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男女比例失调所引起的伦理问题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都存在着男女性别比失调暨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 人口数量的问题。由此引致的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儿童、性犯罪等问题,即是影 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触及社会伦理道德防线的伦理风化问题。 持续开展并不断推进对于男女性别比失调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伦理问 题的探讨,无论是在理论思考的层面,还是在社会建设的实践方面,都应该是有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改善社会治安面貌和改良社会道德风尚的。有鉴于此, 我们不揣浅陋,对当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调及所引起的伦理问题提出一点不 成熟的探索和思考。错漏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当前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的状况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 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口问题既是特殊的,也是重要 而且值得特别关注的。因此,从1970年代起,国家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促进 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确定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 政策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人口出生率和自 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34‰和2683‰,下降到1996年的16.98‰和 104‰,再降到2003年的1241‰和601‰。不过,在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得 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人口结构中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也逐 渐凸显而严重起来。 按照人口学的理论,一个社会中男女人口正常的性别比范围是从103:100 到107:100之间,而以106:100为人口性别比的较佳比值。但是我国人口男 女性别比却在总体上和长时期内都超出了这一正常的比例,而呈现出男性人口多 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失调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年份和一些地区,男女 人口比例尤其是人口出生性别比被控制在106:100左右的范围内小幅波动2) 例如,2005年,中国人口男女性别比的总体比例是119.86比100:2006年为 1169100:2009年为11945:100: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为11806:100; ①“共同关注:关于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深思”,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2004年8月20日 顾静:“北京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106:100”,《竟报》2005年8月25日:“2011年镇江市男女性别 例为106:100”,《京江晚报》2012年3月8日
1 对当前我国男女比例失调所引起的伦理问题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都存在着男女性别比失调暨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 人口数量的问题。由此引致的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儿童、性犯罪等问题,即是影 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触及社会伦理道德防线的伦理风化问题。 持续开展并不断推进对于男女性别比失调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伦理问 题的探讨,无论是在理论思考的层面,还是在社会建设的实践方面,都应该是有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改善社会治安面貌和改良社会道德风尚的。有鉴于此, 我们不揣浅陋,对当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调及所引起的伦理问题提出一点不 成熟的探索和思考。错漏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的状况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 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口问题既是特殊的,也是重要 而且值得特别关注的。因此,从 1970 年代起,国家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促进 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确定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 政策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人口出生率和自 然增长率分别由 1970 年的 33.34‰和 26.83‰,下降到 1996 年的 16.98‰和 10.4‰,再降到 2003 年的 12.41 ‰和 6.01‰。不过,在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得 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人口结构中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也逐 渐凸显而严重起来。 按照人口学的理论,一个社会中男女人口正常的性别比范围是从 103:100 到 107:100 之间,而以 106:100 为人口性别比的较佳比值。①但是我国人口男 女性别比却在总体上和长时期内都超出了这一正常的比例,而呈现出男性人口多 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失调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年份和一些地区,男女 人口比例尤其是人口出生性别比被控制在 106:100 左右的范围内小幅波动②)。 例如,2005 年,中国人口男女性别比的总体比例是 119.86 比 100;2006 年为 116.9:100;2009 年为 119.45:100;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为 118.06:100; ① “共同关注:关于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深思”,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2004 年 8 月 20 日。 ②顾静:“北京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 106:100”,《竟报》2005 年 8 月 25 日;“2011 年镇江市男女性别比 例为 106:100”,《京江晚报》2012 年 3 月 8 日
2012年全国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100,等。远远超出了国际社会通常公 认的人口正常的性别比的理论值。关于地区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状况,广东省可算 是比较极端的范例。统计资料显示,20年,广东全省总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 比为13776:100(即:新生婴儿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而农村出生人口的 性别比则更达143.70:100的水平(城市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2805:100)。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资料推算,2011年我国0-19岁年龄段人口中,男 性比女性多出2377万人。因此估计到2020年时,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 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 将有数千万的男子将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这就说明,当前我 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不仅是影响当今人们生活的现实的严重问题,而 在不远的将来,当这些出生时就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的孩子长大到达适婚年龄 时,这个问题将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由于到了那时,“男多女少”、“男盈女 亏”的形势非常严竣,必将会给相当一部分适龄男性青壮年的恋爱、婚姻造成困 难,他们中的一些人必然会为了渲泄自己的生理要求和满足自己的精神情感慰藉 而不惜铤而走险,走上性变态或性犯罪的道路(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 所说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的不平衡,只是我们从宏观层面上对普遍情况和总体发展 趋势的观察和讨论,属于一种宏观统计数据层面的结论,它并不普遍适用于每 个城市与乡镇,因而也并不代表这种因娶不到老婆而“打光棍”甚至性犯罪的情 况就会发生在每一个男人身上,甚至还不一定就会发生在你的身边)。 当前我国因为男女性别比不平衡所造成的严竣局面及其走势和可能由此引致 的有关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从现在起就要高度重视和认真 探讨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并着重从婚姻、犯罪等方面研究它可 能造成的性犯罪、伦理失范等社会问题,思考我们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当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20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顾秀莲表示,据她 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世界上一些不实行计 划生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她指出,我国男女出生 性别比偏高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原因,就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 的思想影响和男尊女卑的现象还存在。二是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
2 2012 年全国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7﹒7:100,等。远远超出了国际社会通常公 认的人口正常的性别比的理论值。关于地区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状况,广东省可算 是比较极端的范例。统计资料显示,2000 年,广东全省总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 比为 137.76:100(即:新生婴儿的男女性别比为 1.37:1),而农村出生人口的 性别比则更达 143.70:100 的水平(城市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 128.05:100)。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资料推算,2011 年我国 0—19 岁年龄段人口中,男 性比女性多出 2377 万人。因此估计到 2020 年时,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 女性多出 3000 万到 4000 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 将有数千万的男子将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这就说明,当前我 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不仅是影响当今人们生活的现实的严重问题,而 在不远的将来,当这些出生时就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的孩子长大到达适婚年龄 时,这个问题将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由于到了那时,“男多女少”、“男盈女 亏”的形势非常严竣,必将会给相当一部分适龄男性青壮年的恋爱、婚姻造成困 难,他们中的一些人必然会为了渲泄自己的生理要求和满足自己的精神情感慰藉 而不惜铤而走险,走上性变态或性犯罪的道路(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 所说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的不平衡,只是我们从宏观层面上对普遍情况和总体发展 趋势的观察和讨论,属于一种宏观统计数据层面的结论,它并不普遍适用于每一 个城市与乡镇,因而也并不代表这种因娶不到老婆而“打光棍”甚至性犯罪的情 况就会发生在每一个男人身上,甚至还不一定就会发生在你的身边)。 当前我国因为男女性别比不平衡所造成的严竣局面及其走势和可能由此引致 的有关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从现在起就要高度重视和认真 探讨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并着重从婚姻、犯罪等方面研究它可 能造成的性犯罪、伦理失范等社会问题,思考我们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当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2005 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顾秀莲表示,据她 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世界上一些不实行计 划生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她指出,我国男女出生 性别比偏高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原因,就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 的思想影响和男尊女卑的现象还存在。二是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
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和现实土壤。 三是现在医学技术中的B超可以检查出胎儿是男性还是女性,为有传统观念的 人选择生男孩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条件。① 从上述顾秀莲的分析和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女性别比失调原因 的研究来看,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多女少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 原因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现今的研究者多为儒家辩护,但不可否认的 是,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的确包含有强烈的“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等思 想因素和说教。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等。在这 些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尤其是老一辈非常希望有个儿子来传宗接代,继承 家业延续血脉。这些在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导致了不对等的男女性别 比 其次,是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 文化的影响造成,而另一部分由男性与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特质所导致。如“嫁鸡 随鸡嫁狗随狗”、“子随父姓”便都是某种程度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具体体现为 家庭地位的区别。生养女儿之后外嫁,在社会福利较差、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 方,儿子是养老的保障。此外,男性较女性体力强,在许多职业中都占据优势, 导致经济收入等不平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许多家庭更倾向于生育男性而 非女性。 其三,是我国的生育政策的导向。即:在农村,父母只有独生女的可以生第 胎。这个政策从概率上并没有改变性别比,但它给予了一种思考导向,即“生 男比生女好”。这种思考导向出现在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政策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除了上述这些思想观念层面的因素外,就是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如B超等, 为人们“选择性生男孩”,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技术的条件。 三、男女性别比失调对婚姻及婚恋伦理观的影响 当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调所带来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就是适婚男性在 婚姻配偶问题上的困难。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査资料,男性人口与女 性人口的比例为51.27%比4873%。这就意味着,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在总体数 ①顾静:“北京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106:100”,《竟报》2005年8月25日
3 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和现实土壤。 三是现在医学技术中的 B 超可以检查出胎儿是男性还是女性,为有传统观念的 人选择生男孩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条件。① 从上述顾秀莲的分析和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女性别比失调原因 的研究来看,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多女少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 原因: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现今的研究者多为儒家辩护,但不可否认的 是,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的确包含有强烈的“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等思 想因素和说教。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等。在这 些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尤其是老一辈非常希望有个儿子来传宗接代,继承 家业延续血脉。这些在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导致了不对等的男女性别 比。 其次,是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 文化的影响造成,而另一部分由男性与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特质所导致。如“嫁鸡 随鸡嫁狗随狗”、“子随父姓”便都是某种程度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具体体现为 家庭地位的区别。生养女儿之后外嫁,在社会福利较差、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 方,儿子是养老的保障。此外,男性较女性体力强,在许多职业中都占据优势, 导致经济收入等不平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许多家庭更倾向于生育男性而 非女性。 其三,是我国的生育政策的导向。即:在农村,父母只有独生女的可以生第 二胎。这个政策从概率上并没有改变性别比,但它给予了一种思考导向,即“生 男比生女好”。这种思考导向出现在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政策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除了上述这些思想观念层面的因素外,就是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如 B 超等, 为人们“选择性生男孩”,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技术的条件。 三、男女性别比失调对婚姻及婚恋伦理观的影响 当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调所带来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就是适婚男性在 婚姻配偶问题上的困难。根据 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男性人口与女 性人口的比例为 51.27%比 48.73%。这就意味着,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在总体数 ①顾静:“北京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 106:100”,《竟报》2005 年 8 月 25 日
量上净多出3400余万,而在不满20岁的青少年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 间的差额也高达2000万。如果这种男女性别比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管控,那么10年以后,我国将有上千万适婚男性可能面 临“娶妻难”的问题,男性适婚人口过剩所导致的婚姻配对的困难将会变得越来 越突出。恋爱、婚姻、择偶、配对等困难,将会成为当代中国青壮年应婚、适婚 男性以及整个社会将要直面的问题。在未来20年中,因为缺乏竞争力而找不到 配偶的男性及其婚姻问题将大幅度激增,贫困人群特别是农村贫困青壮年男性人 群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困难局面可以通过“婚姻梯度挤压”的以下两条途 径而得到暂时性的解决。 第一,在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的情形下,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通过“大 男小女”、“老夫少妻”的方式解决部分男性的婚姻问题 第二,采取“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 的方式,通过乡村女性人口与城镇男性人口结婚,解决部分城镇男性人口的婚姻 问题。 这两条途径,通过对婚姻的年龄差、地区差的调节,可以暂时的、部分的缓 解因“女性荒”而造成的男性婚姻困局。不过在“男多女少”性别比总体持续上 扬的形势下,它们也只不过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策而已,问题只能得到暂时性的 缓解,却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当新年龄层的适婚人群出现时,婚姻配对的缺 口只会越来越大。特別是随着乡村适婚女性纷纷攀髙枝而嫁往城镇或发达地区, 加上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比城市更严重,今后我国的“剩男”将会更加沉积于边 远贫困地区。 在婚恋伦理观的影响及变迁方面,有人预测,未来我们可能会因为人口结构 中男多女少这一性别比的现实,而抛弃传统的婚姻价值观,重建以利益为优先的 新的婚姻、爱情的伦理道德体系。也许,剩女愁嫁的时代将要过去,男性的婚姻 状况则将会更令人担忧。情况确是如此。男女性别比的失衡,对于传统的一夫 妻制家庭来说,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可以预见,这种男女性别比的不平衡性, 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婚姻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男性人口过剩的 严竣现实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将对婚姻造成了巨大
4 量上净多出 3400 余万,而在不满 20 岁的青少年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 间的差额也高达 2000 万。如果这种男女性别比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管控,那么 10 年以后,我国将有上千万适婚男性可能面 临“娶妻难”的问题,男性适婚人口过剩所导致的婚姻配对的困难将会变得越来 越突出。恋爱、婚姻、择偶、配对等困难,将会成为当代中国青壮年应婚、适婚 男性以及整个社会将要直面的问题。在未来 20 年中,因为缺乏竞争力而找不到 配偶的男性及其婚姻问题将大幅度激增,贫困人群特别是农村贫困青壮年男性人 群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困难局面可以通过“婚姻梯度挤压”的以下两条途 径而得到暂时性的解决。 第一,在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的情形下,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通过“大 男小女”、“老夫少妻”的方式解决部分男性的婚姻问题。 第二,采取“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 的方式,通过乡村女性人口与城镇男性人口结婚,解决部分城镇男性人口的婚姻 问题。 这两条途径,通过对婚姻的年龄差、地区差的调节,可以暂时的、部分的缓 解因“女性荒”而造成的男性婚姻困局。不过在“男多女少”性别比总体持续上 扬的形势下,它们也只不过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策而已,问题只能得到暂时性的 缓解,却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当新年龄层的适婚人群出现时,婚姻配对的缺 口只会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乡村适婚女性纷纷攀高枝而嫁往城镇或发达地区, 加上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比城市更严重,今后我国的“剩男”将会更加沉积于边 远贫困地区。 在婚恋伦理观的影响及变迁方面,有人预测,未来我们可能会因为人口结构 中男多女少这一性别比的现实,而抛弃传统的婚姻价值观,重建以利益为优先的 新的婚姻、爱情的伦理道德体系。也许,剩女愁嫁的时代将要过去,男性的婚姻 状况则将会更令人担忧。情况确是如此。男女性别比的失衡,对于传统的一夫一 妻制家庭来说,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可以预见,这种男女性别比的不平衡性, 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婚姻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男性人口过剩的 严竣现实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将对婚姻造成了巨大
的影响。一部分人的婚姻伦理观念将从原本的以忠、贞为导向转变为利益导向。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坐在宝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功 利性、逐利性的婚恋观、择偶观将会不仅仅停留于口头说辞上,更有可能成为越 来越多青年女性婚恋、择偶的价值取向。传统概念的婚姻关系也将会趋于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更倾向于无序的、趋利的现代新婚姻。在这种新婚姻伦理观念之下, “高富帅”“白富美”、“矮锉穷”、“屌丝”“女神”、“你负责赚钱养家, 我负责貌美如花”等网络新词语已经应运而生,并以其生动、形象、刻薄、露骨 之感的形容,赤裸裸地展现了当今社会拜金思潮盛行,功利主义风尚劲拂之下 青年男女时尚的爱情观、择偶观和婚姻观。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和概括这种新婚 姻伦理观的话,那就是“以利为上”。但这里的“利”,要放置于当代“男财女 貌”的婚恋、择偶框架下看,它并不单单指男性的财富事业,同样也指女性的美 貌等事物。 在这种新婚姻伦理观的笼罩下,人们结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过上更好的、 更富裕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享受真爱,是为了追求物欲的享乐而不是为了探寻夫妻 在精神情感世界中的琴瑟谐调、心心相印,功利主义将因此成为人们婚恋价值判 断的主流。 这种物欲至上、利益至上的新婚姻伦理观,将严重影响到婚姻、家庭的稳定 性。许多社会中下层的青年男性,将会因为婚姻、家庭的物欲需求而蜕变成为“房 奴”、“车奴”,在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同时,不得不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人生 理想和奋斗目标;而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贫穷男性甚至于就只能打光棍,一生无 缘异性;夫妻之间因一言不合、一事不遂就离婚而分道扬鐮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目前,我国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男女比例不平衡还有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也会 给传统婚姻伦理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因为对同性恋的道德判断很可能会引致一些 敏感问题,故在此不赘述) 四、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的犯罪问题 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性多了“过剩”,女性少了“紧缺”,于是便会 造成部分男性为了满足其性需求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诸如买卖婚姻、事实上的 一夫多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通奸、强奷、性侵犯、婚外恋、第三者插足
5 的影响。一部分人的婚姻伦理观念将从原本的以忠、贞为导向转变为利益导向。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坐在宝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功 利性、逐利性的婚恋观、择偶观将会不仅仅停留于口头说辞上,更有可能成为越 来越多青年女性婚恋、择偶的价值取向。传统概念的婚姻关系也将会趋于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更倾向于无序的、趋利的现代新婚姻。在这种新婚姻伦理观念之下, “高富帅”“白富美”、“矮锉穷”、“屌丝”“女神”、“你负责赚钱养家, 我负责貌美如花”等网络新词语已经应运而生,并以其生动、形象、刻薄、露骨 之感的形容,赤裸裸地展现了当今社会拜金思潮盛行,功利主义风尚劲拂之下, 青年男女时尚的爱情观、择偶观和婚姻观。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和概括这种新婚 姻伦理观的话,那就是“以利为上”。但这里的“利”,要放置于当代“男财女 貌”的婚恋、择偶框架下看,它并不单单指男性的财富事业,同样也指女性的美 貌等事物。 在这种新婚姻伦理观的笼罩下,人们结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过上更好的、 更富裕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享受真爱,是为了追求物欲的享乐而不是为了探寻夫妻 在精神情感世界中的琴瑟谐调、心心相印,功利主义将因此成为人们婚恋价值判 断的主流。 这种物欲至上、利益至上的新婚姻伦理观,将严重影响到婚姻、家庭的稳定 性。许多社会中下层的青年男性,将会因为婚姻、家庭的物欲需求而蜕变成为“房 奴”、“车奴”,在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同时,不得不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人生 理想和奋斗目标;而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贫穷男性甚至于就只能打光棍,一生无 缘异性;夫妻之间因一言不合、一事不遂就离婚而分道扬鏣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目前,我国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男女比例不平衡还有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也会 给传统婚姻伦理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因为对同性恋的道德判断很可能会引致一些 敏感问题,故在此不赘述)。 四、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的犯罪问题 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性多了“过剩”,女性少了“紧缺”,于是便会 造成部分男性为了满足其性需求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诸如买卖婚姻、事实上的 一夫多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通奸、强奸、性侵犯、婚外恋、第三者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