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φ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 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 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考査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形象意义)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 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 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X的寓意 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 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 情感)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 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案②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考査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 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③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 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思路分析:题目类型:
1.(09 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 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 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 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 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 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 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 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 情感)。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 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 用 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 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 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 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 要点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 思想意义 2.(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末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 壶殿里笙歌作。圓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绥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 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 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这首词 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 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 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 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 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 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 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 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 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 要点: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 思想意义。 2.(09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 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答: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 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 答案 ⑴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这首词 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 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 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 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 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 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 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
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 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 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 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 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 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 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 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 “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 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3.(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家”指的是 答案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解析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第一空:根据上片“两 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 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 赏之情。 解析考査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题目 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 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 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 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
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 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 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 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 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 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 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 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 “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 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3.(09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 答案 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解析 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第一空:根据上片“两 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 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答案 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 赏之情。 解析 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 E 级。解答此类题目 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 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 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 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 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 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总分总式)。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 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鉴赏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 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 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 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 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 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 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 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 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4.(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 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 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 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 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 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 的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 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 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鉴赏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 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 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 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 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 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 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 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 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4.(09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 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 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 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 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 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 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 词较为冷门,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 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 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 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5.(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 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 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案①D②苏轼辛弃疾豪放派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 解析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②考査诗歌的风格和流派,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 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 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 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 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2008年高考题
解析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 词较为冷门,2006 年的宋词,2007 年的清词,2008 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 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 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 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5.(09 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 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 水神。③准拟:准定。 1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答案 ①D ②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解析 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②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 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 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 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 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2008 年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