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ⅡI课程索引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共32学时)第一章2-4学时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第二章6-8学时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第三章6-8学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四章6-8学时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控制第五章6-8学时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六章2学时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
II 课程索引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共32学时) 第一章 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 2-4学时 第二章 重要的工业微生物 6-8学时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6-8学时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控制 6-8学时 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6-8学时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 2学时 2
ⅢI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围绕工业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工业微生物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独特的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工业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工业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III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围绕工业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系统的掌 握工业微生物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 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及其多样性,独特的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工业微生物生命活 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 要意义,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工业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4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工业微生物学发展的新理论,在工业、农业食品、医疗、生态、环保、材料、能源和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微生物学专业SCI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提高专业英语知识素养,并训练和学会分析并解决工业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2: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工业微生物学发展的新理论,在工业、农业、 食品、医疗、生态、环保、材料、能源和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培养学生微生物学专业SCI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提高专业 英语知识素养,并训练和学会分析并解决工业微生物学理论研究、 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科 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5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工作,小组组长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能与团队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及分工合作的能力6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3: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工作,小组组长作为团队负责 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 作,能与团队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和协调组织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6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课程课程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目标1目标2目标31.2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1.工程知识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生物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2.问题分析方法,正确表达生物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9.3作为团队负责人,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V9.个人和团队作,并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见,进行合理决策。7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7 毕业要求 内涵观测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1. 工程知识 1.2 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 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 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生物 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2. 问题分析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 方法,正确表达生物工程领 域复杂工程问题; √ 9. 个人和团队 9.3 作为团队负责人,能够组 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 作,并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 见,进行合理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