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一部分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和作用 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②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③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④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⑤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⑥知道 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具体获取渠道:⑦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⑧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 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⑨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②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 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③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④初步知道如 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⑤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l、教学重点:①财政收入形式、影响因素;②财政的作用 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 第二部分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64-68. 【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妤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査阅资 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知识】 、财政 1、目的 2、含义 3、实现 (1)国家预算:由 提出并经过 审查批准的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 的会计报告。 、国家财政的基本作用 1、国家财政是 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 的作用。 (1)哪些项目需要由国家投资? (2)为什么这些项目要由国家投资?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国家财政 第一部分 课标导航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和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②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③理 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④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⑤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⑥知道 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具体获取渠道;⑦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⑧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 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⑨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②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 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③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④初步知道如 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⑤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财政收入形式、影响因素; ②财政的作用 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 第二部分 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 P64-68. 【预习时间】20 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查阅资 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知识】 一、财政 1、目的: 2、含义: 。 3、实现: (1)国家预算:由 提出并经过 审查批准的 。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 的会计报告。 二、国家财政的基本作用 1、国家财政是 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 的作用。 (1)哪些项目需要由国家投资? (2)为什么这些项目要由国家投资?
3、国家财政具有 的作用。 (1)调控的目的 (2)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补充材料】 1、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 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的措施 2、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 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通过增税和减少财政 支出来实现 (3)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一句话,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 相反。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 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 供求平衡。 三、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一一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 (1)含义: (2)构成: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其中 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 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4)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 (2)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支出, 支出 支出 支出 3、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种情况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3、国家财政具有 的作用。 (1)调控的目的: (2)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补充材料】 1、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 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的措施。 2、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 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通过增税和减少财政 支出来实现。 (3)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一句话,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 相反。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 缩小以至 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 供求平衡。 三、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1、财政收入 (1)含义: 。 (2)构成: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 、 以 及 。其中 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 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4)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 (1)含义 。 (2)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支出, 支出, 支出, 支出, 支出。 3、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三种情况: 、 、 。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2)财政盈余是指 (3)财政赤字是指 (4)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促进 特别提示: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财政赤字也 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 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 给,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第三部分行课案 根据财政及其作用的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一】P6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财政作用的理解 【探究二】P66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判断】(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在经济增长滞缓的时期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在经济过热时期要实行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 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一】P66 1.算算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谈谈这一比例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P67 1.读图,说说1980-2009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第四部分训练提升案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 C.收入和支出D.税收和支出 2.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体现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人人都过上 了小康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财政盈余是指 。 (3)财政赤字是指 。 (4)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促进 。 特别提示: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财政赤字也 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 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 给,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第三部分 行课案 根据财政及其作用的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一】P65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财政作用的理解。 【探究二】P66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判断】(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 (2)在经济增长滞缓的时期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在经济过热时期要实行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 ) 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一】P66 1.算算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谈谈这一比例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P67 1.读图,说说 1980-20 09 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第四部分 训练提升案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 )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 C.收入和支出 D.税收和支出 2.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体现在( )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人人都过上 了小康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 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是() ①居民消费水平②经济发展水平③收入分配政策④老龄人口数量 C.②③ D.②④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 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要讲效益,回答4-5题 4.“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髙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B.强化税收管理,赌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5.“聚财”制度在于() 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6.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③当年的财政支出 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收支完全不等,二者差距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为了修建南昆铁路,国家先后投资180多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修好这条铁路是不可 能的,修好了这条铁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大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真正发挥“背 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优势,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项工程,投资 大、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巨大利润,因此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承担也不想承担的,所 以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 (1)这一事例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什么作用? (2)国家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3.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 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是( ) ①居民消费水平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收入分配政策 ④老龄人口数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 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要讲效益,回答 4-5 题。 4.“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 GDP 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赌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5.“聚财”制度在于( ) 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6.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 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③ 当年的财政支出 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收支完全不等,二者差距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为了修建南昆铁路,国家先后投资 180 多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修好这条铁路是不可 能的,修好了这条铁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大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真正发挥“背 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优势,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项工程,投资 大、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巨大利润,因此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承担也不想承担的,所 以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 (1)这一事例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什么作用? (2)国家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 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第一部分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λ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 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 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 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②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税收的特征;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教学难点:①税收的特征: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部分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69-7 【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査阅资 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知识】 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含义: 温馨提示 税收主体(谁在收税?): 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 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税收地位: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 (1)特征:税收具有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 的主要标志 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 利
第一部分 课标导航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 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 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 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②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税收的特征;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⒉教学难点:①税收的特征;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部分 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 P69-73. 【预习时间】20 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查阅资 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知识】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 。 温馨提示: 税收主体(谁在收税? ): 。 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 。 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 。 税收地位: 。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 (1)特征:税收具有 、 、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 他 的主要标志。 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 项目 税 利 债 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