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 (2)掌握农业害虫成灾的机制、综合防治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生产中主要作物常见害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 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4学分;学时为80学时。 5.建议先修课程 植物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日 推荐教材: (1)仵均祥主编.农业昆虫学(北方本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仵均祥,李怡萍,成为宁编.农业昆虫学实验指导.2010 (3)仵均祥主编.农业昆虫学(北方本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李照会主编.农业昆虫鉴定(北方本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袁锋主编.农业昆虫学(第三版非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丁锦华,苏建亚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李云瑞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仵均样主编.农业昆虫学(北方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 (2)掌握农业害虫成灾的机制、综合防治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生产中主要作物常见害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 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4学分;学时为8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 植物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仵均祥主编. 农业昆虫学(北方本 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仵均祥,李怡萍,成为宁编. 农业昆虫学实验指导. 2010 (3)仵均祥主编. 农业昆虫学(北方本 植物保护专业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李照会主编. 农业昆虫鉴定(北方本 植物保护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参考书目: (1)袁 锋主编. 农业昆虫学(第三版 非植物保护专业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丁锦华,苏建亚主编.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3)李云瑞主编.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仵均祥主编. 农业昆虫学(北方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作物上的常见种为代表 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害虫防治 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害虫发生的最新动 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课后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 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除识别和鉴定害虫种类的室内实验外,还有 田间调查,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害虫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5)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该门课的陕西省精品课资源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交流互 动、答疑解惑、完成网络作业,以便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课堂讲授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手段。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和田间调查报告占20%,考勤和平时课堂提 问占10%。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为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 (1)学生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选学内容进行选 择性自学,并对所学内容做好笔记,自学笔记可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2)根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讲课内容,并查阅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研 究成果,扩大知识面。 (3)鼓励学生进入该门课精品课程网站,浏览教学网上资源,学习课后文献资料。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基本内容: (1)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作物上的常见种为代表 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害虫防治 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害虫发生的最新动 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课后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 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除识别和鉴定害虫种类的室内实验外,还有 田间调查,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害虫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5)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该门课的陕西省精品课资源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交流互 动、答疑解惑、完成网络作业,以便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课堂讲授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手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和田间调查报告占20%,考勤和平时课堂提 问占10%。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为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学生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选学内容进行选 择性自学,并对所学内容做好笔记,自学笔记可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2)根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讲课内容,并查阅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研 究成果,扩大知识面。 (3)鼓励学生进入该门课精品课程网站,浏览教学网上资源,学习课后文献资料。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 论 基本内容: (1)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
(2)国外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4)我国农业害虫发生的新动向及特点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害虫发生的新动向: (3)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教学重点: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和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第一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 (1)害虫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2)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3)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4)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基本要求: (1)熟练学握不同类型害虫的发生特点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2)掌握昆虫生态对策、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含义,领会-对策和k-对策害 虫的主要区别: (3)了解农业昆虫的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第二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基本内容: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生物防治法 (4)物理机械防治法
(2)国外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4)我国农业害虫发生的新动向及特点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害虫发生的新动向; (3)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教学重点: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和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第一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 (1)害虫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2)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3)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4)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害虫的发生特点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2)掌握昆虫生态对策、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含义,领会r-对策和k-对策害 虫的主要区别; (3)了解农业昆虫的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第二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基本内容: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生物防治法 (4)物理机械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综合治理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的 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2)正确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掌握基本防治方法: (3)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害虫综合治理理论。 第三章地下害虫 基本内容: (1)蛴螬 (2)金针虫 (3)蝼蛄 (4)地老虎 (5)其他常见地下害虫 (6)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地下害虫的主要类别: (2)掌握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中主要种类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生物学特 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熟练掌握地下害虫的虫情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的发生规律与地下害虫的药剂拌种防治技 术。 教学难点:同类不同种地下害虫的识别和鉴定,小地老虎的迁飞和越冬特点。 第四章小麦害虫 基本内容: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综合治理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的 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2)正确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掌握基本防治方法; (3)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害虫综合治理理论。 第三章 地下害虫 基本内容: (1)蛴螬 (2)金针虫 (3)蝼 蛄 (4)地老虎 (5)其他常见地下害虫 (6)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地下害虫的主要类别; (2)掌握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中主要种类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生物学特 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熟练掌握地下害虫的虫情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的发生规律与地下害虫的药剂拌种防治技 术。 教学难点:同类不同种地下害虫的识别和鉴定,小地老虎的迁飞和越冬特点。 第四章 小麦害虫 基本内容:
(1)麦蚜 (2)小麦吸浆虫 (3)小麦害螨 (4)其它小麦害虫 基本要求: (1)了解小麦害虫的主要类别、发生动态以及其他小麦害虫的发生规律: (2)掌握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主要种类的识别特征、分布与危害特点、生 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三种麦蚜的形态特征以及在田间的分布与习性,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 第五章水稻害虫 基本内容: (1)水稻螟虫 (2)稻飞虱 (3)稻叶蝉 (4)稻纵卷叶螟 (5)稻弄蝶 (6)稻蝗 (7)稻象甲 (8)其它常见水稻害虫 (9)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水稻害虫的主要类别、发生动态以及其他水稻害虫的发生规律: (2)掌握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识别特征、分布与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 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不同种类水稻螟虫和稻飞虱的形态区别特征,防治技术
(1)麦 蚜 (2)小麦吸浆虫 (3)小麦害螨 (4)其它小麦害虫 基本要求: (1)了解小麦害虫的主要类别、发生动态以及其他小麦害虫的发生规律; (2)掌握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主要种类的识别特征、分布与危害特点、生 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三种麦蚜的形态特征以及在田间的分布与习性,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 第五章 水稻害虫 基本内容: (1)水稻螟虫 (2)稻飞虱 (3)稻叶蝉 (4)稻纵卷叶螟 (5)稻弄蝶 (6)稻蝗 (7)稻象甲 (8)其它常见水稻害虫 (9)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水稻害虫的主要类别、发生动态以及其他水稻害虫的发生规律; (2)掌握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识别特征、分布与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 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不同种类水稻螟虫和稻飞虱的形态区别特征,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