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结构图谱分析续表1904-黄自HUANGZi—19381905-洗星海XIANXinghai-194519831910-江文也JIANGWenye19951911丁善德DINGShande19871912→马思聪MASicong20001919-李焕之LIHuanzhi1922-朱践耳ZHUJianer1923-周文中ZHOUWenzhong1924-罗忠熔LUOZhongrong中1928-杜鸣心DUMingxin国1933一何占豪HEZhanhao海外华1935-陈钢CHENGang1935-金湘JIN Xiang大1937-王西麟WANGXilin1951-陈其钢CHENQigang1952翟小松QUXiaosong1953-陈怡CHENYi1953-何训田HEXuntian1953-周龙ZHOU Long1956 -郭文景GUO Wenjing1952-叶小钢YEXiaogang-1957-谭盾 TAN Dun —·12
第二章音乐结构图谱分析第一节管弦乐舞曲音乐体裁小知识:管弦乐舞曲指根据舞蹈的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源于舞蹈的伴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舞曲逐渐脱离了舞蹈,成为音乐会上独立演奏的艺术乐曲。舞曲有多种类型,如:小步舞曲:原是法国民间舞步较小的三拍子舞蹈,十七世纪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蹈。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这种舞蹈已不流行,其舞曲被作为独立的器乐曲了。小步舞曲的节奏平稳流畅,旋律优美,形式结构通常是“三声中部”的三部性曲式。波尔卡舞曲:19世纪捷克民间的二拍子的快速跳跃的圆圈舞。玛祖卡舞曲:起源波兰民间的三拍子的活泼、热情的圆圈舞。圆舞曲:一译华尔兹,原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慢速三拍子的舞蹈,十九世纪开始广泛用于社交舞会,风行欧洲各国,经作曲家的努力,圆舞曲获得极大的发展,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鲜明的节奏特性是各类舞曲所共有的基本特征,而舞曲中典型的节奏型是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舞曲体裁的规模有大有小,其形式大都为三部性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单三部和复三部曲式)。规模的扩大往往就成为组合性的“圆舞组曲”套曲形式了,如十九世纪维也纳圆舞曲。1.杜鸣心:《青年圆舞曲》一、主旋律:13
音乐结构图谱分析1=D3/45— 35-3— —[5—— 167i3—i22—— 535-312—16——1763|26.715=-15———3i614— —12——13—— [76512——1i——1二、音乐结构图形示意:(欢快,3/4拍,D大调)BAA13224264832小节342510;32;音乐形式和内容综合数据图。作品名称杜鸣心:《青年圆舞曲》复三部曲式曲式名称号35编24671B陈诉段落引子AA1 + Codac+bal +bata+a材料(复乐段)性调DGd羽D小节数69—;119—; 151—;167-183—2411-; 11--; 37--;fff音响mp(音区音强)C1动态ppp主音色全奏全奏Ob.;Vi.I;Cl.; Vi.; Ve; Vi.;Tr.节拍3/4拍速度欢快,1 = 80Vivo(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意象.14:
第二章音乐结构图谱分析(作曲家简介祥见后)《青年圆舞曲》管弦乐总谱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发行。2.江文也:《台湾舞曲》Op.1总谱靡页上写着诗文:“我在此看见极其庄严的阁楼,我在此看见极其华丽的殿堂。我也看到被深山密林环绕着的祖庙和古代的演技场。但这些都已消失净尽,她已化作座灵,融于冥冥的太空。将神与人之子的宠爱于一身的精华,也如海市楼,隐隐浮现在幽暗之中。啊!我在这退潮的海边上,只看见残留下来的两、三片水沫泡影”。主旋律:#+1= C 3/4005315323211635323/2161651663371700/006163770100611356765167653513232761330音乐结构图形示意:BAA115
音乐结构图谱分析音乐形式和内容综合数据图。作品名称江文也:《台湾舞曲》Op.1曲式名称复三部与回旋曲中介曲式编号回一[2—24[25]|28]一日回AAl(减缩再现)陈诉段落A'cA2AB材料调性37—;59—100(101—232)(233—276)小节数4388131ff音响(音区mp音强)C1动态ppp主音色节拍3/4拍速度Allegromoltocapriccioso随想、自由,很快的快板,意象生动的舞蹈场景;美丽的自然风光。背景:作曲家:江文也(1910—1983)生于中国台湾台北,逝世于北京。1923年他从台湾赴日本求学,1932年毕业于武藏高工校后,弃工学音乐。1938年移居北平(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一生经历坎珂,但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12部管弦乐、8部室内乐、12部钢琴曲、5部舞剧音乐等。他的早期音乐风格受到现代乐派的影响,后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营养,多以唐诗宋词、祖国的乡土民情为题材,突出五声性音调。作品:《台湾舞曲》是作曲家的成名作,创作于1934年日本东京。1936年在柏林获第十一届奥林匹克国际音乐比赛银牌奖,以舞曲体裁表现了其思念家乡(台湾)故土之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