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小麦害虫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小麦及北方主要禾谷类早作植物害虫的种类,观察识别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 上常发生的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L.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 2.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 3.禾谷经管蚜Rhopalosiphm padi(L.) 4.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 5.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 6.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Duges) 7.麦岩螨Petrobia latens(MulIer) 8.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 9.麦尖头蝽Aelia sibirica Reuter 10.麦茎叶甲Apophylia thalassina(Faldermann) 1l.亚洲玉米瞑Ostrinia furnacali(Guenee) 12.高粱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 14.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 15.高粱蚜Longiunguis心sacchari Zehntner I6.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 17.双斑莹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 18.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19.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Lvanov) 2l.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 22.笨螅Haplotropis brumneriana Saussure 23.中华蚌蜢Acrida chinensis店(Westw..) 24.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1.Bolivar 25.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
26.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 三、实验用具 解剂镜、显微镜、镊子、泡沫板、昆虫针、拨针、培养皿等 四、实验内容 1.麦蚜类 麦蚜属半翅目蚜科。国内为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3种,即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 其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表2-2-1和图2-21。 表2.21常见三种麦蚜的形态区别 虫态 特征 发长管蚜 支二叉好 禾谷錙管蚜 体长 2.3-2.9 1.42.0 1.7-1.8 (mm) 活体橄榄绿至黑绿色,杂 活体草绿色至橙红色: 活休淡绿色,骨巾线深 以黄绿色纹,腹管基部周围常 玻片标本淡色,附肢黑色: 无翅 体色 绿色:玻片标本淡色,无 有谈褐或锈色:玻片标本 腹部两侧节间斑明显 孤短 色,附肢黑色 蚜 触角 约与休等长或稀长,黑色 为体长之半或稍长 仅为体长之半 黄绿色,端部黑色:端 腹管 黑色,端部有网状纹 黑色,端部有瓶口状蜡缩 部无网纹、不铛缩 尾片 长圆锥形,有长毛610根 长圆锥形,有长毛56根 长圆锥形,有曲毛46根 比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 比体硝长。第3节有次 比体短,第3节有次生 触角 生感觉图618个 感觉孔58个 觉圈20-30个,第4节5-10个 第5节0-2个 前超中脉 3叉 2叉 3叉 图2-2-1麦好 麦长管蚜:1,有翅弧蚜2无翅孤雌蚜 麦二叉蚜:3.有翅狐堆蚜4.无翅孤雌蚜 禾谷授管好,5右制弧雕好6无孤健拟 (14仿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编绘组,5,6仿西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教学组) 2.小麦吸浆虫类 小麦吸浆虫属于双翅目,瘿蚊科。为小麦的吸浆虫主要有2种,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
虫。两种吸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见表2-2-2和图2-2-2。 表2-22两种小麦吸浆虫的形态区别 虫态 特征 麦红吸浆虫 麦黄吸浆虫 体色 橘红色 黄色 体长(mm) 2-25 约15 成虫 伸出时长度不超过腹部长度之 伸出时长度约与腹部等长,末端病 堆虫产管 半,末端腹呈园瓣状 瓣呈尖瓣状 墟虫抱提器 基节内侧和端节顶端有齿,腹瓣 基节和端节无齿,腹瓣四陷深,阳 凹陷浅,阳具较长 具较短 形状 长圆形,未端无柄 香熊形,末端有长柄 大小(m) 约0.32 约0.25 体长(mm》 3.0-35 20-2.5 体色 括橘黄色 黄绿色或鲜黄色 幼虫 体表 有鱼鳞状突起 光滑 剑骨片 中间成锐角深四陷 中间呈弧形浅四 体色 红褐色 鲜黄色 头部前端毛 有一对短毛,较呼吸管知 有1对长毛。与胸背部呼吸管等长 图2-22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 麦红吸浆虫:1慧成虫2.雄成虫3瞧成虫粒角第1节4.址成虫触角第1节5.幼虫6.卵7.蛹 麦黄吸浆虫:8.雄成虫9.雄成虫10.雌成虫触角第1节.雄成虫触角第1节12.幼虫13.卵14. (仿西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教学组) 3.麦蜘蛛类 为害小麦的害螨主要有2种,麦圆叶爪螨和麦岩螨。前者俗称麦圆红蜘蛛,属埤螨目,叶爪 螨科,后者俗称麦长腿蜘蛛,属蟀螨目,叶螨科。两者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特征见图2-2-3和表 2-2-3 表2-23两种小麦螨成螨的主要形态区别 特征 麦圆叶爪啭 麦岩螨 体长(mm 体长约0.65:宽约043 体长约0.62:宽约0.23 体型 略呈圆形 体梭形,前端稍宽
体色 深红褐色 紫红色或绿色,背面有一深红色长形纵斑 第1、4对足略长,第2、3对足几乎等的 第1对是特别长,其长度超过第2、3对的两 倍,中垫爪状,有2对粘毛 图223小麦害螨 1.麦圆叶爪铺2.麦岩螨(仿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诺端绘组) 4.小麦叶蜂 小麦叶峰属膜翅目叶蜂科,又称齐头虫、小黏虫、青布袋虫。除小麦叶蜂外,在中国发生的 叶蜂还有大麦叶蜂D.hordei Rhower.、黄麦叶蜂Pachynematus sp.。以小麦叶蜂为主要种类。小麦 叶蜂的形态特征见图224.3种叶蜂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见下面检索表。 成虫体长雌蜂8.6-9.8mm,雄蜂8.0-8.8mm。体黑色,有蓝光,前胸背部及中胸前端桔黄色, 其上有刻点。翅近透明,翅脉黑色。雌虫腹部腹面有纵沟,内有锯齿状产卵器。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7.8-18.8mm,圆筒形,胸部较粗。头黄褐色,左右各具侧单眼一个: 其外有褐色眼圈:触角5节,锥形:上唇不对称:左边大于右边(从正面看)。胸、腹部草绿色 每节有多条横纹,具7对腹足和1对尾足。 图2-24小麦叶蜂 1.成虫2堆虫产卵器3.卵4.幼虫及为害状5.6茧(仿南京农业大学) 3种麦叶蜂成虫检索表 a身体、翅与足黄褐色 麦黄叶蜂 身体、翅与足黑色而带蓝光.. b 6中图前后片赤揭色、巾陶后片里色 …小麦叶终 中胸前盾片黑色、中胸后片赤褐色。 大麦叶蜂 5.麦尖头蝽 麦尖头蝽又名麦蝽象,西北麦蝽,属半翅目,蝽科。 成虫体长9l】mm,黄褐色,头部向前突出呈三角形,头部两侧与前胸两侧成一直线。小 盾片特发达似舌状,长度超过腹背中央。从头部通过前胸背板中央至小盾片有1条白色纵纹,纵 纹两侧密布黑色刻点,呈棱形的白色带,构成显著醒目的棱形斑纹。 若虫体大部乃至全体黑色,复眼红色,腹节之间为黄色 6.麦茎叶甲 麦茎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异跗莹叶甲、小麦金花虫、小麦钻心虫 成虫体长6-9mm。头前端黄褐,后端黑褐:触角丝状,11节。前胸黄褐色,有黑色斑纹3 个,中间的较大。翅椭翠绿色,有荧光,密生细毛。足黄色而细长,腹部黑褐色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约10m,黄褐色,具有3对胸足。头暗褐色,上颗发达。用部12节: 每体背面有排列规则的黄色斑纹,每个斑纹上着生侧毛1-2根,尾节暗褐色。背面扁平稍有凹陷 7.玉米螟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共有2个种,其中以亚洲玉米螟分布最广、为 苦最重;其次欧洲玉米期O.mubilalis(Hubner)在西北部部分地区也有发生。亚洲玉米螟各虫态 的形态特征见图2-25。 成虫两性异型,雄虫个体小,长约10mm,翅展20-26mm,前翅色彩斑纹较雌虫明显深浓, 腹末瘦削尖锐。雌虫体长约13mm,翅展25-34mm。内横线暗褐色呈波状,外横线与亚外缘线亦 为暗褐色,呈锯齿状。中室中部上方有1灰褐色斑点,中央有1浅色之阔带,近外缘处有1褐色 或黄褐色带。 幼虫体长21-25mm,圆筒形,头为赤褐色,背中线明显,腹部除第9、10节腹节外,各节 背面中央有1横皱线,前半部有4个较大的卵圆形毛片,甚突起,后半部有两毛片,但较小:腹 足趾钩三序缺环式。 图225亚洲王米瞑 1.雌成虫2.雄成虫3.卵块4.卵块放大5.幼虫6幼虫第2腹节7.蛹 (仿西北农学院衣业尼虫学教学组) 表2,24禾谷类杂粮作物上3种常见螟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虫态特征 玉米g 高梁条螟 栗灰螟 体长(mm 10-13 10-13 约8.5 成虫 淡黄色或红褐色,有 灰黄色,翅面有20多条 淡黄褐色,中室顶端及T 前翅 条弯曲的波状纹:在内横线利 暗色纵皱致,中央有】小黑 方各有1个小黑点,外缘有7 外横线之间有2个短棒状斑 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 个小黑点 #卵部位 产于叶背中脉两侧 产在叶背基部 产于谷苗上部或下部叶背面 排列 2040粒,多排成双行 20-60粒,排成角鳞状 20-30粒,排成角鳞状 “人”学 体长(mm 21-25 20-30 约15 体色 淡黄或淡红褐色 黄白色 黑白色 冬型具有4条紫褐色纵 幼虫 背线 仅背中线显著 线,夏型各节背面有4个暗褐 具有5条紫色纵线 色斑,排成正方形,前2个椭 圆形,后2个正方形 腹足趾陶 块环式3序 缺环式2序 缺环式2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