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经济史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必修二 经济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线索: 赫鲁晓 勃列日涅戈尔巴乔 列宁时代 斯大林时代 夫改革 夫改革 夫改革 1917 1918 1921 1925 1928 1932 1936 1939 1945 1953 1956 1964 1975 1985 1991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新经济政策实施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一五一计划开始实施 农业全盘集体化 苏联新宪法颁布 二战爆发 二战结束 斯大林逝世 苏共二十大」 赫鲁晓夫下台 苏联经济停滞 戈尔巴乔夫上台 苏联解体
专题线索: 1917 1918 1921 1925 1928 1932 1936 1939 1945 1953 1956 1964 1975 1985 1991 十 月 革 命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实 施 列宁时代 斯大林时代 赫鲁晓 夫改革 勃列日涅 夫改革 戈尔巴乔 夫改革 新 经 济 政 策 实 施 提 出 社 会 主 义 工 业 化 方 针 “ 一 五 ” 计 划 开 始 实 施 农 业 全 盘 集 体 化 苏 联 新 宪 法 颁 布 二 战 爆 发 二 战 结 束 斯 大 林 逝 世 苏 共 “ 二 十 大 ” 赫 鲁 晓 夫 下 台 苏 联 经 济 停 滞 戈 尔 巴 乔 夫 上 台 苏 联 解 体
考点一列宁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
考点一 列宁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
一、考纲要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二、考点搜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一、考纲要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二、考点搜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三、梳理复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背景 险恶的国内外战争环境(帝义和 人民不满,经济形势严峻,政治 反动阶级)和物资极度匮乏 危机严重 目的 应付战争巩固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 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推行粮食税 主要内容 工业 普遍工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禁止商品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按劳分配 特点 掌段籴喜经界行政命令、平中 多种所有制:利用市场、货币和 商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 中财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巩固 作用和 了 苏维埃政权;对国民经济造成 政权;从实践上探索了一条使落 实践效 不利影响;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后俄国时渡在参赵的确途 的正确途径 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梳理复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主 要 内 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原则 特点 作用和 实践效 果 人民不满,经济形势严峻,政治 危机严重 推行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多种所有制;利用市场、货币和 商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 政权;从实践上探索了一条使落 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 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险恶的国内外战争环境(帝义和 反动阶级)和物资极度匮乏 余粮收集制 普遍工业国有化 禁止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单一公有制;用行政命令、军事 手段来管理经济 集中财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对国民经济造成 不利影响;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 应付战争巩固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 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