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 ◆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指自然,“天人 合一”意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本质 上是相通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指自然,“天人 合一”意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本质 上是相通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屡见 于儒家、道家等学派的著述,《周易大传》 曰:“乾,天道也,父道也,君道也。”《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都是把天地自然与人包罗在一起 的思维模式。到了西汉,董仲舒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屡见 于儒家、道家等学派的著述,《周易大传》 曰:“乾,天道也,父道也,君道也。”《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都是把天地自然与人包罗在一起 的思维模式。到了西汉,董仲舒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世 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 变化的;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 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这五种 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 变化之中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世 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 变化的;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 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这五种 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 变化之中
阴阳五行思想的形成 ◆阴阳和五行在春秋战国时原本是两个独立的 整体概念,阴阳表示一对互相对立而又互相 关联的事物,共处于一个整体内;五行的金 木、水、火、土也并列于一个整体内。战 国末至西汉,这两个整体被合成一个更大的 整体。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 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即是从 阴阳五行是一个大整体而言
阴阳五行思想的形成 阴阳和五行在春秋战国时原本是两个独立的 整体概念,阴阳表示一对互相对立而又互相 关联的事物,共处于一个整体内;五行的金 、木、水、火、土也并列于一个整体内。战 国末至西汉,这两个整体被合成一个更大的 整体。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 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即是从 阴阳五行是一个大整体而言
◆“天人合一”说和“阴阳五行”说所代表的整体思维 模式反映古人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然而,它并未 引导古人去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这是因为,这 思维模式的中心是人,其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指外 在于人而独立存在的那个现实的自然界,而是以 “自然”之名,用来表达人的内在之性的东西。在 “天人合一”的思维中,儒家把“天”作为道德的 本原,将仁、义、礼、孝、忠等儒家宣扬的道德奉 为“天理”,这是在借自然以证明人性;而道家主 张人性应复归自然,和自然之性水乳交融,这是在 论证自然之性就是人性。显然,儒家和道家的“天 人合一”思维的立足点都是人而不是天。因此,从 根本上说,中国整体思维围绕的问题是人的存在和 人生意义,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宇宙和自然的奥秘
“天人合一”说和“阴阳五行”说所代表的整体思维 模式反映古人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然而,它并未 引导古人去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这是因为,这 一思维模式的中心是人,其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指外 在于人而独立存在的那个现实的自然界,而是以 “自然”之名,用来表达人的内在之性的东西。在 “天人合一”的思维中,儒家把“天”作为道德的 本原,将仁、义、礼、孝、忠等儒家宣扬的道德奉 为“天理”,这是在借自然以证明人性;而道家主 张人性应复归自然,和自然之性水乳交融,这是在 论证自然之性就是人性。显然,儒家和道家的“天 人合一”思维的立足点都是人而不是天。因此,从 根本上说,中国整体思维围绕的问题是人的存在和 人生意义,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宇宙和自然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