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端正。(2分) 唱好自己这首歌 日日日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一(3)题。(4分) 据《中国日报》报到:随着冰岛火山活动的,欧洲的天空在弥满数日的 尘霾后终于露出曙光,一些国家也开放领空,恢复了部分航班的飞行。对滞 留的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尘霾( 滞后(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 错别字 错别字 (3)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段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削弱 B.减弱 C.陆续 D.继续 (评:将“弥漫”错写成“弥满”,此题人为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了,有谁会犯这样的 低级错误!倒是很可能有的学生错写成“弥慢”。另外,“陆续”和“继续”不是近义 词,没有可辨析之处。) 3.下列词语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周杰伦的新专辑《跨时代》先后曝光三首歌曲,在经纪公司的运作下,每首歌的面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1页(共 12 页) 2010 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 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端正。(2 分) 唱好自己这首歌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3)题。(4 分) 据《中国日报》报到:随着冰岛火山活动的________,欧洲的天空在弥满数日的 尘霾.后终于露出曙光,一些国家也_________开放领空,恢复了部分航班的飞行。对滞. 留的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1)给加点字注音。(1 分) 尘霾.( ) 滞.后(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1 分) 错别字______→________ 错别字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段横线上。(只填序号)(2 分) A.削弱 B.减弱 C.陆续 D.继续 (评:将“弥漫”错写成“弥满”,此题人为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了,有谁会犯这样的 低级错误!倒是很可能有的学生错写成“弥慢”。另外,“陆续”和“继续”不是近义 词,没有可辨析之处。) 3. 下列词语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周杰伦的新专辑《跨时代》先后曝光三首歌曲,在经纪公司的运作下,每首歌的面 得分 评卷人
世都引发了试听热潮 B.明年起在国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禁烟令”,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拥护。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 上 D.澳大利亚16岁少女杰西卡,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成功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 和印度洋,一举成为有史以来不靠外力援助、独自驾驶帆船环游世界的最年轻水手。 4.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 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 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 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6 (评:没有明确的字数要求,只给了三行的格,“发表一段即兴演讲”三两句话能表达 清楚吗?) 走近名著。(4分) (1)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老舍——《骆驼祥子》一一小说 B.冰心——《繁星》一一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一一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苏联 (2)填空。(2分) 《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和“黑 旋风”分别指的是 和 6.古诗词填空。(12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 12 页) 世都引发了试听热潮。 B.明年起在国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禁烟令”,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拥护。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 上。 D.澳大利亚 16 岁少女杰西卡,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成功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 和印度洋,一举成为有史以来不靠外力援助、独自驾驶帆船环游世界的最年轻水手。 4. 2010 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 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 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 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没有明确的字数要求,只给了三行的格,“发表一段即兴演讲”三两句话能表达 清楚吗?) 5. 走近名著。(4 分) (1)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 B.冰心——《繁星》——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2)填空。(2 分) 《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和“黑 旋风”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填空。(12 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9)写两句勉励人们读书学习的古代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评:第(1)题“杜牧《赤壁》”为何不加括号?) 得分评卷人 阅读。(满分60分)(评:板块名称,没有语气,句号多余。)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干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干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 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3之贾。”伯乐乃还而视 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天。 (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 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 (2)执策而临之。临: (3)愿子还而视之。子 (4)去而顾之。顾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3页(共 12 页)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写两句勉励人们读书学习的古代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第(1)题“杜牧《赤壁》”为何不加括号?) 二、阅 读。(满分 60 分)(评:板块名称,没有语气,句号多余。)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 7—10 题。(15 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 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 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 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8.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 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评:这是一道“非语文”的试题,分数分配极不合理,竟然占了文言文阅读的1/3!)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6题。(18分)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①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 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 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②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 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 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 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④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 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 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⑤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 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⑥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 12 页)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 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 人效应”的利或弊。(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这是一道“非语文”的试题,分数分配极不合理,竟然占了文言文阅读的 1/3!)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1—16 题。(18 分)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①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 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 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②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 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 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 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④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 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 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⑤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 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⑥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
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 定下来 ⑦况且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 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⑧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 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她的眼光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 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⑨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 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岀了那两个字 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⑩0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 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 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①D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 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 盈盈地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 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ω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 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③3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 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 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犟,她虽 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 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 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⑩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选自2010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5页(共 12 页) 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 定下来。 ⑦况且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 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⑧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 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 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⑨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 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 “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⑩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 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 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⑾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 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 盈盈地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 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⑿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 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⒀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 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 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⒁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犟,她虽 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 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⒂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 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⒃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选自 2010 年 4 月 28 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