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6031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s of Color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6课时 学分:1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全院本科专业(美术、艺术设计类除外)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院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通识选修课程,色彩基础知识是学生用色彩表达 事物、生活及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 能中,感受色彩的现实价值,增强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自身的美意识。 课程教学内容有三部分: 一、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二、掌握运用色彩的调 色方法:三、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式从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走向色彩 设计应用原理,以静物、景物等物象为教学训练媒介,采用写生、设计等方法和多媒 体教学手段。教学指导思想有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教学,侧重于理性的色彩观念,强 调对色彩应用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色彩的情感联想、象征意义。 Course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a hospital-wide teaching plans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basic knowledge of color is the student of color expression,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life and emotions.Courses students apply from the color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the color value,enhanc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m hasthsparts int.understand the bsi teminoloy of ass second,the master method of color tinting,three,learn to use color to express emotions.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design principles of color science landsca ages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dia such asst s.sketches,design of ing method means painting colo colors focused d on rationa initiative,highlights the emotional associations,symbolic meaning
1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6031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s of Color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6 课时 学 分:1 学分,2 学分 适用对象:全院本科专业(美术、艺术设计类除外)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院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通识选修课程,色彩基础知识是学生用色彩表达 事物、生活及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 能中,感受色彩的现实价值,增强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自身的美意识。 课程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一、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二、掌握运用色彩的调 色方法;三、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式从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走向色彩 设计应用原理,以静物、景物等物象为教学训练媒介,采用写生、设计等方法和多媒 体教学手段。教学指导思想有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教学,侧重于理性的色彩观念,强 调对色彩应用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色彩的情感联想、象征意义。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a hospital-wide teaching plans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 basic knowledge of color is the student of color express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life and emotions. Courses students apply from the color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the color value, enhanc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beauty. Curriculum has three parts: first, understand the basic terminology of color basics, second, the master method of color tinting; three, learn to use color to express emotions.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design principles of color science, images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dia such as still lifes, landscapes, sketches, desig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Ideology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painting color, colors focused on rational concept,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itiative, highlights the emotional associations, symbolic mean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文学与艺术模块中的公共选修课,属于艺术技能实践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与基本规律,培养科学 的思维方法和情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论 一、色彩的形成 二、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的区别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有所认识、树立科学的色彩观:经过 写生训练,掌握色彩的造型能力和技法技能,提高同学们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 的变化规律,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分类与三要素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系列和有彩色系列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 黄、蓝等七彩。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 无彩色就没有彩调。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灰,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 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 态。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三组特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即“三 要素”。 第二节色彩关系与变化规律 1、色彩关系变化的三因素: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和环境色是表现 物体质感的主要依据。 2、色彩的对比关系:(1)明度对比,(2)色相对比,(3)彩度(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5)面积对比,(6)补色对比。 第三节、写生绘画技法 1、几种色彩混合方法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文学与艺术模块中的公共选修课,属于艺术技能实践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与基本规律,培养科学 的思维方法和情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论 一、色彩的形成 二、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的区别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有所认识、树立科学的色彩观;经过 写生训练,掌握色彩的造型能力和技法技能,提高同学们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 的变化规律,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色彩分类与三要素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系列和有彩色系列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 黄、蓝等七彩。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 无彩色就没有彩调。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灰,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 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 态。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三组特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即“三 要素”。 第二节 色彩关系与变化规律 1、色彩关系变化的三因素: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和环境色是表现 物体质感的主要依据。 2、色彩的对比关系:(1)明度对比,(2)色相对比,(3)彩度(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5)面积对比,(6)补色对比。 第三节、写生绘画技法 1、几种色彩混合方法
色光混合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与中性混合三个类型 加光混合:朱红、翠绿、蓝三种色光是原色光。 减光混合:色料直接混合的三原色是品红(不含黄色的红),柠檬黄和青(绝对 不含黄和红色,如天光蓝,不是普蓝和群青,也不是酞青蓝)。 中性混合:指混成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中性混合主要有色 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 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 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 极强的色彩。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 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 2、印象派色彩规律与特征 3、色彩写生技法 (1)、用笔: (2)、干、湿表现方法: (3)、质感与肌理: (4)、色调的训练: (5)、写实性色彩技法 (6)、表现性色彩技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 1、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2、如何科学理解色彩三要素? 3、物体呈现在不同光源色之下,其色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在写生的色彩处理上,纯度高的色彩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实践环节作业: 1、小色高写生,强调大色调及主要色彩关系,放弃细节:32开。 2、写生变调练习:高、低、冷、暖及各种色相倾向的色调:32开。 3、写实性色彩静物写生:4-2开。 课外作业: 1、调色练习 2、以小色稿形式大量临摹印象派名家作品,32开规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分别指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3 色光混合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与中性混合三个类型。 加光混合:朱红、翠绿、蓝三种色光是原色光。 减光混合:色料直接混合的三原色是品红(不含黄色的红),柠檬黄和青(绝对 不含黄和红色,如天光蓝,不是普蓝和群青,也不是酞青蓝)。 中性混合:指混成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中性混合主要有色 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 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 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 极强的色彩。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 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 2、印象派色彩规律与特征 3、色彩写生技法 (1)、用笔; (2)、干、湿表现方法; (3)、质感与肌理; (4)、色调的训练; (5)、写实性色彩技法; (6)、表现性色彩技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 1、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2、如何科学理解色彩三要素? 3、物体呈现在不同光源色之下,其色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在写生的色彩处理上,纯度高的色彩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实践环节作业: 1、小色稿写生,强调大色调及主要色彩关系,放弃细节;32 开。 2、写生变调练习:高、低、冷、暖及各种色相倾向的色调;32 开。 3、写实性色彩静物写生;4-2 开。 课外作业: 1、调色练习。 2、以小色稿形式大量临摹印象派名家作品,32 开规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分别指 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第二章色彩分解的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印象派科学的色彩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经过色彩分解 写生训练,将色彩学的科学理论与个人色彩感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色彩方面 的素养和逻辑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概括能力。 (仁)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分解的由来、特征和作用 1、色彩分解来由: 色彩分解,又名“点彩”,在色彩学上被称为色彩空间混合的构成方式,就是把 所要表现的颜色通过分解在画面上进行并置,使之在人的视网膜中混合成新颜色的现 代表画派:新印象派。 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2、色彩分解的特征: 光影表现越来越不重要,而色彩自身之间的和谐却越来越成为主旨。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混合一般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和中性混合三种形式。 3、色彩分解的作用 (1)通过相并排列的色点或色块,在眼晴里导出对比色变化来,以便增强自然界 的光和色彩,使色彩达到最大可能的光亮。 (2)画面像是完全用彩色的光亮所织成的,像镶嵌物那样的组织,使得由印象派 发现的色彩现象,被纯净地表达出来 (3)色彩分解和视觉混合、补色及其相互增强变化的“同时对比”,使画面内容 与形式,像乐曲似的浮现出来。 (4)通过元素的正确的分布、准确的计算,按照对比作用、层次及光射等各规律, 保证了作品的圆满的和谐。 第二节色彩分解的调和 1、对比基础上的调和 (1)画面的七种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同时对比, (2)色彩调和的方法: 同一调和法,类似调和法,秩序调和法。 2、鱼调 色调是对象在特定光源和环境条件下的画面色彩相互对比相互影响而形成多变
4 第二章 色彩分解的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印象派科学的色彩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经过色彩分解 写生训练,将色彩学的科学理论与个人色彩感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色彩方面 的素养和逻辑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色彩分解的由来、特征和作用 1、色彩分解来由: 色彩分解,又名“点彩”,在色彩学上被称为色彩空间混合的构成方式,就是把 所要表现的颜色通过分解在画面上进行并置,使之在人的视网膜中混合成新颜色的现 象。 代表画派:新印象派。 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2、色彩分解的特征: 光影表现越来越不重要,而色彩自身之间的和谐却越来越成为主旨。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混合一般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和中性混合三种形式。 3、色彩分解的作用: (1)通过相并排列的色点或色块,在眼晴里导出对比色变化来,以便增强自然界 的光和色彩,使色彩达到最大可能的光亮。 (2)画面像是完全用彩色的光亮所织成的,像镶嵌物那样的组织,使得由印象派 发现的色彩现象,被纯净地表达出来。 (3)色彩分解和视觉混合、补色及其相互增强变化的“同时对比”,使画面内容 与形式,像乐曲似的浮现出来。 (4)通过元素的正确的分布、准确的计算,按照对比作用、层次及光射等各规律, 保证了作品的圆满的和谐。 第二节 色彩分解的调和 1、对比基础上的调和 (1)画面的七种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同时对比。 (2)色彩调和的方法: 同一调和法,类似调和法,秩序调和法。 2、色调 色调是对象在特定光源和环境条件下的画面色彩相互对比相互影响而形成多变
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总体与局部、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张,才能把总体 与局部贯串起来,才有总体的和谐之美。色彩之美就是在色调中体现出来的。一般来 说,色彩的三属性都可构成不同的色调,如以色相看,有红、绿等色调,以明度看, 有亮色调、暗色调,以色性看,有冷色调、暖色调。色调定义为:画面色彩的总倾向。 色调也是由对比与调和组成的。就色相而言,色调有五种: (1)同类色调, (2)邻近色调. (3)对比色调, (4)准互补色调 (5)互补色调, 3、对比、调和、色调的相互关系 对比与调和是画面上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如果把黑、白、灰包括 在内的对比,则画面全部呈现对比关系,调和也就这种普遍对比现象的调和。对比与 调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无所谓调和有多少、对比有多少。但由于同类对比、邻 近对比等本身作为调和而存在,因而有人只把互补等对比强烈因素视为对比因素,把 其余的看作是调和因素,故有所谓古典画调和与对比因素是9:1,现代派作品约为6:4。 对比与调和在一幅画的集中表现,就是色调。色调作为画面色彩总对比总调和,正是 画面美感的表现,是绘画性和设计性色彩共同的本质追求。 4、审美心理的需求 (1)生理上求视觉平衡 (2)心理上求审美的适合 5、调和的视觉感受能力 色彩学家波特认为:“调和必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的性格”。故在观察 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分析构成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待画面色彩,分局部孤立地看, 是一种感觉,而将部分置于整体关系之中来观察,会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必须有 个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即整体统驭各局部,求得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调和。 第三节 色彩分解训练的重点 1、以纯色为主,灰色为辅 2、求体积感,不重空间感和质感 3、求理性组合,不强调直实 4、造型特征向色度渐变推移 5、色块分布与色府反差 6、画面色彩与主色调的关系 第四节色彩分解的呈现形式 点、块笔触的形式表现有以下几种:(1)圆点形,(2)碎石形,(3)方块形,4)
5 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总体与局部、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张,才能把总体 与局部贯串起来,才有总体的和谐之美。色彩之美就是在色调中体现出来的。一般来 说,色彩的三属性都可构成不同的色调,如以色相看,有红、绿等色调,以明度看, 有亮色调、暗色调,以色性看,有冷色调、暖色调。色调定义为:画面色彩的总倾向。 色调也是由对比与调和组成的。就色相而言,色调有五种: (1)同类色调, (2)邻近色调, (3)对比色调, (4)准互补色调, (5)互补色调, 3、对比、调和、色调的相互关系 对比与调和是画面上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如果把黑、白、灰包括 在内的对比,则画面全部呈现对比关系,调和也就这种普遍对比现象的调和。对比与 调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无所谓调和有多少、对比有多少。但由于同类对比、邻 近对比等本身作为调和而存在,因而有人只把互补等对比强烈因素视为对比因素,把 其余的看作是调和因素,故有所谓古典画调和与对比因素是9:1,现代派作品约为6:4。 对比与调和在一幅画的集中表现,就是色调。色调作为画面色彩总对比总调和,正是 画面美感的表现,是绘画性和设计性色彩共同的本质追求。 4、审美心理的需求 (1)生理上求视觉平衡 (2)心理上求审美的适合 5、调和的视觉感受能力 色彩学家波特认为:“调和必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的性格”。故在观察 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分析构成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待画面色彩,分局部孤立地看, 是一种感觉,而将部分置于整体关系之中来观察,会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必须有一 个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即整体统驭各局部,求得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调和。 第三节 色彩分解训练的重点 1、以纯色为主,灰色为辅 2、求体积感,不重空间感和质感 3、求理性组合,不强调真实 4、造型特征向色度渐变推移 5、色块分布与色度反差 6、画面色彩与主色调的关系 第四节 色彩分解的呈现形式 点、块笔触的形式表现有以下几种:(1)圆点形,(2)碎石形,(3)方块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