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前预习 1.通假字 蒹葭凄凄,白露未睎(“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2.重点词语 (1)君子好逑:配 (2)寤寐求之:日夜。 (3)溯洄从之:逆流而上
25.诗词六首 1.通假字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 配偶。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2.重点词语 (1)君子好逑.: (2)寤寐..求之: (3)溯洄..从之: 日夜。 逆流而上
(4)白露未晞:千 (5)晴川历历汉阳树_清晰的样子 (6)乱花渐欲迷人眼_繁,多 (7)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 (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住,笼罩 (9)老夫聊发少年狂暂旦 (10)会挽雕弓如满月应当
清晰的样子。 干。 应当。 暂且。 锁住,笼罩。 刚刚。 繁,多。 (4)白露未晞.: (5)晴川历历..汉阳树 (6)乱.花渐欲迷人眼 (7)浅草才.能没马蹄 (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9)老夫聊.发少年狂 (10)会.挽雕弓如满月
3.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 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各地 民歌;“雅”有“大雅”和“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鲁 颂”、“商颂”,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2)崔颢(约704-754),盛唐(朝代)诗人,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 诗,多轻薄浮艳;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 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3.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 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全书分为“风” 、 “雅” 、 “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为各地 民歌;“雅”有“大雅”和“小雅” ,105 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 、 “鲁 颂” 、 “商颂” ,40 篇,是王室宗庙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2)崔颢(约 704—754),________(朝代)诗人,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 诗,多轻薄浮艳;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 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盛唐
(3)白居易(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 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 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与元稹共同 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4)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公元961年即位,世称李后主。徐州(今江苏)人。他登位 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南唐为宋灭之后,他 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的囚徒生活,终被毒杀。李煜在政治上 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韵律,尤工于词 他的词有着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代表作有《虞美人》、浪 淘沙》、《相见欢》等。 (5)苏轼的介绍见本书第30页
(3)白居易(772—846),字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河 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_______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 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与元稹共同 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乐天 香山居士 唐代 (4)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公元 961 年即位,世称李后主。徐州(今江苏)人。他登位 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南唐为宋灭之后,他 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的囚徒生活,终被毒杀。李煜在政治上 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韵律,尤工于词。 他的词有着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代表作有《虞美人》、 浪 淘沙》、《相见欢》等。 (5)苏轼的介绍见本书第 30 页
4.助学背囊 《关雎》 (1)主题思想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 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之情。 2)文脉结构 好逑 雎鸠 求之 窈窕淑女 荇菜 友之 (起兴) 乐之 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4.助学背囊 《关雎》 (1)主题思想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 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之情。 (2)文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