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 这一讲的内容是修改病句和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除了造句还包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进行的一些专项 训练,比如缩写,仿写,改写,扩写等等。先来谈修改病句。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语句是有毛 病的,如果能够很敏锐的发现这些毛病并且予以矫正,就是一种使用 语言的技能。这个能力是要不断的训练发展的。修改病句,既是提高 语言敏感的一种训练手段,又有实用价值。我们自己写文章,要反复 的修改。在矫正语病的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掌握如何规范用语,如何 处理词语的搭配,如何安排句间成分,如何使语句衔接。经验就是在 这种修改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和丰富的 至于“语言表达”’,或者称“言语表达”,那是综合运用字词知识、 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按照训练指令或者说按照“要求”进行的说话、 写话的应用性训练。 、掌握修改病句的有效方法 1.要了解产生语病的原因,但不能按图索骥 产生语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成分残缺或赘余,词语搭配不合理, 词语感情色彩不准确,违背事理逻辑产生歧义等等。但是,掌握方法 又不能按图索骥,手里拿着几个病句的名称,一个一个去衡量也不行
第三讲 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 这一讲的内容是修改病句和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除了造句还包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进行的一些专项 训练,比如缩写,仿写,改写,扩写等等。先来谈修改病句。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语句是有毛 病的,如果能够很敏锐的发现这些毛病并且予以矫正,就是一种使用 语言的技能。这个能力是要不断的训练发展的。修改病句,既是提高 语言敏感的一种训练手段,又有实用价值。我们自己写文章,要反复 的修改。在矫正语病的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掌握如何规范用语,如何 处理词语的搭配,如何安排句间成分,如何使语句衔接。经验就是在 这种修改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和丰富的。 至于“语言表达”,或者称“言语表达”,那是综合运用字词知识、 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按照训练指令或者说按照“要求”进行的说话、 写话的应用性训练。 一、掌握修改病句的有效方法 1. 要了解产生语病的原因,但不能按图索骥 产生语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成分残缺或赘余,词语搭配不合理, 词语感情色彩不准确,违背事理逻辑产生歧义等等。但是,掌握方法 又不能按图索骥,手里拿着几个病句的名称,一个一个去衡量也不行
2.查“主干”,看“关系” 看一句话觉得它有毛病,先看看主干是什么,确认它表达的趋向 再看看主要成分、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一句和 另一句之间的关系。所以,是否准确、连贯,可以在“查主干、看关 系”中判定 3.审视“关键词语”,关注“词序语序 关键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表达行为的动词很关键。感情的表达 可能是靠某个副词、某个数量词、某个语气词来完成的,那么它也有 可能是关键词语 至于词语的语序,要看搭配合理不合理,有没有歧义,有没有违 背我们语言习惯的情况出现 4.增、删、调、换。多就少改 对待有毛病的语句,可通过增补、删除、调换、调整来修改,当 然指的都是词语。但是,“多就少改”是一条底线,尽量维护原来使用 的词语和原来的体式。 第三讲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 、“查病因,除病症 1.第一条:查“主干
2. 查“主干”,看“关系” 看一句话觉得它有毛病,先看看主干是什么,确认它表达的趋向。 再看看主要成分、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一句和 另一句之间的关系。所以,是否准确、连贯,可以在“查主干、看关 系”中判定。 3. 审视“关键词语”,关注“词序语序” 关键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表达行为的动词很关键。感情的表达 可能是靠某个副词、某个数量词、某个语气词来完成的,那么它也有 可能是关键词语。 至于词语的语序,要看搭配合理不合理,有没有歧义,有没有违 背我们语言习惯的情况出现。 4. 增、删、调、换。多就少改 对待有毛病的语句,可通过增补、删除、调换、调整来修改,当 然指的都是词语。但是,“多就少改”是一条底线,尽量维护原来使用 的词语和原来的体式。 第三讲 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 二、“查病因,除病症” 1. 第一条:查“主干
(1)1633年2月当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严宣称: “地球仍在转动! (主语“被吃”——删) 这句话里面多了一个字,按照语法来看这句话不规范,没有主语。 “当伽里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了字以后”,“当..以后”,这是一个 状语成分,表示行为的实施者所处的环境、境况,这样就把主语伽利 略给吞掉了。 2)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在这折戏里运用得很成功。 (主语“丢失”增) “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通过是什么成分?主 语在哪里?“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这是一种表演的技法, 所说的运用得成功是什么呢?是这种技法运用得成功。 原句陈述对象没出现。改为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 这种手法在这折戏里运用得很成功。”这句话的陈述对象就明确了 这两个例子说明要查看“主千”。确定陈述对象是否鲜明突出,这 是在修改病句中应当认真把握的。 2.第二条:看“关系
(1)1633 年 2 月当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严宣称: “地球仍在转动!” (主语“被吃”——删) 这句话里面多了一个字,按照语法来看这句话不规范,没有主语。 “当伽里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了字以后”,“当……以后”,这是一个 状语成分,表示行为的实施者所处的环境、境况,这样就把主语伽利 略给吞掉了。 (2) 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在这折戏里运用得很成功。 (主语“丢失”——增) “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通过……”是什么成分?主 语在哪里?“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这是一种表演的技法, 所说的“运用得成功”是什么呢?是这种技法运用得成功。 原句陈述对象没出现。改为“通过唱词中的景语抒发角色心情, 这种手法在这折戏里运用得很成功。”这句话的陈述对象就明确了。 这两个例子说明要查看“主干”。确定陈述对象是否鲜明突出,这 是在修改病句中应当认真把握的。 2. 第二条:看“关系
(1)迭出的险情、阴森的气氛,非但没有吓倒他,却激起他“越是艰 险越向前的勇气。 (关系不当—换) 这句话的问间词语的关系和语意关系出现了错误。 句中的“非但”是不但的意思,不但…而且,这种关系向前递进, 这是合理的。现在用了一个词“却”,用“却”就变成一个转折,似乎这 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转折。“没有吓倒”又往前推进一步,“越是艰 险越向前”它这是递进。所以,原句关系不当,我们可以换一个虚词 (2)观察员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 的 (成分不定,语意不明确—加标点) 这句话成分不定,语意不明,可以有两种理解 观察员认为”,“认为”什么?后面都是被“认为”支配的。“认为可 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这报告是别 人的,观察员认为这报告有根据,这是一个意思。 如果前面没有逗号,报告后面有一个逗号,那这报告是谁的?“观 察员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这是观察员
(1) 迭出的险情、阴森的气氛,非但没有吓倒他,却激起他“越是艰 险越向前”的勇气。 (关系不当——换) 这句话的问间词语的关系和语意关系出现了错误。 句中的“非但”是不但的意思,不但……而且,这种关系向前递进, 这是合理的。现在用了一个词“却”,用“却”就变成一个转折,似乎这 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转折。“没有吓倒”又往前推进一步,“越是艰 险越向前”它这是递进。所以,原句关系不当,我们可以换一个虚词。 (2) 观察员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 的。 (成分不定,语意不明确——加标点) 这句话成分不定,语意不明,可以有两种理解: “观察员认为”,“认为”什么?后面都是被“认为”支配的。“认为可 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这报告是别 人的,观察员认为这报告有根据,这是一个意思。 如果前面没有逗号,报告后面有一个逗号,那这报告是谁的?“观 察员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这是观察员
的报告,是别人来评,是观察员的报告有根据。因为,这一句中间该 断的地方没断,成分就不能确定,语意就不明确。 (3)第三条:符合“多就少改”的原则 在改起来的时候,“多就少改”,下面再看两个例子 (1)实现四化任重道远,我们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问题 个动词支配多个宾语,审视是否搭配 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这说得通。“遇到新情况”、“遇到新 问题”都说得通。“遇到新经验”就说不通了。这就是一个动词支配多 个宾语,造成不搭配,这是不严谨的 所以,要审视是否搭配 当一个动词支配好几个宾语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态 度”这就有问题,提高质量”可以,“提高态度”就不准确了,用饭改进 服务态度,提高产品质量就说清了。这里是讲搭配问题,一看到句 子里中性动词支配的对象比较复杂、词语众多,就要想一想,一一对 应一下
的报告,是别人来评,是观察员的报告有根据。因为,这一句中间该 断的地方没断,成分就不能确定,语意就不明确。 (3) 第三条:符合“多就少改”的原则 在改起来的时候,“多就少改”,下面再看两个例子: (1) 实现四化任重道远,我们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个动词支配多个宾语,审视是否搭配) “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这说得通。“遇到新情况”、“遇到新 问题”都说得通。“遇到新经验”就说不通了。这就是一个动词支配多 个宾语,造成不搭配,这是不严谨的。 所以,要审视是否搭配 当一个动词支配好几个宾语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态 度”这就有问题,“提高质量”可以,“提高态度”就不准确了,用“改进 服务态度,提高产品质量”就说清了。这里是讲搭配问题,一看到句 子里中性动词支配的对象比较复杂、词语众多,就要想一想,一一对 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