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 心脏的结构: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 心肌细胞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 心脏的结构: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 心肌细胞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原理,是由于K向细胞 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心室肌去极化(包括反极化)和复极化时程长达30 400ms,而骨骼肌仅数亳秒。动作电位分为0、1、2 3、4五个时期。 (1)去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 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0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仅 1~2ms。但其去极化的速度很快,最大变化速度可 达800~1000/s。0期主要由于Na的快速内流所致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原理,是由于K+向细胞 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 ⚫ 2.动作电位 ⚫ 心室肌去极化(包括反极化)和复极化时程长达300- 400ms,而骨骼肌仅数毫秒。动作电位分为0 、1、2、 3、4五个时期。 ⚫ (1)去极过程(0期) 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 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0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仅 1~2ms。但其去极化的速度很快,最大变化速度可 达800~1000v/s。 0期主要由于Na+的快速内流所致
(2)复极过程 ①快速复极初期(1期)在复极初期,仅出现部分 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左右迅速下降到0mV左右 故称为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ms ②平台期(2期)当1期复极结束后,膜内电位达到0 mⅤ左右,复极过程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基本上 停滞于0mV左右 ③快速复极末期(3期)主要是快钾通道开放,K+ 依其膜内外的浓度差快速外流的结果。此期与神经 纤维的复极过程相似,约占时100~150ms ④静息期(4期)由于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电荷量 基本相等,膜电位基本保持稳定的静息水平,故又 称静息期
⚫ (2)复极过程 ⚫ ①快速复极初期(1期) 在复极初期,仅出现部分 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左右迅速下降到0mV左右, 故称为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ms。 ⚫ ②平台期(2期) 当1期复极结束后,膜内电位达到0 mV左右, 复极过程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基本上 停滞于0 mV左右。 ⚫ ③快速复极末期(3期)主要是快钾通道开放,K+ 依其膜内外的浓度差快速外流的结果。此期与神经 纤维的复极过程相似,约占时100~150ms。 ⚫ ④静息期(4期) 由于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电荷量 基本相等,膜电位基本保持稳定的静息水平,故又 称静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