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玲报告 Ⅱ型:显示桥墩、机翼绕流的流线」 该桥嫩为圆珠笔头方尾的绕流体。水流在桥嫩后的尾流区内也产生卡门涡 街,并可观察水流绕过机时的运动状秀 Ⅲ型:显示逐渐收缩、逐渐扩散及通过孔板(或丁坝)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逐渐收缩段,流线均匀收缩,无旋涡产生: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边界 层层分离而产生明显的漩涡。 2。在引板前,流线逐渐收缩.汇集干引板的过流引口处,只在拐角处有一 小旋涡出现:孔板后水流逐渐扩散 ,并在主流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旋涡回流区。 Ⅳ型:显示管道突然扩大和突然收缩时的管道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突然扩大段出现强烈的旋涡区。 2、在突然收缩段仅在拐角处出现旋涡。 3、在直角转变处,流线弯曲,越靠近弯道内侧流速越小,由于水流通道很 不畅顺,回流区范围较广 四、注意事项 此处注意调节进气阀的进气量,使气泡大小适中,流动演示更清晰。 五、思考题 1、旋涡区与水流能量损失有什么关系? 2、指出演示设备中的急变流区。 3、空化现象为什么常常发生在旋涡区中? 4、卡门涡街具有什么特征?对绕流物体有什么影响? 叁、能量(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恒定流的情况下,当管道断面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势能、压强势 能、动能的沿程转化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的理解。 2、 观察均匀流 ,渐变流断面及其水流特征 3、掌握急变流断面压强分布规律。 、测定管道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值,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 头线。 二、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在有压管道中作恒定流动时,其能量方程如下: ++a pg 2g =++,+么 pg 2g 它表明: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液体的各种机械能(单位位能、单位压能和单位 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由于实际液 存 粘性,液体 时为克服阻力而 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也就是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逸,即水头损失。因而 机械能应沿程减少。 对于均匀流和渐变流断面,其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6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6 Ⅱ型:显示桥墩、机翼绕流的流线。 该桥墩为圆珠笔头方尾的绕流体。水流在桥墩后的尾流区内也产生卡门涡 街,并可观察水流绕过机翼时的运动状态。 Ⅲ型:显示逐渐收缩、逐渐扩散及通过孔板(或丁坝)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逐渐收缩段,流线均匀收缩,无旋涡产生;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边界 层层分离而产生明显的漩涡。 2、在孔板前,流线逐渐收缩,汇集于孔板的过流孔口处,只在拐角处有一 小旋涡出现;孔板后水流逐渐扩散,并在主流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旋涡回流区。 Ⅳ型:显示管道突然扩大和突然收缩时的管道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突然扩大段出现强烈的旋涡区。 2、在突然收缩段仅在拐角处出现旋涡。 3、在直角转变处,流线弯曲,越靠近弯道内侧流速越小,由于水流通道很 不畅顺,回流区范围较广。 四、注意事项 此处注意调节进气阀的进气量,使气泡大小适中,流动演示更清晰。 五、思考题 1、旋涡区与水流能量损失有什么关系? 2、指出演示设备中的急变流区。 3、空化现象为什么常常发生在旋涡区中? 4、卡门涡街具有什么特征?对绕流物体有什么影响? 叁、能量(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恒定流的情况下,当管道断面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势能、压强势 能、动能的沿程转化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的理解。 2、观察均匀流、渐变流断面及其水流特征。 3、掌握急变流断面压强分布规律。 4、测定管道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值,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 头线。 二、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在有压管道中作恒定流动时,其能量方程如下: hw g v g p z g v g p z + + = + + +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α ρ α ρ 它表明: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液体的各种机械能(单位位能、单位压能和单位 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由于实际液体存在粘性,液体运动时为克服阻力而 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也就是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逸,即水头损失。因而 机械能应沿程减少。 对于均匀流和渐变流断面,其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卫=C或p=B+Pgh 但不同断面的C值不同 (a) 图3一1 对于急变流,由于流线的曲率较大,因此惯性力亦将影响过水断面上的压强 分布规律: 上凸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3一1(),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 P幼<P· 下凹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3一1(6),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同,所以 P动>P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3一2所示。 水相 L234 抽水机凸 水箱 能量方程实验仪 四、实验步骤 1、分辩测压管与毕托管检查橡胶管接头是否接紧。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尾阀k,检查测压管和毕托管的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要检 查管路中是否存在气泡并排出。 4、打开尾阀k,在液面稳定后,量测测压管及毕托管水头,同时测量该级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7 C g p z + = ρ 或 p = p 0 + ρgh 但不同断面的 C 值不同。 图 3—1 对于急变流,由于流线的曲率较大,因此惯性力亦将影响过水断面上的压强 分布规律: 上凸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3—1(a),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 p动 < p静 。 下凹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3—1(b),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同,所以 p动 > p静 。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 3—2 所示。 四、实验步骤 1、分辩测压管与毕托管检查橡胶管接头是否接紧。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尾阀 k ,检查测压管和毕托管的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要检 查管路中是否存在气泡并排出。 4、打开尾阀 k ,在液面稳定后,量测测压管及毕托管水头,同时测量该级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玲报告 的流量。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在管流流量Q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管段内流体在不同位置的测压管 水头线: 2、在某一级稳定流情况下,测定沿流各过水断面的平均位置高度2、测压管 高度尽流建水头罗及总水头日值。 2g 3、尾阀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的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 水面下降太多 ,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实验进行 4、流速较大时,测压管水面有脉动现象,读数要读取均值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哪个测压管水面下降最大?为什么? 花管中的水面高度能否低于测压管中的水面 在逐渐扩大的管路中,测压管水头线是怎样变化的? 肆、动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 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 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如图4-1,求射流对平面和曲面板的作用力。 力矩平衡方程: FL=Gh.F=Gh 式中:F一射流作用力:L一作用力力臂 G一砝码重量:L一砝码力臂。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 ∑F=pCB5-B),若令B2=B=1,且只 考虑其中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 图4-1 面板和曲面板的作用力公式为: F=pon(1-cosa)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8 的流量。 5、观察急变流断面 A 和 B 处的压强分布规律。 6、本实验共做四次。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在管流流量 Q 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管段内流体在不同位置的测压管 水头线; 2、在某一级稳定流情况下,测定沿流各过水断面的平均位置高度 z、测压管 高度 g p ρ 、流速水头 g v 2 2 α 及总水头 H 值。 3、尾阀 k 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的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 水面下降太多,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实验进行。 4、流速较大时,测压管水面有脉动现象,读数要读取均值。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哪个测压管水面下降最大?为什么? 2、毕托管中的水面高度能否低于测压管中的水面高度? 3、在逐渐扩大的管路中,测压管水头线是怎样变化的? 肆、动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 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 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如图 4-1,求射流对平面和曲面板的作用力。 力矩平衡方程: FL = GL1 , L GL F 1 = 式中: F —射流作用力; L—作用力力臂; G —砝码重量; L1—砝码力臂。 恒 定 总 流 的 动 量 方 程 为 ( ) ∑ = 2 2 − 1 1 F ρQ β v β v ,若令 β 2 = β1 =1,且只 考虑其中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 面板和曲面板的作用力公式为: F = ρQv(1− cosα) 图 4-1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式中:Q一管嘴的流量;一管嘴的流速;α一射流射向平面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a=90时,F年=p2r F学一水流对平面板的冲击力: a=135时,F=p21-cos135)=1.707p0r=1.707F a=180°时,F=p01-cos180)=2p2m=2F*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4一1。 水箱 平」砝 8 水箱 图42动量原理实验仪 四、实验步骤 1、测记有关常数: 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满水并保持溢流。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 板中心,标尺倾斜。加砝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 衡。记录砝码质量和力臂L。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Q用以计算F: 5、改变溢流板高度,使水头和流量变化,重复上述步骤: 6、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a=135“及a=180·)又可实测和计算不同流 量的作用力: 7、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的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实验结束。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1、量测流量后,量简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与离开均需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 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取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9 式中:Q—管嘴的流量; v—管嘴的流速;α —射流射向平面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 α = 90 时, F平 = ρQv F平 —水流对平面板的冲击力; � α = 135 时, F = ρQv(1− cos135 ) = 1.707ρQv = 1.707F平 � � α = 180 时, F = ρQv(1− cos180 ) = 2ρQv = 2F平 �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 4—1。 四、实验步骤 1、测记有关常数; 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满水并保持溢流。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 板中心,标尺倾斜。加砝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 衡。记录砝码质量和力臂 L1。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Q用以计算 F理 ; 5、改变溢流板高度,使水头和流量变化,重复上述步骤; 6、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 � α = 135 及 � α = 180 )又可实测和计算不同流 量的作用力; 7、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的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实验结束。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与离开均需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 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取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厂与厂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2、流量很大与很小时,各对实验精度有什么影响? 3、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伍、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2、绘制水头损失力,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对数关系曲线,并计算图中的斜率m 和临界雷诺数R。 二、实验原理 层流与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规律不一样,根据试验,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 速之问的关系式用力,=“表示,层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均流 速的1次方成正比,即力,x”:而在素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 均流速的1.75~2.00次方成正比,即力,x720。 每大实验设备的管径一定,当水箱水位保持不变时,管内即产生恒定流,沿 程水头损失力,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及+正=5+++ pg 2g pe 28 当管径不变时,片=乃2,取41=02≈1.0, 所以 ,=G+)-(6+)=h。 pg (△h)值由压差计读取。 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诺数来判别流态: 4 式中:一系数;v一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d一圆管直径:Q一流量 当R<R(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2320: 当R>R(上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凡在4000~12000之间。 10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10 六、思考题 1、 F实 与 F理 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2、流量很大与很小时,各对实验精度有什么影响? 3、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伍、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2、绘制水头损失 f h 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对数关系曲线,并计算图中的斜率m 和临界雷诺数 c Re 。 二、实验原理 层流与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规律不一样,根据试验,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 速之间的关系式用 m f h = kv 表示,层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均流 速的 1 次方成正比,即 1.0 h v f ∝ ;而在紊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 均流速的 1.75~2.00 次方成正比,即 1.750~02.0 h v f ∝ 。 每大实验设备的管径一定,当水箱水位保持不变时,管内即产生恒定流,沿 程水头损失 f h 与断面平均流速v 的关系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h f g v g p z g v g p z + + = + + +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α ρ α ρ 当管径不变时, 1 2 v = v ,取α1 = α 2 ≈ 1.0, 所以 h g p z g p h z f = ( + ) − ( + ) = ∆ 2 2 1 1 ρ ρ 。 (∆h)值由压差计读取。 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诺数来判别流态: Q Q k d vd R e = = = ν π ν 4 ; π d ν k 4 = 式中:k —系数;ν —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d —圆管直径;Q —流量 当 c Re < Re (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 = 2320 c Re ; 当 ' c Re > Re (上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 ' c Re 在 4000~12000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