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学屏障决定了溶质 1.0 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 透性不同: 0.8 带正电荷的溶质易通过; 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 0.6 质难以通过。 相对滤过能 负电荷 电中性 正电荷 0.4 肾炎时带负电荷的唾液 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蛋 0.2 白滤出,出现蛋白尿。 0- 1.82.2 2.63.03.43.8 4.2 有效半径(nm)
带正电荷的溶质易通过; 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 质难以通过。 肾炎时带负电荷的唾液 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蛋 白滤出,出现蛋白尿。 2.电学屏障决定了溶质 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 透性不同: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1.滤过膜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2.滤过膜面积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滤过面积↓→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2.滤过膜面积 1.滤过膜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 = 1.5m2 滤过 面积↓→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二)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①肾小球 ②血浆胶体 有效 毛细血管压 渗透压 ③囊内= 滤过压 →滤过率GFR→尿量 压 ① 必 如:大失血→交感Nt、NE个→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动脉硬化而缩小 ②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③ ↓ 必 如:结石、肿瘤
(二)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①肾小球 毛细血管压 ②血浆胶体 渗透压 ③囊内 压 有效 – – = 滤过压→滤过率GFR→尿量 ① ※ 如:大失血→交感N+ 、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动脉硬化而缩小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如:结石、肿瘤 ③ ※ ② ※
(三)肾血浆流量: 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6.7+ 6.7 大量注射生理盐GFR; 5.3 有效透过压 5.3 缺氧时,肾血管收缩,肾血 4.0 浆流量↓,GFR↓ (kPa) 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 4.0 2.7 2.7 1.3十-- 1.3 囊内压 0 0 毛细血管长度
(三)肾血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