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3402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理 :32学时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艺术概论、造型训练。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设计学科下各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了解相关“设计”的 基础知识和各类设计的一般原理、特征、基本思维特性和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本质 与特征、设计的分类、设计风格流派及其演变、设计与相关学科、设计批评、设计 方法、未来设计的趋势以及设计教育的发展等课程内容,建立整体的宏观设计思维意 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方法途径,为今后的各专业设计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理念 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the design discipline,whic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ll majors.It is mai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esign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basic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of all kinds of design.Leam about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the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the schools and evolution of design styles,design and related disciplines,design criticism,design methods,future design trends,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verall macro-design thinking,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way of design,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sign courses to lay a goo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帮助设计专业的新生在入校后 对设计学科建立宏观的认识和理解,对设计学科包含的各专业门类以及专业性质、内 涵、时代特征和各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体系、结构内容等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 1
1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3402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适用对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艺术概论、造型训练。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设计学科下各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了解相关“设计”的 基础知识和各类设计的一般原理、特征、基本思维特性和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本质 与特征、设计的分类 、设计风格流派及其演变、设计与相关学科、设计批评、设计 方法、未来设计的趋势以及设计教育的发展等课程内容,建立整体的宏观设计思维意 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方法途径,为今后的各专业设计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理念 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the design discipline, whic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ll majors. It is mai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esign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basic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of all kinds of design. Learn about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 the schools and evolution of design styles, design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design criticism, design methods, future design tre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verall macro-design think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way of desig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sign courses to lay a goo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帮助设计专业的新生在入校后 对设计学科建立宏观的认识和理解,对设计学科包含的各专业门类以及专业性质、内 涵、时代特征和各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体系、结构内容等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
设计基础知识内容的系统学习,转变设计思维方式,树立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 的设计创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设计案例解析,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课 程教学全过程,进而建立正确的服务设计意识,明白设计是为了满足广大民众基本生 活需求的服务价值观,正确认识设计对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家国 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与价值 认同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周 (一)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概念、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的本质、 设计特征等,使学生对设计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入学前掌握的绘画基础与 概念和设计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让他们对这门课程有个快速的观念转变,并产 生兴趣,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点,感受设计价值、设计责任和担当是这节课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1、设计的含义 2、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设计目的与本质 1、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是人生命力的体现: 2、设计的力量来自人们的梦想。渡边英夫:“功能追随梦想”。 第三节:设计的特征 1、人工性:2、精神性:3、功能性:4、文化性、5、艺术性、6、创造性、7、 科技性、8、经济性。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精选设计推动社会进步的案例,论证设计的本质是改善生活,为大多数 人服务的内涵:设计体现文化功能,承载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任务:学习设计专业的 目的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为民众需求服务 2、理解“设计”的概念与含义: 3、理解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4、了解设计的基本要素对于设计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如“哪吒”电影火爆的原因,传递人生价值: 2、学生课下找寻“问题设计”案例,课上分析设计的本质: 2
2 设计基础知识内容的系统学习,转变设计思维方式,树立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 的设计创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设计案例解析,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课 程教学全过程,进而建立正确的服务设计意识,明白设计是为了满足广大民众基本生 活需求的服务价值观,正确认识设计对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家国 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与价值 认同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周 (一)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概念、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的本质、 设计特征等,使学生对设计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入学前掌握的绘画基础与 概念和设计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让他们对这门课程有个快速的观念转变,并产 生兴趣,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点,感受设计价值、设计责任和担当是这节课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1、设计的含义 2、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设计目的与本质 1、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是人生命力的体现; 2、设计的力量来自人们的梦想。渡边英夫:“功能追随梦想”。 第三节:设计的特征 1、人工性;2、精神性;3、功能性;4、文化性、5、艺术性、6、创造性、7、 科技性、8、经济性。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精选设计推动社会进步的案例,论证设计的本质是改善生活,为大多数 人服务的内涵;设计体现文化功能,承载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任务;学习设计专业的 目的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为民众需求服务; 2、理解“设计”的概念与含义; 3、理解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4、了解设计的基本要素对于设计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如“哪吒”电影火爆的原因,传递人生价值; 2、学生课下找寻“问题设计”案例,课上分析设计的本质;
3、教师主导,主题讨论,设计特征的具体体现。 第二周 (一)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艺术设计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艺术设计学的研究现状:熟悉视觉传 达设计的本质和设计特征。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西设计艺术的历史 发展与理论研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对国家产品推向国际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设计的分类 第一节:艺术设计学 1、设计史定义 2、设计批评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1、标志设计 2、版式设计 3、包装设计 4、招贴设计 分公益类、商业类 5、书籍装帧设计 6、CIS设计(包括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一体化的符号形象设 7、展示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古代设计理论如《考工记》(春秋战国),展现了先民科学技术知识和 手工艺技术水平,值得后人骄傲和挖掘整理: 2、上海世博会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科学技术和设计成就。古今设计成就 展现中华文化传承作用: 3、广州琶洲国际会展平台对推动我国国际商贸的重要性: 4、西方设计历史和设计理论有助于明鉴我国设计发展中的问题 5、视觉传达设计对国家立品准向国际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分析我国古代优秀设计理论著作同西方理论进行对比: 2、结合具体视觉传达设计案例讲解设计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3、让同学们课前前往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考察设计效果,并在课堂展示。 第二周 (一)目的和要求 3
3 3、教师主导,主题讨论,设计特征的具体体现。 第二周 (一)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艺术设计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艺术设计学的研究现状;熟悉视觉传 达设计的本质和设计特征。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西设计艺术的历史 发展与理论研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对国家产品推向国际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设计的分类 第一节:艺术设计学 1、设计史定义 2、设计批评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1、标志设计 2、版式设计 3、包装设计 4、招贴设计 分公益类、商业类 5、书籍装帧设计 6、CIS 设计(包括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一体化的符号形象设计 7、展示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古代设计理论如《考工记》(春秋战国),展现了先民科学技术知识和 手工艺技术水平,值得后人骄傲和挖掘整理; 2、上海世博会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科学技术和设计成就。古今设计成就 展现中华文化传承作用; 3、广州琶洲国际会展平台对推动我国国际商贸的重要性; 4、西方设计历史和设计理论有助于明鉴我国设计发展中的问题? 5、视觉传达设计对国家产品推向国际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分析我国古代优秀设计理论著作同西方理论进行对比; 2、结合具体视觉传达设计案例讲解设计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3、让同学们课前前往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考察设计效果,并在课堂展示。 第三周 (一)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 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基本要素,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各类型设计的特点、设计 规律以及设计特色等内容。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产品 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特征,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三节:环境设计 l、城市规划设计(Urban planning) 2、建筑设计 3、室内设计 4、景观设计 5、公共艺术设计 第四节:产品设计 1、交通工具设计(车、船、飞行器等):追求安全、舒适、个性化 2、现代飞行器的设计特点 3、家具设计 第五节:服装设计 以面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造型与色。功能:御寒、遮羞、贮物、防护 第六节:公共艺术 1、公共艺术的陈列范围: 2、公共艺术的特征。 第七节: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的分类 2、工艺美术的特征: 3、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八节:数字媒体艺术 1、网页设计 2、游戏设计。是虚拟和交互的设计。 3、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 4、用户界面设计。是指人一机互动之间的界面设计。 5、虚拟现实设计。虚拟场景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1、环境设计对城市人居生活改善,尤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助推作用。 以环境设计可持续探索特性让学生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方略实质! 2、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承载各时代审美特征,对当下民众传统审美和文化历史传 4
4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 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基本要素,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各类型设计的特点、设计 规律以及设计特色等内容。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产品 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特征,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三节:环境设计 1、城市规划设计(Urban planning) 2、建筑设计 3、室内设计 4、景观设计 5、公共艺术设计 第四节:产品设计 1、交通工具设计(车、船、飞行器等):追求安全、舒适、个性化 2、现代飞行器的设计特点 3、家具设计 第五节:服装设计 以面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造型与色。功能:御寒、遮羞、贮物、防护 第六节:公共艺术 1、公共艺术的陈列范围; 2、公共艺术的特征。 第七节: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的分类; 2、工艺美术的特征; 3、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八节:数字媒体艺术 1、网页设计 2、游戏设计。是虚拟和交互的设计。 3、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 4、用户界面设计。是指人--机互动之间的界面设计。 5、虚拟现实设计。虚拟场景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1、环境设计对城市人居生活改善,尤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助推作用。 以环境设计可持续探索特性让学生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方略实质; 2、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承载各时代审美特征,对当下民众传统审美和文化历史传
播起到重要传承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发展规划理念在设计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2、请同学们结合所在小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分析讲解: 3、案例对比法,强调设计作品的优劣差异。 第四周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设计风格的内容,熟悉设计风格的分类,了解设 计风格的概念、风格的类型与变迁,进一步了解产品风格、美学风格的内容和各自的 特点,对于设计风格及流派有个清晰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之前预先熟悉内容, 带着问题听讲。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设计风格的类型与变迁,不同的 设计风格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三章:设计风格流派及其演变 第一节:风格的形成原闲 第二节:设计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设计风格的类型与流派演变 1、时代风格 2、民族风格 3、美学风格 后现代主义:二战后,现代主义从建筑开始,迅速占全球主导地位,而此时也有 了不同声音。1966年,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相反建议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①采用装饰;②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③与现有环境融合。 (三)思考与实践 1、风格展现时代特征,风格承载地域民族文化特性: 2、风格的演变体现该国家、地区文化历史背最和人文特征 3、西方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同中国设计风格演变的对比与分析: 4、古希腊式和中国传统建筑斗拱之间的发展和特征对比,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 建筑营建智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数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2、让学生在假期提前寻找当地历史古迹和传统建筑,了解地域设计风格特征, 理解设计风格演变规律: 5
5 播起到重要传承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发展规划理念在设计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2、请同学们结合所在小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分析讲解; 3、案例对比法,强调设计作品的优劣差异。 第四周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设计风格的内容,熟悉设计风格的分类,了解设 计风格的概念、风格的类型与变迁,进一步了解产品风格、美学风格的内容和各自的 特点,对于设计风格及流派有个清晰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之前预先熟悉内容, 带着问题听讲。举较多设计实例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设计风格的类型与变迁,不同的 设计风格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三章:设计风格流派及其演变 第一节:风格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设计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设计风格的类型与流派演变 1、时代风格 2、民族风格 3、美学风格 后现代主义:二战后,现代主义从建筑开始,迅速占全球主导地位,而此时也有 了不同声音。1966 年,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相反建议。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①采用装饰; ②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③与现有环境融合。 (三)思考与实践 1、风格展现时代特征,风格承载地域民族文化特性; 2、风格的演变体现该国家、地区文化历史背景和人文特征; 3、西方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同中国设计风格演变的对比与分析; 4、古希腊式和中国传统建筑斗拱之间的发展和特征对比,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 建筑营建智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2、让学生在假期提前寻找当地历史古迹和传统建筑,了解地域设计风格特征, 理解设计风格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