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 雷电颂 郭沫若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刘晓欣
雷 电 颂 郭沫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刘晓欣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 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 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 动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 “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 友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 诗歌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武则天》 《虎符》《高渐离》《棠棣之 花》等
郭沫若 (1892 ~1978 ) : 原 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 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 动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 “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 友一面光辉的旗帜 ”(邓小 平)。 作者介绍 诗歌集 《女神 》 历史剧 《屈原》《武则天 》 《虎符》《高渐离》《棠棣之 花》等
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 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 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 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 诗《离骚》。因看透了秦 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 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 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 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 投汨罗江而死
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 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 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 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 诗《离骚》。因看透了秦 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 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 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 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 投汩罗江而死
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 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 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 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 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 发动“皖南事变” 。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 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 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 为今用”的作用。 写作背景
剧情介绍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一重庆上 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 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 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 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剧情介绍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 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 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 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 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