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基础理论方面,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研究一般系统概念、原理的自组织理论发展起 来了 自组织理论运用了实验和数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产生、进化、质变、发展以 及自调节、自稳定、自复制和自评价选择等等问题。这就是 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1917-)的"耗散结构理论 德国物理论学家哈肯(1927-)的"协同学", 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1927—)的"超循环"理论等实验型自组织理论,以及突变论、混 沌论、分形理论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 (2)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方面,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中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 法方面,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 程方法。 ①机械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系统工程、机械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等等 ②有机系统工程,包括生物系统工程、人曰发展科学、生态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等 ③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军事系统工程、企业系统工程 等等 ④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学、文化发展学等等 ⑤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国际发展战 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 图11-1管理科学与系统管理学的演变 4.2主要代表人物4.2.1一般系统理论 1.一般系统理论的创始人贝达朗菲 奧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达朗菲于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德一次学 术讨论会上最早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的概念。 1945年以后,他陆续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0年,他在《科 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开放系统理论》的文章,阐述了一般系统理论的 主要观点 1954年,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 1968年,贝达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把"系统"作为科学 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1)在基础理论方面,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研究一般系统概念、原理的自组织理论发展起 来了。 自组织理论运用了实验和数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产生、进化、质变、发展以 及自调节、自稳定、自复制和自评价选择等等问题。这就是 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 1917-)的"耗散结构理论", 德国物理论学家哈肯(1927-)的"协同学", 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1927-)的"超循环"理论等实验型自组织理论,以及突变论、混 沌论、分形理论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 (2)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方面,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中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 法方面,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 程方法。 ①机械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系统工程、机械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等等。 ②有机系统工程,包括生物系统工程、人曰发展科学、生态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等。 ③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军事系统工程、企业系统工程 等等。 ④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学、文化发展学等等。 ⑤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国际发展战 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 图 11 一 1 管理科学与系统管理学的演变 4.2 主要代表人物 4.2.1 一般系统理论 1.一般系统理论的创始人贝达朗菲 奥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达朗菲于 1937 年在芝加哥大学德一次学 术讨论会上最早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 的概念。 1945 年以后,他陆续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0 年,他在《科 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开放系统理论》的文章,阐述了一般系统理论的 主要观点。 1954 年,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 1968 年,贝达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把"系统" 作为科学 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Norbert wiener) 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 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 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 维纳在1919年硏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前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 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 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 3.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E. Shannon)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 Shannon),他为解决通讯 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 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4.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里高津 普利高津1917年生于莫斯科,194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博土学位后留校 工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新分支,普里高津于20世纪70年代提 出的,由于这一成就,普里高津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5.协同学的理论创始人哈肯(H. Haken) 1973年以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管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背(H. Haken)通过非平 衡相变与平衡相变以及非平衡相变之间的类比,得出了"协同"( Synergetics)的概念 并且进一步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 也不在于离平衡志有多远,而在于只要是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 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 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 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 11 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 学,14 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 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 逻辑博士学位。1913 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 学。 维纳在 1919 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前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 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3 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 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 3.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E.Shannon)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他为解决通讯 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 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1948 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4.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里高津 普利高津 1917 年生于莫斯科,1945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博土学位后留校 工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新分支,普里高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 出的,由于这一成就,普里高津获 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 5.协同学的理论创始人哈肯(H.Haken) 1973 年以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管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Haken)通过非平 衡相变与平衡相变以及非平衡相变之间的类比,得出了"协同"(Synergetics)的概念, 并且进一步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 也不在于离平衡志有多远,而在于只要是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 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 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6.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R.Thom)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1972年发表的《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 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一菲尔兹奖章 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300年以来数 学上最大的革命”。 4.2.2系统管理理论 1.美国的理查德约翰逊和弗里蒙特·卡斯特 理査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于1963年三人共同撰写了《系统理 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管理的系统理论。 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 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 2.米勒 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是实用系统理论的代表人;其生物学系统观 把系统及其部分划分为有机确定的子系统,被称为”生命系统论"。 3.梅·萨洛维奇 梅·萨洛维奇是数学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M·D·萨洛维奇:Y塔卡哈拉和他们的同事发展了 演绎法。 4.3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 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 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 4.3.1企业系统 ①传感系统,用来度量传感企业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②信息处理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系统。 ③决策系统,下达接受输入的信息,作出决策并传达贯彻下去。 ④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⑤控制子系统,保证企业按原计划进行,通过反馈获知偏差,并纠正它们 ⑥记忆和存储信息子系统:可用来记录事件、编制手册、制定工艺规程、设计电子计算机程
6.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R.Thom)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 1972 年发表的 《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 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一菲尔兹奖章。 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 300 年以来数 学上最大的革命"。 4.2.2 系统管理理论 1.美国的理查德·约翰逊和弗里蒙特·卡斯特 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于 1963 年三人共同撰写了《系统理 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管理的系统理论。 1970 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 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 2.米勒 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是实用系统理论的代表人;其生物学系统观一 把系统及其部分划分为有机确定的子系统,被称为"生命系统论"。 3.梅·萨洛维奇 梅·萨洛维奇是数学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M·D·萨洛维奇;Y·塔卡哈拉和他们的同事发展了 演绎法。 4.3 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 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 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 4.3.1 企业系统 ①传感系统,用来度量传感企业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②信息处理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系统。 ③决策系统,下达接受输入的信息,作出决策并传达贯彻下去。 ④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⑤控制子系统,保证企业按原计划进行,通过反馈获知偏差,并纠正它们。 ⑥记忆和存储信息子系统;可用来记录事件、编制手册、制定工艺规程、设计电子计算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