期事蹟 (一)韓京早期的軍旅活動 摧鋒軍起源於南宋朝廷為維護嶺南地區的治安而設·但軍隊的創 置者韓京的活動事蹟與早期摧鋒軍的性質密不可分。因此,檢討摧鋒 軍創置沿革時,必須對韓京早期的軍旅活動,做整體的瞭解。由於韓 京的生平資料不足,關於他早年的活動事蹟,已無法詳考。僅知他是 河東(今山西)人,大約在宋金衝突以後,響應欽宗的勤王詔書,在 上黨(山西長治縣)參與抗金的行列。隨後可能與勤王軍轉赴慶源府 (今河北贊皇)參與信王榛以五馬山為據點的抗金行動,建炎二年 (1128)七月,金人陷慶源府,韓京與另一將領輔逵率百餘兵,奪門 而出,渡黄河南下,2一時無所歸,可能淪為盗賊,3後以兵三千、馬 數百等精鋭人馬隸於王以寧,任京西制置司統制官。4建炎四年(1130) 館,1997年12月初版),第27輯,頁395-442。二文討論的内容與重點與拙稿 頗有差異。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以下筒稱《會 编》)’卷123,建炎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條,頁6;「废源府」’李心傅,《建炎 以來繁年要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一版,以下簡稱《要錄》)作「废 元府」’誤,見《要錄》,卷20,頁32上,建炎三年二月’是月條。参見黄宽 重,〈馬擴與两宋之際的政局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61本第4分(1990年12月),頁800。 3李綱,《梁谿集》(漠華出版公司影印,1970年4月初版),卷117,頁5下; 又《要錄》,卷53,頁16下,亦稱京起於群盗’所指可能此一時期。 4《要錄》’卷43,頁5
第一章 条束指年军羽11 十一月,曾敗群賊賀潮等數千人於衡州茶陵。5次年三月,宋廷任命 京為權樞密院準備將領·改聽張浚節制,駐紮於衡州茶陵,實際上則 聽東湖安撫使向子諲指揮。時盗賊曹成接受向子諲招安,屯於修縣。 子諲懼曹成難制·命京軍守衡陽,吳錫軍據宜章,以扼曹成;曹成忿, 擁兵犯安仁縣,執子諲。6紹興二年(1132)二月宋廷命李綱為荊湖 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命新任安撫使岳飛率馬友、韓京與吳錫等共 擊曹成。?京曾隨岳飛轉戰道州、賀州間,飛利其甲馬,遂擇其精壮 者,分隸部下,聽京自便,京因此鬱鬱,抱病以餘卒數百人留茶陵。8 湖南盗胡元奭倡亂,湖南提點刑獄呂祉檄京與吳錫破之,二人乘時增 兵。9不久,李綱留京屯茶陵以扼馬友的部將步諒·逼他出降,湖南境 内潰兵為盗者悉平。0 韓京自建炎末年起·在茶陵率所部耕墾荒田,不僅軍威頗振,且 成為衡州穩定的一股力量·因此後來任知建康的呂祉就説他的做法使 「人情安之,「誠得宿兵守邊省財足用之要」。”當時秦檜任相,引名 5《要绿》,卷39,頁17。 6《要錄》,卷49,頁19。 7《要錄》,卷51,頁16。 8《梁豁集》,卷118,頁12上。 9《要錄》,卷56,頁7,紹興二年七月辛未。時辣京有兵約一千五百餘人,吴錫部 眾約二千人’見《梁豁集》,卷72,頁5上。 °《要錄》,卷60,頁14-15。 "《要錄》,卷68,頁12-13,绍興三年九月壬戌條。不過,對於韓京在茶陵耕屯的 情形,胡寅有不同的意見,他說:「韓京者,屯兵衡州茶陵縣,陰與郴寇交通
12 安率米地方武力 士為助,欲傾另一位丞相呂頤浩,呂頤浩乃引朱勝非為相以排擠秦檜。 韓京因討好勝非母親,2勝非感恩,三年(1133)二月,由宋廷改命 京為江西安撫大使司統制官,率所部一千五百人·自衡州移屯吉州。8 同月·江西虔州賊周世隆率眾犯廣東的循州、梅州及江西的汀州·宋 廷令韓京與統制官趙祥、申世景、王進率兵會合進捕,“到紹興四年 (1134)三月,宋廷應廣東經略使李陵之請,又命韓京為廣東兵馬鈐 轄,以所部屯廣州,負責彈壓盗賊,聽本路帥臣節制。李陵並將江西 叛將元通及其黨徒千餘人付京,不久,元通被殺,通黨併入京部,5這 是韓京參與廣東軍政之始。 (二) 摧鋒軍的創置 韓京入粤後有兵四千,駐於韶州。他的主要任務在維護廣東治安, 防範來自江西及湖南盗寇的入侵。自紹興三年春起,郴、虔盗賊嘯聚, 聲勢甚大,屢次侵犯循、惠、韶、連,數州受禍甚深·這些盗寇與洞 庭湖楊么之勢力,同為南宋初期的「心腹之疾」,6而這二股勢力乍起 據有数縣民田,套百姓以耕之’名為贍軍,實則入己,以充賄賂之费」’並明指 是討好朱勝非,此文見《歷代名臣奏議》,卷182,頁27上、下。 12見《歷代名臣奏議》,卷182,頁27上、下。 3《要錄》,卷63,頁9-10,绍興三年二月庚子。 “《要錄》,卷63,頁12,绍興三年二月己酉。 5《要錄》,卷74,頁11。 16《要錄》,卷85,頁21,引張致速奏言
第一章 廣束摧鲜军 乍息,略無寧歲,由於各路分頭防堵,任責不專,並不能有效遏止, 侍御史張致遠沉痛的指出: 韶、連、南雄,近為郴寇所授,雖韓京屢小捷,而軍威不振。 循、梅、潮、惠又苦虔寇出沒,重以土豪殘暴,人不聊生。廣 東州府十四,惟西江四郡粗得安堵,其他蓋無日不聞賊報,十 百為群,所至焚劫。7 張致遠認為,當時江准的敵患稍戢,應全力對付東南諸盗。然而由於 各郡储糧無多,難以長期支付兵糧,以致無法發揮敉平亂事之效。他 建議將平亂之責委由各路帥臣負責,而責成江、閩、湖、廣的轉運司, 應付糧草。命令湖南遣任士安率部入郴州、宜章,與屯駐韶州的韓京 部相呼應,以經營郴州與江北數州,並令江西帥臣遣趙祥等由虔州入 循、梅,令閩帥遣申世景由漳州入潮、惠,形成犄角之勢,經管虔與 東江數州。8宋廷接受張致遠的意見,於五年二月,令趙祥、韓京、 申世景、王進「各率所部,不拘路分,會合招捕」·為了確實掌握軍情, 另派監察御史一人到江西、閩、廣訪查捕盗情况,「如監司不切措置, 漕臣不為應副錢糧,統兵官遷延玩寇,並令案劾以聞。為了統一事 權,規定四路將領「權聽所到路分帥司節制」。”韓京成為負貴平定廣 東亂事的最重要將領。在他的努力下,一時緝捕盗賊·頗見成效,擔 任知韶州的尤深,在向高宗報告廣東政事時説「諸盗頃為韓京所擊, ”《要錄》,卷85,頁22· 8《要錄》,卷85,頁22-23。 9《要绿》,卷85,頁25,紹興五年二月丙申。 0《要錄》,卷86,頁12,绍興五年閣二月丙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