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低..3..9三、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13.14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14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7三、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8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18.20五、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六、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25.26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27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28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30第三部分.31金融市场运行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31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37第四部分.40宏观经济分析.40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45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52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52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54V
V 目录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1 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 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低.3 三、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9 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13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14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4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7 三、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8 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18 五、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20 六、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25 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26 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27 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28 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30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31 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31 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37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40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40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45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52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52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54
专栏专栏1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2..5专栏2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专栏3我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10专栏4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21.23专栏5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专栏6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28表表12021年人民币贷款结构,4表22021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4表32021年12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情况,.7表42021年1~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7表52021年1~12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8表62021年人民币存款结构情况......9表7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10表82021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27表92021年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32表102021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33表112021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35表122021年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36表13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42表142021年全国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情况.50图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2图2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14...16图3银行永续债现券交易成交金额图4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34图52021年部分经济体央行加息情况..44VI
VI 专栏 专栏 1 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2 专栏 2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5 专栏 3 我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10 专栏 4 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21 专栏 5 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23 专栏 6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28 表 表 1 2021 年人民币贷款结构.4 表 2 2021 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4 表 3 2021 年 12 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情况.7 表 4 2021 年 1~12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7 表 5 2021 年 1~12 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8 表 6 2021 年人民币存款结构情况.9 表 7 2021 年社会融资规模.10 表 8 2021 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27 表 9 2021 年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32 表 10 2021 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33 表 11 2021 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35 表 12 2021 年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36 表 13 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42 表 14 2021 年全国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情况.50 图 图 1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2 图 2 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14 图 3 银行永续债现券交易成交金额.16 图 4 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34 图 5 2021 年部分经济体央行加息情况.44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人民银行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搞好跨周期设计,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7月、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分别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和1.2万亿元。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运行。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全年均值为2.17%,贴近2.2%的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利率的波动性进一步下降。2021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0%处于年内高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1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21 年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综合融 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 年,人民银行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 要求,坚持稳字当头,搞好跨周期设计,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 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 动性,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7 月、12 月两次 降准各 0.5 个百分点,分别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和 1.2 万亿元。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 操作利率运行。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 7 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 (DR007)全年均值为 2.17%,贴近 2.2%的 7 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利率的波动性进一步下降。2021 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2.0%, 处于年内高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072021.082021.092021.122021.102021.11一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专栏1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影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政府在央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央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以及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等。这些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又可以分为中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其中,中长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流通中现金因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长期趋势性增长:二是政府在央行存款中稳定增长的部分:三是因银行发放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创造存款而增加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四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的趋势性增长。短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财政在央行存款的波动。主要表现为税期高峰(通常为月中)以及政府债券集中发行时,财政在央行存款快速上升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而月末、季末、年末财政资金集中支出,会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二是节假日现金投放,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居民大量提取现金会使银行体系流动性在短期内下降1.5~2万亿元;春节过后,现金回笼又会使流动性总量迅速回升。三是法定准备金存款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的短期增减变化。人民银行根据对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中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分析预测综合运用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各期限流动性供求基本平衡2
2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 图 1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 专栏 1 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 银行体系流动性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影响我国银行 体系流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政府在央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 款、央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以及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等。 这些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又可以分为中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其中,中长期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流通中现金因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而带来 的长期趋势性增长;二是政府在央行存款中稳定增长的部分;三是因银行发放贷 款支持实体经济创造存款而增加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四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 款的趋势性增长。 短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财政在央行存款的波动。主要表现为 税期高峰(通常为月中)以及政府债券集中发行时,财政在央行存款快速上升减 少银行体系流动性,而月末、季末、年末财政资金集中支出,会增加银行体系流 动性。二是节假日现金投放。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居民大量提取现金会使银行 体系流动性在短期内下降 1.5~2 万亿元;春节过后,现金回笼又会使流动性总量 迅速回升。三是法定准备金存款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的短期增减变化。 人民银行根据对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中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分析预测, 综合运用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 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各期限流动性供求基本平衡
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运行。对于中长期影响因素,人民银行主要根据其增长超势,运用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适时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充分满足支撑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对于短期影响因素,人民银行在充分掌握其历史波动规律和变化特点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短期工具前瞻精准进行流动性边际调节,熨平短期影响因素,稳定市场预期。从近年情况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更趋平稳,银行间市场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围绕央行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波动运行,波动性总体下降。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实际上,在目前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町住市场利率开展操作,无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如何变化,央行都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应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央行会科学安排到期节奏进行跨周期流动性管理,审时度势根据调控需要对一些到期工具进行适度续做充分满足市场合理流动性需求。从市场角度来说,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低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2021年初,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多,贷款需求比较旺盛,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稳住上平年尤其是一季度贷款节奏,为应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创造条件。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信贷需求大幅放缓,人民银行前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着力统筹做好信贷跨年度衔接,稳3
3 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运行。对于中长期影响因素,人民银行主要根据 其增长趋势,运用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适时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 性供给,充分满足支撑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对于短期影响因 素,人民银行在充分掌握其历史波动规律和变化特点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公开市 场操作等短期工具前瞻精准进行流动性边际调节,熨平短期影响因素,稳定市场 预期。从近年情况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更趋平稳,银行间市场存款类金融 机构 7 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围绕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7 天期逆回购利 率波动运行,波动性总体下降。 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 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 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 度。实际上,在目前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盯住市场利率开展操作,无论影 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如何变化,央行都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 时应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央行会科学安排到期节 奏进行跨周期流动性管理,审时度势根据调控需要对一些到期工具进行适度续做, 充分满足市场合理流动性需求。 从市场角度来说,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 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 利率等政策 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 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 开放以来新低 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2021 年初,经济增长的积极 因素较多,贷款需求比较旺盛,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稳住上半年尤 其是一季度贷款节奏,为应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创造条件。下半年, 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信贷需求大幅放缓,人民银行前瞻引导金融 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着力统筹做好信贷跨年度衔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