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种子与储粮害虫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常见种子与储粮害虫主要种类的形态识别特征及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1.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bulsky 2.谷象Sitophils granaries Linnaeus 3.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 4.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 5.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aeus) 6.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beman 7.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innaeus)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 9.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innaeus 10.大谷盗enebroi--des mauritanicus(Linnaeus 1l.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Schonherr) l2.黑粉虫Tenebrio obscurus Fabricius l3.黄粉虫Tenebrio moliter Linnaeus 14.黑皮蠹Anagenus piceus(Olivier) l5.花斑皮Trogoderma variabile Ballion l6.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me(Fabricius) 17.麦蛾cerealella(Olivier) 18.印度谷▣Plodia interpun-ctella(Hubner) l9.粉斑瞑Ephestia cautella(WaIker) 20.腐食酪螨)rophagus putrescemiae(Schrank) 三、实验用具 解剖镜、镊子、泡沫板、昆虫针、拨针、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 1.象虫类 危害储粮的象甲科害虫主要有玉米象、谷象和米象,它们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表24 表241玉米象、谷象和米象成虫形态区别
特征 玉米象 谷象 米象 体长(mm) 2.54.5 2.33.5 25-2.9 体色 黑褐色,无光泽。 赤褐色。有光泽。 黑褐色,略具光泽 刻点圆形,中央有1条无刻点 前胸背板 刻点园形 刻点椭圆形 的纵向裸区 基部和喘部各有1椭圆形 黯翅上无黄揭色斑纹,其 基部和端部各有1辅圆形 鞘翅 黄色斑,鞘翅上纵行四纹间毁 列的小圆点相连 上纵四纹中的纵行点线不相连 黄褐色斑 后翅 有发达的后翅,善于飞拥 无后翅,不能飞 有发达的后翅,善于飞理 图24-1玉米象 1.成虫2.卵3.幼虫4.鲕 (仿浙江农业大学) 2.谷蠹 成虫长23mm,细长圆筒形,深褐色。头部下弯,隐在前胸下,背面观看不见。触角10节, 末端3节内侧膨大,呈三角形片状。前胸背板中部隆起,上面者生许多小突起,呈同心圆排列。鞘 翅上有由刻点排成的纵线9条。 卵椭圆形,灰白色,长0.4-0.6mm。一端较大,一端略尖而微弯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5-3.3mm,蛴螬形,头小略缩入前胸内。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成浅 棕色。朋部前端较粗,中部较细,后部又稍相并弯向腹面。胸足3对,细小。上颚着生3个小齿。 触角短小,2节,末端着生小乳状突起及刚毛4根。 鲕长2.53mm。除复眼、口器、触角和翅褐色外,其余均为乳白色。腹部可见7节,从第5 腹节起略向腹面弯曲。腹末狭小,若生分节的小刺突1对,雌虫刺突3节,雄虫2节。 图2-42谷 1.成虫背面2.成虫侧面3,成虫触角4.幼虫5.幼虫上颚6.幼虫他角 (仿华南农学院主编《农业昆虫学》) 3.豆象类 常见的豆象类害虫有豌豆象、蚕豆象和绿豆象,它们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42和表242 图24.33种豆象■ A豌豆象B.蚕豆象C绿豆象1.成虫2,成虫他角3.幼虫
(豌豆象和蚕豆象仿浙江农业大学:绿豆象仿周尧 表2423种豆象成虫和幼虫形态区别 特征 晚豆象 蚕豆象 绿豆象 体长 45 45 2-3.5 (m) 体色 黄褐至黑褐色。被绒毛。 黑褐色,被黄褐色线毛, 茶褐或黑褐色,被绒毛 触角 连年均为锯齿状 雌雄均为据齿状。 雌虫锯齿状,趣虫栉齿状 两侧缘中央稍方各有 两侧缘中央各生1齿,齿 两侧缘光滑无齿后缘 前胸背 齿,齿尖向后:后缘中央有1尖朝外,齿的后方显著向内凹 央有1对长椭圆形白斑 近圆形白斑 入:后缘中央有1近三角形 末端13处有白色毛组成 两鞘短末端1/3处有打 中央隐现2横列白斑 前翅 的一条斜纹,两鞘翅合拢时早 成“人“形的白色毛斑 八形 左右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 臀板 无黑斑或黑斑不明显 无明显特征 圆形黑色毛斑 体长 4.5-6.0 (m) 5.5-6.0 约35 体色 黄白色或乳白色 乳白色 乳白色 短而肥胖多钱稻,略弯成 粗肥弯曲如弓,各体节多 体形粗短,肥大弯曲如弓 虫 体形 “C”形:期部背面无背线 横皱纹:洞部背面有1条明显 多横皱纹:朋部背面无背线 及朋部 的红褐色背线 4.锯谷盗 成虫体长2-4mm,扁长椭圆形,深褐色。头部略呈三角形,复眼黑色突出,触角棒状11节。 前胸背板长卵形,中间有3条纵隆脊,两侧缘各生6个锯齿突。鞘翅长,有纵刻点列及4条细纵脊。 雄足后足推介近端不内侧若生1个小刺,唯虫则无此小刺 卵长0.83-0.88mm。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4mm,扁平细长,灰白色。触角3节,第2节最长,为第1节长度的 2倍,第3节退化为小突起。胸部各节的背面两侧各生1暗褐色近方形斑。腹部各节背面中间横 列1黄褐色半圆至椭圆形斑。腹部第2至第7节的背板两侧各有2根长刚毛.。 蛹长约3mm,乳白色,光滑无毛。前胸背板近似方形,两侧各有锯刺6个。腹部两侧各生 刺状突出物6个
图244锯谷盗 1,成虫2-3.雌、雄成虫后足腿节4.卵5.幼虫 6幼虫触角7-8.蛹背面和腹面观(仿浙江农业大学) 5.赤拟谷盗 成虫体长3-4.5mm,扁平长椭圆形,黑褐至红褐色,有光泽。复眼大,腹面观,两眼间距 离约与复跟的直径相等:触角11节,端3节显著膨大。前胸背板长宽几乎相等,密生小刻点小 盾片略呈长方形。每鞘翅上有10条浅纵纹,纹间生小刻点。 幼虫老熟幼虫长6-8mm,扁圆筒形。头部黄褐色,朋部各节前半部分淡黄褐色,后半部及 节间淡黄白色。腹末背面者生1对黑褐色尾突,腹面若生1对肉质指状突起。 图245赤拟谷盗 1.成虫头部腹面戏2幼虫腹末侧面观(仿淅江农业大学) 6.大谷盗 成虫体长6.5-11mm,扁长椭圆形,深褐至漆黑色,具光泽。头略呈三角形,上频发达。触 角11节,棍棒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呈凹形,后缘与鞘翅基部之间细缩呈颈状。鞘翅长是 宽的2倍,每鞘翅上具7条纵刻点行。 卵长1.5-2mm,细长椭圆形,一端略膨大,乳白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8-21mm,长扁平形,前部较狭窄,后部渐宽。头黑褐色,朋部灰白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中央分开,中后胸背板各具黑祸色圆斑1对。腹部后半部粗大,尾端具黑褐色 钳状臀叉1对,臀板黑褐色。 蛹长8-9mm,扁平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图24-6大谷咨 1.成虫2卵3.幼虫4蛹(伤张景欧) 7.长角扁谷盗 成虫体长1.3-2.0mm,长扁平形,黄褐或赤褐色。触角11节,唯虫触角念珠状,长为体长的 12,末3节略向末端扩张:雄虫丝状,长略短于或等于体长,末3节两侧近于平行。前胸背板近 长方形,宽稍大于长,两侧靠近侧缘处各有1条细纵隆起线,前胸与鞘翅连接处呈颈状。销翅长 为宽的15倍。 卵长0.40.5mm,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3mm,淡黄色。侧单眼3对排成不规则的环形。胴部前半部扁平,后 半部略膨大,未节圆锥形,末端着生1对褐色细长而尖的尾突,尾突两尖头末端之间的距离常大 于尖头之长。各腹节两侧各着生淡黄色细毛2根
蛹长1.5-2.0mm,黄白色,但复眼赤褐色。头部宽大,腹部末节狭小,末端有1对肉刺. 图247长角扁谷 1.维成虫角2.雌成虫触角3.成虫前胸背板4.幼虫5.蛹(仿浙江农业大学) 8.黄粉虫和黑粉虫 形态识别见图247和表243. 图248黄粉虫与黑粉虫幼虫臀叉 1糕粉虫2黄粉虫 表243黄粉虫与黑粉虫的形态区别 虫态特征 黄粉虫 黑粉虫 体长 (mm 14-15 1418 体色 黑褐色,有光泽 暗黑褐色,无光泽 成 虫 触角 第3节长度短于第1、第2节长度之和,末 第3节长度大于或等于第1、第2节长度之 节长大于宽 和,末书长小于宽 前胸 背板宽大于长,背面刻点间距大且较 背板长宽几乎相等,背面刻点间距小且粗 体色 各体节骨化部分呈黄褐色 各体节骨化部分呈黑褐色 幼 触角 3节,第1节与第2节近于等长 3节,第1节长度约为第2节的23 虫 臀义 纵轴与体背成直角 纵轴与体背成纯角 9.黑斑皮壹和花斑皮蠹 形态识别见图24-8和表244 图2.492种皮 1.花斑皮燕2.黑斑皮滋(仿邓望喜) 表244黑斑皮蠹和花斑皮蠹的形态区别 虫态特征 黑斑皮查 花斑皮鉴 成 体长(mm) 2.8-5 2.44 虫 体色 略褐至照褐色,被细毛 赤褐色至深褐色,被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