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 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 表 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 现 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 延续了1000多年的 被废除
导航 表 现 1905 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 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 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 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 延续了 1 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清政府 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 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 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 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 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导航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清政府 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 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 六部 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 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 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导 (2)内容 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 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 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 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导航 (2)内容 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 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 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 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导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 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 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 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导航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 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 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 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导期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 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南京 时 这些法规草案都是依据 的文官考试思想制 概 政府 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 时期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 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导航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 临时 政府 时期 概况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 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这些法规草案都是依据 孙中山 的文官考试思想制 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 考试制度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 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