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样卷(湖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 一.语言知识及表达(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慧黠(jie) 仰慕(mo) 太仓一粟(si) 比肩继踵( zhong) B.校对(jido) 吮吸(yn) 风光旖旎(ni) 琼楼玉宇( qiong) C.摇曳(ye) 浸润(qin) 四海鼎沸(f) 乐善好施(hao) D.机械(xie) 沏茶(q) 讷言敏行(n6) 豆蔻年华(kou)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将前人的观点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在科学研究的领域是难以大有作为的 B.土地的滥批滥用,使平畴千里、广袤辽阔的长江三角洲,现在也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困境 C.他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所深深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沿着塔里木河追寻那段被湮没的历史。 D.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催人泪下的悲剧结局,使观众受到极大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代代的建设者们在风雪迷漫的雪域高原,修筑了青藏公路;在荒芜人烟的茫茫隔壁,建起 了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镇。 B.大方醇正、静穆中和、意蕴深厚的中国雕塑艺术,在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中,风格不断嬗变, 但始终不离民族传统之根。 C.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世界上的文明都蕴涵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 注、研究,从中汲取营养 D.自然界现有的物种,都是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经过多少万年发展而明确下来的, 其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化挑战为机遇,提高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内大局 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 B.公共卫生、人口健康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 的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宗旨。 C.大气降水是全球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地表水(如江、河、湖中的水),或者地下水和 土壤含水,都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 D.节能的根本出发点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社会与环境所允许的措施,以求得尽可 能高的能量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1 20I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样卷(湖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2 道小题,共 8 页。 一.语言知识及表达(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慧黠.(jié) 仰慕.(mò) 太仓一粟.(sù) 比肩继踵.(zhǒng) B.校.对(jiào) 吮.吸(yǔn) 风光旖旎.(ní) 琼.楼玉宇(qióng) C.摇曳.(yè) 浸.润(qīn) 四海鼎沸.(fú) 乐善好.施(hào) D.机械.(xiè) 沏.茶(qī) 讷.言敏行(ně) 豆蔻.年华(kòu)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将前人的观点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在科学研究的领域是难以大有作为的。 B.土地的滥批滥用,使平畴千里、广袤辽阔的长江三角洲,现在也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困境。 C.他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所深深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沿着塔里木河追寻那段被湮没的历史。 D.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催人泪下的悲剧结局,使观众受到极大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一代代的建设者们在风雪迷漫..的雪域高原,修筑了青藏公路;在荒芜人烟的茫茫隔壁,建起 了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镇。 B.大方醇正、静穆中和、意蕴深厚的中国雕塑艺术,在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中,风格不断嬗变.., 但始终不离民族传统之根。 C.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世界上的文明都蕴涵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 注、研究,从中汲取..营养。 D.自然界现有的物种,都是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经过多少万年发展而明确..下来的, 其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我们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化挑战为机遇,提高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内大局 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 B.公共卫生、人口健康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 的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宗旨。 C.大气降水是全球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地表水(如江、河、湖中的水),或者地下水和 土壤含水,都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 D.节能的根本出发点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社会与环境所允许的措施,以求得尽可 能高的能量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明清之际,大江南北会社犹如春潮怒上, 会社名目繁多, 遍布城乡。 复社影响时局数十年,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无不受之牵动。受风气浸染, ,结社 聚会,联句唱和,蔚然成风。女子诗社的出现,提升了知识女性的 A.应运勃兴/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 B.顺时应势/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 C.顺时应势/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 D.应运勃兴/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邓文原传 邓文原字善之,绵州人。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時,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 皇庆元年,召为国子司业。至官,首建白更学校之政,当路因循,重于改作,论不合,移病去。 科举制行,文原校文江浙,虑士守旧习,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延祐四年,升翰林待制。 五年,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煕者,贿其徒,告熙赃,熙诬服。文 原行部,按问得实,杖僧而释熙。吴兴民夜归,巡逻者执之,系亭下。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 其胁,仆地。明旦,家人得之以归,比死,其兄问杀汝者何如人,日:“白帽、青衣、长身者也。 其兄诉于官,有司问直初更者曰张福儿,执之,使服焉。械系三年,文原录之曰:“福儿身不满六 尺,未见其长也;刃伤右肋,而福儿素用左手,伤宜在左,何右伤也『鞫之,果得真杀人者,而 释福兒。桐庐人戴汝惟家被盗,有司得盗,狱成送郡。夜有焚戴氏庐者,而不知汝惟所之。文原曰 此必有故也。”乃得其妻叶氏与其弟谋杀汝惟状,而于水涯树下得尸,与渍血斧俱在焉,人以为神 六年,移江东道。徽、宁国、广德三郡,岁入茶课钞三干锭,后增至十八万锭,竭山谷所产, 不能充其半,余皆凿空取之民间,岁以为常。时转运司官听用乡里哗狡,动以犯法诬民,而转运司 得专制有司,凡五品官以下皆杖决,州县莫敢如何。文原请罢其专司,俾郡县领之,不报。徽民谢 兰家儦沃姓煮死兰只赂族人诬兰杀之兰逐服文原录之得其绩释兰而回。时久旱不雨,决狱乃 雨。 至治二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地震,诏议弭灾之道。文原请决滞囚,置仓廪河北,储羡粟以赈 饥;复申前议,请罢榷茶转运司,又不报。泰定元年,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天历元年卒, 年七十一。 文原内严而外恕,家贫而行廉。初客京师,有一书生病笃。取橐中金,嘱文原以归其亲;既死, 而同舍生窃金去,文原买金偿死者家,终身不以语人 选自《元史》卷七二《邓文原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 魁:夺魁
2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明清之际,大江南北会社犹如春潮怒上, 。会社名目繁多, ,遍布城乡。 复社影响时局数十年,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无不受之牵动。受风气浸染, ,结社 聚会,联句唱和,蔚然成风。女子诗社的出现,提升了知识女性的 。 A.应运勃兴/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 B.顺时应势/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 C.顺时应势/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 D.应运勃兴/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 6~7 题。 邓文原传 邓文原字善之,绵州人。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時,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 皇庆元年,召为国子司业。至官,首建白更学校之政,当路因循,重于改作,论不合,移病去。 科举制行,文原校文江浙,虑士守旧习,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延祐四年,升翰林待制。 五年,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熙者,贿其徒,告熙赃,熙诬服。文 原行部,按问得实,杖僧而释熙。吴兴民夜归,巡逻者执之,系亭下。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 其胁,仆地。明旦,家人得之以归,比死,其兄问杀汝者何如人,曰:“白帽、青衣、长身者也。” 其兄诉于官,有司问直.初更者曰张福儿,执之,使服焉.。械系三年,文原录.之曰 :“福儿身不满六 尺,未见其长也;刃伤右肋,而福儿素用左手,伤宜在左,何右伤也 !”鞫之,果得真杀人者,而 释福兒。桐庐人戴汝惟家被盗,有司得盗,狱成送郡。夜有焚戴氏庐者,而不知汝惟所之。文原曰: “此必有故也。”乃得其妻叶氏与其弟谋杀汝惟状,而于水涯树下得尸,与渍血斧俱在焉,人以为神。 六年,移江东道。徽、宁国、广德三郡,岁入茶课钞三千锭,后增至十八万锭,竭山谷所产, 不能充其半,余皆凿空取之民间,岁以为常。时转运司官听用乡里哗狡,动以犯法诬民,而转运司 得专制有司,凡五品官以下皆杖决,州县莫敢如何。文原请罢其专司,俾郡县领之,不报。徽民谢 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时久旱不雨,决狱乃 雨。 至治二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地震,诏议弭灾之.道。文原请决滞囚,置仓廪河北,储羡粟以赈 饥;复申前议,请罢榷茶转运司,又不报。泰定元年,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天历元年卒, 年七十一。 文原内严而外恕,家贫而行廉。初客京师,有一书生病笃。取橐中金,嘱文原以归其亲;既死, 而同舍生窃金去,文原买金偿死者家,终身不以语人。 (选自《元史》卷一七二《邓文原传》,中华书局 1976 年版,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 魁:夺魁
B.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熙者 憾:遗憾 C.有司问直初更者曰张福儿 直:当值 D.文原录之曰 录:省察,甄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 B.执之,使服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诏议弭灾之道 D.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皆白衣冠以送之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B.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C.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D.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文原任国子司业,到任之后首先建议改革学校的管理,但建议未被采纳,只好上书称病而 离任 B.邓文原调江东道为官时,发现江东道转运司官员枉法诬民,凌驾于地方官府之上,可随便判 地方官员杖刑。 C.邓文原担任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时,断案如神,百姓赞服,上天感动,以至久旱而降 甘雨 D.邓文原在至治年间曾请求判决长期扣押没有审理清楚的囚犯,在河北地区设置仓库,储备余 粮来赈济灾荒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原行部,按问得实,杖僧而释熙。(3分) (2)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其胁,仆地。(3分) 译文 (3)初客京师,有一书生病笃。取橐中金,嘱文原以归其亲。(4分) 译文: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干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3 B.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熙者 憾:遗憾 C.有司问直.初更者曰张福儿 直:当值 D.文原录.之曰 录:省察,甄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 B.执之,使服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诏议弭灾之.道 D.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皆白衣冠以.送之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B.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C.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D.徽民谢兰家僮汪姓者死/兰侄回赂汪族人诬兰杀之/兰诬服/文原录之/得其情/释兰而坐回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邓文原任国子司业,到任之后首先建议改革学校的管理,但建议未被采纳,只好上书称病而 离任。 B.邓文原调江东道为官时,发现江东道转运司官员枉法诬民,凌驾于地方官府之上,可随便判 地方官员杖刑。 C.邓文原担任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时,断案如神,百姓赞服,上天感动,以至久旱而降 甘雨。 D.邓文原在至治年间曾请求判决长期扣押没有审理清楚的囚犯,在河北地区设置仓库,储备余 粮来赈济灾荒。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文原行部,按问得实,杖僧而释熙。(3 分) 译文: (2) 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其胁,仆地。(3 分) 译文: (3) 初客京师,有一书生病笃。取橐中金,嘱文原以归其亲。(4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晚年去职赋闲在家时作。雨岩:地名,在江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词中“石 龙”亦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屈原因含冤投湘水支流汨罗江而逝世。“累”,此指含冤而死。 (1)对上片采用《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作具体分析。(3分) 2)请分析下片“何处寻芳草”一句的作用。(4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 壁赋》)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3)守着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李清照《声声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在文明初现时,黄河流域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同质①性,一种相同的生活方式广泛存在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文字史时代一开始,黄河流域就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性,这种同质 性是世界其他地区很难匹敌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均为蒙古人种,他们在新石器时代就从事农业,主 要种植粟、黍等作物,已有较发达的青铜技术,也将石器、木器、量器等用于农业生产。及至经济 文化非常接近的夏商周,国家岀现了,且越来越发达,祖先崇拜和对政治权威的认同成为“三代” 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字也已形成系统,甲骨文、钟鼎文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占卜、祭祀代表 了这种文化的进步。商代的青铜技术高度发达,青铜器制作精美;周代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 技术。玉器的制作虽不如青铜器,但也是夏商周三代的共同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早在夏禹时代, 中央和地方政权便动员人力物力兴修公共水利,再加上后来道路网的形成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较 大城市的出现,一个大型的经济文化共同体诞生了 尽管在后来的战乱中周平王东迁,华夷杂处的巨变也并末结束,但在民族的斗争中,以华夏经 济文化共同体已有的规模,外族思想被同化只是时间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 制度的变革,使华夏地区的文化空前繁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哲学、文 学和科学空前发达,这对于文明规模的进一步壮大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亦正当此时,贵族垄断文化
4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晚年去职赋闲在家时作。雨岩:地名,在江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词中“石 龙”亦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屈原因含冤投湘水支流汨罗江而逝世。“累”,此指含冤而死。 (1) 对上片采用《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作具体分析。(3 分) 答: (2) 请分析下片“何处寻芳草”一句的作用。(4 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 壁赋》)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3)守着窗儿, !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李清照《声声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在文明初现时,黄河流域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同质①性,一种相同的生活方式广泛存在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文字史时代一开始,黄河流域就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性,这种同质 性是世界其他地区很难匹敌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均为蒙古人种,他们在新石器时代就从事农业,主 要种植粟、黍等作物,已有较发达的青铜技术,也将石器、木器、量器等用于农业生产。及至经济 文化非常接近的夏商周,国家出现了,且越来越发达,祖先崇拜和对政治权威的认同成为“三代” 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字也已形成系统,甲骨文、钟鼎文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占卜、祭祀代表 了这种文化的进步。商代的青铜技术高度发达,青铜器制作精美;周代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 技术。玉器的制作虽不如青铜器,但也是夏商周三代的共同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早在夏禹时代, 中央和地方政权便动员人力物力兴修公共水利,再加上后来道路网的形成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较 大城市的出现,一个大型的经济文化共同体诞生了。 尽管在后来的战乱中周平王东迁,华夷杂处的巨变也并未结束,但在民族的斗争中,以华夏经 济文化共同体已有的规模,外族思想被同化只是时间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 制度的变革,使华夏地区的文化空前繁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哲学、文 学和科学空前发达,这对于文明规模的进一步壮大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亦正当此时,贵族垄断文化
的局面被打破了,孔子明确主张用文化和道德来感召周边民族,认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儒家思想认为只要周边部族接受华夏文化,便不再有华夷之分。无论什么人、什 么民族,只要服饰、礼仪和行为“正确”,便不再是“非我族类"。比之炎黄时代,尧、舜、禹酋邦 建立了更稳定的政治秩序,“争为帝”的情形大大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前任首领向继任者和平地移 交权力。从《尚书尧典》中可知,尧、舜、禹酋邦已具有一支初步程式化的官僚队伍,这标志着政 治与宗教开始发生系统的分离,酋邦的政治技巧大大前进了一步。相对复杂的政治结构、政治规范 和传统意味着,早期国家不仅已形成,而且在对不同背景、不同血缘的部落进行政治整合中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注]①同质,即本质相同 13.下列叙述,不能体现文化同质性的一项是( A.文明初现时代华夏民族的先祖全都属于同一人种一一蒙古人种。 B.华夏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从事农业,主要种植粟、黍等农作物 C.华夏民族的先祖已掌握比较发达的青铜技术,能运用石器和木器 D.崇拜祖先、认同政治权威是夏商周“三代”之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1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甲骨文、钟鼎文的出现代表了华夏文化的进步 B.玉器的制作是夏、商、周三代的共同特征,青铜技术则晚至商代或周代才出现。 C.夏禹时代动员人力、物力兴修水利,为大型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D.孔子明确地主张以文化、道德感化周边的民族,以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旧局面 15.概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同质性”的历史功绩。(6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 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象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可以说,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给老哥哥牵着的。在青岛住过了五年,可是除了友情没有什么 使我在回忆里怅惘,有那便是老哥哥了。青岛离家很近,起早也不过天把的路程呢。记得在中山路 左角一家破旧的低级的交易场中常常可以得到老哥哥的消息。前来的乡人多半是贩卖鸡子回头带 点洋货,老哥哥的孙子,也每年无定时的来跑几趟,他来我总能够知道,临走,我提一个小包亲自 跑到嘈杂的交易所里从人丛中从忙乱中唤他出来交到他的手里
5 的局面被打破了,孔子明确主张用文化和道德来感召周边民族,认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儒家思想认为只要周边部族接受华夏文化,便不再有华夷之分。无论什么人、什 么民族,只要服饰、礼仪和行为“正确”,便不再是“非我族类”。比之炎黄时代,尧、舜、禹酋邦 建立了更稳定的政治秩序,“争为帝”的情形大大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前任首领向继任者和平地移 交权力。从《尚书·尧典》中可知,尧、舜、禹酋邦已具有一支初步程式化的官僚队伍,这标志着政 治与宗教开始发生系统的分离,酋邦的政治技巧大大前进了一步。相对复杂的政治结构、政治规范 和传统意味着,早期国家不仅已形成,而且在对不同背景、不同血缘的部落进行政治整合中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注]①同质,即本质相同。 13.下列叙述,不能..体现文化同质性的一项是( ) A.文明初现时代华夏民族的先祖全都属于同一人种——蒙古人种。 B.华夏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从事农业,主要种植粟、黍等农作物。 C.华夏民族的先祖已掌握比较发达的青铜技术,能运用石器和木器。 D.崇拜祖先、认同政治权威是夏商周“三代”之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1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甲骨文、钟鼎文的出现代表了华夏文化的进步。 B.玉器的制作是夏、商、周三代的共同特征,青铜技术则晚至商代或周代才出现。 C.夏禹时代动员人力、物力兴修水利,为大型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D.孔子明确地主张以文化、道德感化周边的民族,以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旧局面。 15.概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同质性”的历史功绩。(6 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老 哥 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 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象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可以说,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给老哥哥牵着的。在青岛住过了五年,可是除了友情没有什么 使我在回忆里怅惘,有那便是老哥哥了。青岛离家很近,起早也不过天把的路程呢。记得在中山路 左角一家破旧的低级的交易场中常常可以得到老哥哥的消息。前来的乡人多半是贩卖鸡子回头带一 点洋货,老哥哥的孙子,也每年无定时的来跑几趟,他来我总能够知道,临走,我提一个小包亲自 跑到嘈杂的交易所里从人丛中从忙乱中唤他出来交到他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