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案 (2020一2021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航空航天概论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019100208 任课教师:李滚 教师所在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1 教 师 教 案 (2020—2021 学年第 1 学期) 课 程 名 称:航空航天概论 授 课 学 时:32 授 课 班 级:2019100208 任 课 教 师:李滚 教师所在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课程名称 航空航天概论 授课 班级 2018100301 航空航天工程 专业 课程代码 H1902520 修 课 28 人数 基础通识类(): 核心通识类();交叉通识类( );学科通识类()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学科拓展课():专业核心课(Y):个性化课程() 理论课(Y);实践课() 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主(): 是否采用 授课方式 自学为主()专题讨论为主(Y): 多媒体授课 其他: 考核方式及 考试(Y)考查() 是否采用 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及比例:平时30%+期末70% 双语教学 学时分配 讲授3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习题0学时;课程设计2学时 教材 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航空航天概论》 昂海松、童明 科学出版社,2015 波、余雄庆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贾玉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7 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A Steven American Institution of 参考书目 Design Perspective A.Brandt, Aeronautics and Randall Astronautics,2013 J.Stiles 授学时间 第1周一一第16周
2 课程名称 航空航天概论 授 课 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 班级 2018100301 课程代码 H1902520 修 课 人数 28 课程类型 基础通识类( );核心通识类( );交叉通识类( );学科通识类( ) 学科基础课( );学科拓展课( );专业核心课( Y );个性化课程( ) 理论课( Y );实践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为主( ); 自学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Y ); 其他: 是否采用 多媒体授课 Y 考核方式及 成绩构成 考 试( Y )考 查( ) 成绩构成及比例:平时 30%+期末 70% 是否采用 双语教学 N 学时分配 讲授 30 学时;实验 0 学时;上机 0 学时;习题 0 学时;课程设计 2 学时 教材 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航空航天概论》 昂海松、童明 波、余雄庆 科学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A Design Perspective 贾玉红 Steven A.Brandt, Randall J.Stile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7 American Institution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3 授学时间 第 1 周——第 16 周
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课程概述及航空、航天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航空与航天的基本定义、区别与联系。 2、了解飞行器的定义,熟悉飞行器的分类,比较结构形式相似的航天器或航空器的异 同。 3、了解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熟悉中国航空航天历史和现状。包括世界飞行器发展历史 和国内外航空航天工业技术发展概况,现代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航天器的发展历史及趋 势,特别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对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做 出杰出贡献的行业奠基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着重以专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去了解和认知航空、航天技术, 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包含飞行器分类、飞行器发展概述和中国航空航天三部分,授课学时共计5 学时。以讲授结合专题讨论的模式开展教学,围绕着以下的问题展开讨论。 1、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2、飞机从无到有,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想象和知识那个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3、讨论航空器和航天器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美国的歼击机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每一个新型号都有创新点,新设计的飞机具有创 新性的关键是什么? 5、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饱受飞机轰炸所带来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会优先发展 航天而不是航空,谈谈你的看法?
3 第一章 绪论 (授课学时:4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课程概述及航空、航天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航空与航天的基本定义、区别与联系。 2、了解飞行器的定义,熟悉飞行器的分类,比较结构形式相似的航天器或航空器的异 同。 3、了解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熟悉中国航空航天历史和现状。包括世界飞行器发展历史 和国内外航空航天工业技术发展概况,现代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航天器的发展历史及趋 势,特别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对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做 出杰出贡献的行业奠基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着重以专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去了解和认知航空、航天技术, 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包含飞行器分类、飞行器发展概述和中国航空航天三部分,授课学时共计 5 学时。以讲授结合专题讨论的模式开展教学,围绕着以下的问题展开讨论。 1、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2、飞机从无到有,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想象和知识那个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3、讨论航空器和航天器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美国的歼击机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每一个新型号都有创新点,新设计的飞机具有创 新性的关键是什么? 5、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饱受飞机轰炸所带来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会优先发展 航天而不是航空,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共同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航空航天的内 涵和体系架构,激发对航空航天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实物模型教学,要求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气动布局的飞机模型,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铺垫。 介绍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两院院士孙家栋,从参与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开始到主持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再到探月工程第一期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45 颗卫星研发任务,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谈谈“两弹一星精神”,分组讨论并给观点性结论。以此加深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理解。 四、作业 P42:1、3、9、观看“龙腾东方”第一集 五、参考资料 1.军事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钱坤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21世纪航天,杨敬荣,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世纪航空从书: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张耀,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六、教学后记 通过绪论部分的讲解和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对世界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学习,增强对空天救过、空天报国、空天强国的家国情怀。 重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相关技术现状。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观看阅兵式,思考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近年来 取得的辉煌成就
4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共同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航空航天的内 涵和体系架构,激发对航空航天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实物模型教学,要求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气动布局的飞机模型,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铺垫。 介绍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两院院士孙家栋,从参与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开始到主持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再到探月工程第一期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 45 颗卫星研发任务,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谈谈“两弹一星精神”,分组讨论并给观点性结论。以此加深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理解。 四、作业 P42: 1、3、9、观看“龙腾东方”第一集 五、参考资料 1. 军事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钱坤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 21 世纪航天,杨敬荣,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世纪航空丛书: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张耀,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六、教学后记 通过绪论部分的讲解和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对世界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学习,增强对空天救过、空天报国、空天强国的家国情怀。 重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相关技术现状。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观看阅兵式,思考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近年来 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二章飞行器飞行原理(授课学时: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各类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包括大气飞行环境、地球空间环境、行星际、恒星际 空间环境各自的特点,着重熟悉大气飞行环境的变化和各层的特征。 2.从相对运动原理、连续性和伯努利定理的角度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认识飞机 机翼的翼型和几何参数,掌握飞机的升力主要由机翼贡献,而机翼产生升力的关键是翼 型和迎角。理解翼型的升力曲线,翼型重要几何参数对于该曲线的影响。掌握产生失速 的原因。通过对升力公式的学习,分析各参数对升力大小的影响,了解常见增升装置的 原理和结构特点。 3.认识流体的粘性,由此造成的气流流过翼面时流动变化,了解附面层气流流动从层 流到紊流的变化和最后的气流分离的过程。理解摩擦阻力、压差阻力产生的原因。了解 气流的下洗,诱导阻力产生的过程。了解干扰阻力的形成以及减阻措施。 4.认识飞机飞行时压缩空气产生疏密波,与声波的本质一样。重点掌握马赫数的物理 含义。由扰动源和扰动波的关系,理解激波的产生和特点。了解波阻的产生对飞机飞行 的影响,激波强度的影响因素。了解提高临界马赫数的措施。 5.了解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直升机的平衡反扭矩的方式。掌握直升机在垂 直飞行和水平飞行时的特点,了解全铰式浆毂的三个铰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掌握大气飞行环境和空间飞行环境的特征,重点讲解大气飞行环境对航空飞行器的重要 影响。 了解大气流体的粘性、附面层,掌握流体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重点讲授伯努利定理中的静压和动压概念。明确飞行器高速飞行时的气流特征及其影响,重 点讲授高速飞行时的大气的密度变化特征,熟悉风洞的主要功用
5 第二章飞行器飞行原理 (授课学时:6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各类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包括大气飞行环境、地球空间环境、行星际、恒星际 空间环境各自的特点,着重熟悉大气飞行环境的变化和各层的特征。 2. 从相对运动原理、连续性和伯努利定理的角度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认识飞机 机翼的翼型和几何参数,掌握飞机的升力主要由机翼贡献,而机翼产生升力的关键是翼 型和迎角。理解翼型的升力曲线,翼型重要几何参数对于该曲线的影响。掌握产生失速 的原因。通过对升力公式的学习,分析各参数对升力大小的影响,了解常见增升装置的 原理和结构特点。 3. 认识流体的粘性,由此造成的气流流过翼面时流动变化,了解附面层气流流动从层 流到紊流的变化和最后的气流分离的过程。理解摩擦阻力、压差阻力产生的原因。了解 气流的下洗,诱导阻力产生的过程。了解干扰阻力的形成以及减阻措施。 4. 认识飞机飞行时压缩空气产生疏密波,与声波的本质一样。重点掌握马赫数的物理 含义。由扰动源和扰动波的关系,理解激波的产生和特点。了解波阻的产生对飞机飞行 的影响,激波强度的影响因素。了解提高临界马赫数的措施。 5. 了解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直升机的平衡反扭矩的方式。掌握直升机在垂 直飞行和水平飞行时的特点,了解全铰式浆毂的三个铰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掌握大气飞行环境和空间飞行环境的特征,重点讲解大气飞行环境对航空飞行器的重要 影响。 了解大气流体的粘性、附面层,掌握流体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重点讲授伯努利定理中的静压和动压概念。明确飞行器高速飞行时的气流特征及其影响,重 点讲授高速飞行时的大气的密度变化特征,熟悉风洞的主要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