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效水 第四章输电能路和能组中的波过程 第二节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Z2无限长 又已知:=Z i (u2 十 代入方程: Ziu ip A 十 电压吗2 an—电压折射糸数;(0≤a12) 21+22 —电压反射条教;(-1sn≤1 Z1+z=阝叫口二者关糸:1+月=n 2xx=aa1电流折射条数;(0≤2) 电流 +Z —-电流反射糸数;(-1≤1 =不+2A口二者丢糸:1+月=01 7/5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7/57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Z1 A Z2 u i 1 1 ( , ) u i 2 2 ( , ) u i 1 1 ( , ) Z2无限长 1 1 2 1 1 2 u u u i i i + = + = 代入方程: 1 1 2 1 1 2 1 1 2 : , , u u u i i i Z Z Z − 又已知 = = = 2 2 1 1 1 2 2 1 1 1 1 1 2 2 u u Z u u u Z Z Z Z u u u Z Z = = + − = = + 1 2 1 1 1 2 1 2 1 1 1 1 2 2 i i Z i i i Z Z Z Z i i i Z Z = = + − = = + αu—电压折射系数;(0≤αu≤2) βu—电压反射系数;(-1≤βu ≤1) 二者关系:1+βu =αu αi—电流折射系数;(0≤αi≤2) βi—电流反射系数;(-1≤βi ≤1) 二者关系:1+βi=αi 电压 电流
高电压效水 第四章输电能路和能组中的波过程 第二节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几种特殊端接情况下的折、反射 1.线路末端开路 ◆相当于z2=∞,发生全反射 ①电压变化 1= z+2,=24n=月= 2=an1=21 A 风-z+z-=p◆结论:所到之处电压均为入射电压的2倍 ②电流变化 月1=-i Z1 i,=a;,=0 Z+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均为0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8/57 ② 电流变化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二.几种特殊端接情况下的折、反射 1. 线路末端开路 ◆ 相当于Z2=∞,发生全反射 1 1 2 1 2 1 2 2 0 1 i i Z Z Z Z Z Z Z = = + − = = − + ① 电压变化 1 1 1 2 1 1 2 u u u u u u u u = = = = ◆ 结论:所到之处电压均为入射电压的2倍 ◆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均为0 1 1 1 2 1 0 i i i i i i i = = − = = 2 1 2 2 1 1 2 2 2 1 u u Z Z Z Z Z Z Z = = + − = = + Z1 A u1 u u 1 1 = Z1 1 i 1 1 i i = − A
高电压效水 第四章输电能路和能组中的波过程 第二节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2.线路末端短路(接地) ◆相当于Z2=0,发生负反射 ①电压变化 0 +z {= 1=ax=0 Z+Z ◆ 结论:所到之处电压均为0 ②电流变化 Z1+22 i1=月1=i1 2=a1=2i1 Z+Z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均入射电流的2倍 19/57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9/57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② 电流变化 2. 线路末端短路(接地) ◆ 相当于Z2=0,发生负反射 1 1 2 1 2 1 2 2 2 1 i i Z Z Z Z Z Z Z = = + − = = + ① 电压变化 1 1 1 2 1 0 u u u u u u u = = − = = ◆ 结论:所到之处电压均为0 1 1 1 2 1 1 2 i i i i i i i i = = = = 2 1 2 2 1 1 2 2 0 1 u u Z Z Z Z Z Z Z = = + − = = − + ◆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均入射电流的2倍 Z1 A u1 u u 1 1 = − Z1 A 1 i 1 1 i i =
高电压效水 第四章输电能路和能组中的波过程 第二节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3线路末端接负载电阻R(Z1=R) ◆相当于Z2=Z1,无反射 ①电压变化 z1+z;=1n=H=0 ui=a,4=u4 B 0 Z1+z, ◆结论:所到之处电压无变化 ②电流变化 Z+Z i1=月1=0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无变化 20/57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20/57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② 电流变化 3. 线路末端接负载电阻R(Z1=R) ◆ 相当于Z2=Z1,无反射 1 1 2 1 2 1 2 2 1 0 i i Z Z Z Z Z Z Z = = + − = = + ① 电压变化 1 1 2 1 1 0 u u u u u u u = = = = ◆ 结论:所到之处电压无变化 1 1 2 1 1 0 i i i i i i i = = = = 2 1 2 2 1 1 2 2 1 0 u u Z Z Z Z Z Z Z = = + − = = + ◆ 结论:所到之处电流无变化 Z1 A u1 Z1 A 1 i
高电压效水 第四章输电能路和能组中的波过程 第二节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三。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引入“彼德逊法则”的原因 实际系统中,一个节点上 接有多条分布参数长线 口架空线和电缆相连 ◆或一个节点上若干集中参 R L 数元件 口电压互感景、电容景 遮香景等等 图6-12行波投射到节点 ◆彼德逊法则”能利用一个统一的集中参数等值电路来解决波 的折、反射问题。 21/5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21/57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三.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 引入“彼德逊法则”的原因 ◆ 实际系统中,一个节点上 接有多条分布参数长线 架空线和电缆相连 ◆ 或一个节点上若干集中参 数元件 电压互感器、电容器 、避雷器等等 ◆ 彼德逊法则”能利用一个统一的集中参数等值电路来解决波 的折、反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