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中的缺陷 本章基本要求 1.知道缺陷的定义及其存在的普遍性,了解非点缺陷的种类和特点 2.(重难点)熟练掌握点缺陷的种类及其符号的含义,熟练掌握缺陷方程的书写原 则和方法,能准确写出各种情况下的缺陷方程. 3.(重难点)熟练掌握金属氧化物摻杂缺陷的类型和缺陷方程,掌握溶解氢和多元 氧化物缺陷方程的书写. 2.1引言 1.缺陷(defects)的定义 以完美晶体作为参考,实际晶体都存在着不完美性和非化学计量,这些结构的不完 美被称为缺陷。化学计量的晶体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2.缺陷存在的必然性 /Enthalpy,△H Free energy.AG .Entropy.-TAS Defect concentration 图2.1自由能与缺陷浓度的关系(West-Fig,2.1) 37
2 晶体中的缺陷 本章基本要求 1. 知道缺陷的定义及其存在的普遍性,了解非点缺陷的种类和特点. 2.(重难点)熟练掌握点缺陷的种类及其符号的含义,熟练掌握缺陷方程的书写原 则和方法,能准确写出各种情况下的缺陷方程. 3.(重难点)熟练掌握金属氧化物掺杂缺陷的类型和缺陷方程,掌握溶解氢和多元 氧化物缺陷方程的书写. 2.1 引言 1. 缺陷(defects)的定义 以完美晶体作为参考,实际晶体都存在着不完美性和非化学计量,这些结构的不完 美被称为缺陷.化学计量的晶体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2. 缺陷存在的必然性 图 2.1 自由能与缺陷浓度的关系(West-Fig.2.1) 37
38 2晶体中的缺陷 首先,形成缺陷需要消耗一定能量△H,同时熵S=knW也会增加,其中W为 缺陷占据位置的热力学概率,k为Boltzman常数.总的自由能△G=△H-T△S,因 此在一定温度下,自由能出现极小值,即必然存在一定度的缺陷. 在低缺陷浓度下,△G由于缺陷产生导致△S的变化而降低,可以继续产生缺陷 在高缺陷浓度下,因为晶体中已经十分无序,继续产生缺陷S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小,H 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不利于继续产生缺陷。因此缺陷浓度总有一个平衡值.此外,温 度越高,缺陷平衡浓度越高。如果产生缺陷的△H比较小,平衡浓度会向高浓度移动. 不同种类的缺陷△H不同,易于产生的缺陷称为主要缺陷。 3.缺陷的分类 (1)根据缺陷产生是否引起组分变化 化学计量缺陷:缺陷产生没有引起组分变化: 非化学计量缺陷:缺陷产生引起组分变化 〔2)根据缺陷的尺度 点缺陷(point defect):只涉及一个原子; 非点缺陷/扩展缺陷(extended defect):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3)结构缺陷和电子缺陷 结构缺陷:晶体结构上的不完美,比如空位、位错、晶界 电子缺陷:一些结构缺陷(比如点缺陷)的产生相关的可以在晶格中相对自由移动 的电子或空穴. 2.2非点缺陷 1.位错(dislocation) (1)刃型位错(edge dislocation):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滑移后在垂直的 方向出现的多余半原子面 Burgers vector dis ation line 图2.2刃型位错透祝图(Callister-Fig.5.8)
− 38 − 2 晶体中的缺陷 首先,形成缺陷需要消耗一定能量 ∆H,同时熵 S = k HM W 也会增加,其中 W 为 缺陷占据位置的热力学概率,k 为 Boltzman 常数.总的自由能 ∆G = ∆H − T ∆S,因 此在一定温度下,自由能出现极小值,即必然存在一定度的缺陷. 在低缺陷浓度下,∆G 由于缺陷产生导致 ∆S 的变化而降低,可以继续产生缺陷; 在高缺陷浓度下,因为晶体中已经十分无序,继续产生缺陷 S 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小,H 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不利于继续产生缺陷.因此缺陷浓度总有一个平衡值.此外,温 度越高,缺陷平衡浓度越高.如果产生缺陷的 ∆H 比较小,平衡浓度会向高浓度移动. 不同种类的缺陷 ∆H 不同,易于产生的缺陷称为主要缺陷. 3. 缺陷的分类 (1)根据缺陷产生是否引起组分变化 化学计量缺陷:缺陷产生没有引起组分变化; 非化学计量缺陷:缺陷产生引起组分变化. (2)根据缺陷的尺度 点缺陷(point defect):只涉及一个原子; 非点缺陷/扩展缺陷(extended defect):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3)结构缺陷和电子缺陷 结构缺陷:晶体结构上的不完美,比如空位、位错、晶界; 电子缺陷:一些结构缺陷(比如点缺陷)的产生相关的可以在晶格中相对自由移动 的电子或空穴. 2.2 非点缺陷 1. 位错(dislocation) (1)刃型位错(edge dislocation):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滑移后在垂直的 方向出现的多余半原子面. 图 2.2 刃型位错透视图(Callister-Fig.5.8)
2.2非点缺陷 39 刃型位错线(edge dislocation line):半原子面在晶体内部的终止线,其中上表示 半原子面在上方,下表示半原子面在下方. 图2.3螺型位错示意图(Callister-Fig.5.9) (2)螺型位错(screw dislocation):沿某晶面半劈晶体后沿劈面以刀刃为界,上下 错动左右晶体一个原子间距形成台阶. 螺型位错线(screw dislocation line):图2.3中的AB线,用D表示. (3)混合型位错(mixed dislocation):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组合,会形成位错环 图2.4一种混合型位错示意图(Callister-Pig.5.10) (4)柏氏矢量(Burgers vectors):经过位错附近的原子的环路,其中刃型位错的柏 氏矢量垂直于位错线,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平行于位错线。 (5)滑移在密堆平面上更容易发生. (6)刃位错移动速度比较快,当两种位错交叉时最后形成的主要是螺型位错
2.2 非点缺陷 − 39 − 刃型位错线(edge dislocation line):半原子面在晶体内部的终止线,其中 ⊥ 表示 半原子面在上方,# 表示半原子面在下方. 图 2.3 螺型位错示意图(Callister-Fig.5.9) (2)螺型位错(screw dislocation):沿某晶面半劈晶体后沿劈面以刀刃为界,上下 错动左右晶体一个原子间距形成台阶. 螺型位错线(screw dislocation line):图2.3中的 AB 线,用 ! 表示. (3)混合型位错(mixed dislocation):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组合,会形成位错环. 图 2.4 一种混合型位错示意图(Callister-Fig.5.10) (4)柏氏矢量(Burgers vectors):经过位错附近的原子的环路,其中刃型位错的柏 氏矢量垂直于位错线,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平行于位错线. (5)滑移在密堆平面上更容易发生. (6)刃位错移动速度比较快,当两种位错交叉时最后形成的主要是螺型位错.
-40 2晶体中的缺陷 2.面缺陷(interfacial defects) (1)外表面(external surfaces) 外表面是最明显的一种界面,它沿着晶体结构终止的位置.由于表面原子不与近邻 原子最大数量键合,因此处于比内部原子更高的能量状态.表面原子键的不饱和产生了 表面能,用单位面积的能量表示(J/m2或erg/cm).为了减少表面能,材料总是在可 行的范围内倾向于总表面积最小.例如,液体一般具有球形.当然,这对于具有刚性的 固体是不可能的 (2)晶界(grain boundaries) 具有不同晶粒取向的小晶粒或晶体之间的界面.晶界的原子排列比较疏松,易被腐 蚀,是原子或离子快速扩散的通道,易引起杂质原子偏聚.晶界原子排列混乱,存在大 量缺陷,是固态反应优先成核的区域 小角晶界:对陈倾转晶界、不对称倾转晶界、扭转晶界 大角晶界:过度结构模型、小岛结构模型 Angle of misalignment Angle of misalignmen 图2.5小角度与大角度品界及其品界角(Callister-Fig.5.12) (3)相界(phase boundaries):共格相界面模型、半共格相界面模型 (4)结晶学剪切结构(crystallographic shear structure) (5)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推积次序发生改变. (6)亚晶粒界(subgrain boundaries):形成镶嵌织构, (7)反相畴界(antiphase boundaries):两部分镜面对称
− 40 − 2 晶体中的缺陷 2. 面缺陷(interfacial defects) (1)外表面(external surfaces) 外表面是最明显的一种界面,它沿着晶体结构终止的位置.由于表面原子不与近邻 原子最大数量键合,因此处于比内部原子更高的能量状态.表面原子键的不饱和产生了 表面能,用单位面积的能量表示(J/m2 或 erg/cm2).为了减少表面能,材料总是在可 行的范围内倾向于总表面积最小.例如,液体一般具有球形.当然,这对于具有刚性的 固体是不可能的. (2)晶界(grain boundaries) 具有不同晶粒取向的小晶粒或晶体之间的界面.晶界的原子排列比较疏松,易被腐 蚀,是原子或离子快速扩散的通道,易引起杂质原子偏聚.晶界原子排列混乱,存在大 量缺陷,是固态反应优先成核的区域. 小角晶界:对陈倾转晶界、不对称倾转晶界、扭转晶界; 大角晶界:过度结构模型、小岛结构模型. 图 2.5 小角度与大角度晶界及其晶界角(Callister-Fig.5.12) (3)相界(phase boundaries):共格相界面模型、半共格相界面模型. (4)结晶学剪切结构(crystallographic shear structure) (5)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堆积次序发生改变. (6)亚晶粒界(subgrain boundaries):形成镶嵌织构. (7)反相畴界(antiphase boundaries):两部分镜面对称.
2.3点缺陷和缺陷反应方程式 -41- 2.3点缺陷和缺陷反应方程式 1.点缺陷的Kroger-Vimk符号 缺陷内容/”缺喻的有效电荷数 M缺陷位置 图2.6Kr6ger-Vimk符号的书写方法 (1)空位(vacancy):小V; (2)间隙(interstitial):; (3)空的间隙位:V,; (4)上标:×一电中性、一负电、一正电 (5)自由电子:e; (6)空穴:; (7)晶体是电中性的,即∑正有效电荷=∑负有效电荷。 2.化学计量和非化学计量 (1)化学计量:如果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MO,实际晶体中M和O的原子数严 格按照ab的比例,则称为化学计量的,是理想情况,当偏离程度很小时可以认为是化 学计量的; (2)非化学计量:一些晶体相对于名义化学式有很大的偏差,则称为非化学计量的. 3.化学计量缺陷和非化学计量缺陷 (1)化学计量缺陷 ·Schottky缺陷:对于MO晶体,出现等电荷量的和V6 ·Frenkel缺陷:对于MO晶体,出现等电荷量的V和M; ·Schottky缺陷一般出现在阴阳离子尺寸比较接近的晶体,Frenkel缺陷比较容易出 现在阴阳离子尺寸差别比较大的晶体中,此外在晶体结构堆积比较紧密的晶体中 会优先产生Schottky缺陷. (2)非化学计量缺陷(以MO晶体为例) ·缺金属:M1-O,晶体中存在: ·富金属:M1+wO,晶体中存在M ·缺氧:MO-y,晶体中存在% ·富氧:MO1+y,晶体中存在O% 4.缺陷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物质守恒原则: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缺陷反应方程式两边的质量应该相等 注意缺陷符号的右下标表示缺陷所在的位置,对质量平衡无影响; (2)电中性原则:缺陷反应方程式两边的有效电荷数必须相等; (3)格位比例不变原则:晶体中正负离子格位数之比保持不变,例如MO的格位 比例为1:1,M2O3的格位比例为23,注意格位比例不变并非格位数保持不变,缺陷方 程可能包含着格位数的产生和消灭.在形成电子缺陷时,不产生格位
2.3 点缺陷和缺陷反应方程式 − 41 − 2.3 点缺陷和缺陷反应方程式 1. 点缺陷的 Kröger-Vink 符号 图 2.6 Kröger-Vink 符号的书写方法 (1)空位(vacancy):V ; (2)间隙(interstitial):Vi; (3)空的间隙位:Vi; (4)上标:×—电中性、" —负电、• —正电; (5)自由电子:e" ; (6)空穴:h• ; (7)晶体是电中性的,即 ! 正有效电荷 = ! 负有效电荷. 2. 化学计量和非化学计量 (1)化学计量:如果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MaOb,实际晶体中 M 和 O 的原子数严 格按照 a/b 的比例,则称为化学计量的,是理想情况,当偏离程度很小时可以认为是化 学计量的; (2)非化学计量:一些晶体相对于名义化学式有很大的偏差,则称为非化学计量的. 3. 化学计量缺陷和非化学计量缺陷 (1)化学计量缺陷 • Schottky 缺陷:对于 MO 晶体,出现等电荷量的 V "" J 和 V •• P; • Frenkel 缺陷:对于 MO 晶体,出现等电荷量的 V "" J 和 J•• i; • Schottky 缺陷一般出现在阴阳离子尺寸比较接近的晶体,Frenkel 缺陷比较容易出 现在阴阳离子尺寸差别比较大的晶体中,此外在晶体结构堆积比较紧密的晶体中 会优先产生 Schottky 缺陷. (2)非化学计量缺陷(以 MO 晶体为例) • 缺金属:J1−yP,晶体中存在 V "" J; • 富金属:J1+yP,晶体中存在 J•• i; • 缺氧:JP1−y,晶体中存在 V •• P; • 富氧:JP1+y,晶体中存在 P"" i . 4. 缺陷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物质守恒原则: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缺陷反应方程式两边的质量应该相等, 注意缺陷符号的右下标表示缺陷所在的位置,对质量平衡无影响; (2)电中性原则:缺陷反应方程式两边的有效电荷数必须相等; (3)格位比例不变原则:晶体中正负离子格位数之比保持不变,例如 MO 的格位 比例为 1:1,M2O3 的格位比例为 2:3,注意格位比例不变并非格位数保持不变,缺陷方 程可能包含着格位数的产生和消灭.在形成电子缺陷时,不产生格位.