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姓名赵哑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2007.0927日节次7、8 课程名称 医学物理学授课专业及层次 06医学检验本科1-3班 授课内容 波动1 学时数2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 教学目的 的条件;理解驻波的概念及驻波形成的条件,建立半波损失的 概念 重点 熟练学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的条件 理解驻波的概念及驻波形成的条件,能够确定波腹、波节的位 难点 置,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多谱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能求解一些具体问题。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振动的叠加、波动方程 教学法启发式讲解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明确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特性,能够准确10分 建立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及波动方程,掌握描述简 谐振动特征量的意义及确定方法。 5、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5分 r-g世=p.osnd-克 6、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5分 wdr-po 7、波的强度: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强度):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 5分 肉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1一和 §4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教 案 姓名 赵昕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2007.09.27 日 节次 7、8 课程名称 医学物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06 医学检验本科 1-3 班 授课内容 波动Ⅰ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 的条件;理解驻波的概念及驻波形成的条件,建立半波损失的 概念 重 点 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的条件 难 点 理解驻波的概念及驻波形成的条件,能够确定波腹、波节的位 置,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多谱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能求解一些具体问题。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振动的叠加、波动方程 教 学 法 启发式讲解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明确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特性,能够准确 建立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及波动方程,掌握描述简 谐振动特征量的意义及确定方法。 5 、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d 2 2 2 sin ( ) d W x w A t V u = = − 6、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2 2 0 1 1 d 2 T w w t A T = = 7、波的强度:平均能流密度 ( 波的强度 ):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 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P I wu S = = §4-5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10 分 5 分 5 分 5 分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一、波的叠加: 1、波传播的独立性: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同时在一介质中传播,如果10分 这几列波在空间某点处相遇,那么每一列波都将独立地保持自己原有 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有几列波同时在媒质中传播时,它们的传播特性15分 (波长、频率、波速、波形)不会因其它波的存在而发生影响。在相 遇区域,合振动是分振动的叠加。 二、波的干涉 1、相干条件: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10分 2、波程差:6=片-5=k入,k=0,士1,士2.(合振幅最大) 15分 6=r-5=(k+1/2)1,k=0,1,2.(合振幅最小) 三、驻波:驻波是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条直线上沿相反方 15分 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 波腹位置:p4c@s受,得到:=号依=012片 波节位置:p4oms受0,得到:-2+经传=0L2 相邻两个波腹(节)间的距离为2。 本次课小结: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机0分 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 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 流、能流密度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 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 弱的条件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一、波的叠加: 1、波传播的独立性: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同时在一介质中传播,如果 这几列波在空间某点处相遇,那么每一列波都将独立地保持自己原有 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有几列波同时在媒质中传播时,它们的传播特性 (波长、频率、波速、波形)不会因其它波的存在而发生影响。在相 遇区域,合振动是分振动的叠加。 二、波的干涉 1、相干条件: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2、波程差: 1 2 = − = = r r k k , 0, 1, 2, (合振幅最大) = − = + = r r k k 1 2 ( 1/ 2 , 0, 1, 2, ) (合振幅最小) 三、 驻波:驻波是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条直线上沿相反方 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 1 2 cos 2 ( ) cos 2 ( ) t x t x y y y A T T = + = − + + 2 2 (2 cos )cos A x t T = 波腹位置: 2 2 cos 1 A x = ,得到: ( 0, 1, 2,.) 2 x k k = = ; 波节位置: 2 2 cos 0 A x = ,得到: (2 1) ( 0, 1, 2,.) 4 x k k = + = 相邻两个波腹(节)间的距离为 2。 本次课小结: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机 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 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 流、能流密度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 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 弱的条件。 10 分 15 分 10 分 15 分 15 分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